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146)+番外

牵着指出:“民国既定,清政府之学制,有必须改革者。”

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

该学制始称为《壬子学制》,经过一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的添加与完善,变得更加系统后,到1913年合成为完善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这一时期,小学开始出现男女同校,但是依然单设女校。

一直到1919年,全国国立大专院校中仍然是“女子竟无一人”。

.

偏僻而遥远的青海省,一所初级小学里,邓春兰和两位姐姐顶着班上男同学的嘲笑郁闷地抱着书走在校园里。

“不是说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子一样可以上小学上大学吗,怎么学校就我们三个?”邓春兰最小,嘟着嘴,满脸不高兴地说道。

因为学校只有三位女生,老师全是男士,学生也全是男生,她们三个感受到许多无形的忽视和歧视。她想,或许学校女孩子更多了,还有了女老师应该就会好很多吧。

“别想了,说说而已,谁真得当真。”邓春兰的大姐成熟地给妹妹分析,“我们学校要不是咱爹在京师大学堂学习,咱们三根本不会被学校接受,你没听别人说话说得多难听。”

二姐怪模怪样学着那些闲话:“什么‘想当女状元女秀才想疯了’,什么‘读书不是女孩子的事,认识几个字就不错了’,什么‘不安于室的姑娘以后嫁不出去’,我们的婚事我们爹娘都不操心,一群外人有什么资格操心。”

说完还不忘犀利点评一句:“男人总喜欢说女人是长舌妇,他们造谣说起是非来,那舌头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长。”

邓春兰一下子被二姐的模仿给逗笑了,刚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突然捂着后脑勺惨叫一声,她的后脑勺被人砸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欺负,邓春兰快速回头去看肇事者,看到一群男同学嘻嘻哈哈看着热闹,她愤怒质问:

“喂,谁干的!”

男同学们根本没怕她,还故意把石头混合着尘土浇过来,把三个女孩浇了个头顶。

而这,仅仅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困难。

读完小学后,邓春兰想要继续深造,可惜这时,并没有大学愿意接收女学生。

这一日,二姐拿着报纸兴奋地冲进来找邓春兰:“春兰,你看报纸上写得什么!”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邓春兰一眼就看到报纸最醒目位置登报的文章,她拿过报纸看了一遍,眼睛亮晶晶,有了新思路,“既然说了要男女平等,为什么大学不愿意接受女学生?我也要写信!”

邓春兰说干就干,先给蔡元培写信,但是蔡元培辞职了,根本帮不了她;

邓春兰并没有因此放弃,她看到了报纸的作用,开始不断地给报社投稿,《晨报》《民国日报》《民心报》等等。

最终,她的努力没有白费。

首先是北京《晨报》发表了邓春兰的两封信,随后北京、上海的《民国日报》等报刊以及英人办的《民心报》、法人办的《益世报》等外文报刊也相继刊载,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教育是政治的延伸,如果连女子都不能好好接受教育,谈什么富国强民?”民国时期著名的女子教育学家向警予写文支持。

“传统的女性教育不过是一种奴化,培训的各种三从四德、生儿育女、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过都是为了辅助男性。若今日想要改造社会,女子必须主动学习科学,学习改造社会。”

“女子为什么不能读大学,我们并不逊色于男子!”

四川女青年秦德君非常勇敢的响应五四运动里倡导的剪发,自己剪短一头乌黑秀发后,给当时还在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写信毛遂自荐,表达自己的求学信念,但是被拒绝了。

此后,秦德君的学校——成都市四川省立女子学校以此为理由,开除了她。

“新时代新教育,既然一切要焕然一新,为什么女子教育不能焕新?”李倩云等人一起声援。

李倩云,与秦德君、陈竹影一起,被誉为“成都三女杰”,是成都最早剪短发的三维女子,剪发后大力宣传妇女解放等相关事宜,做演讲,做辩论,看起来好像只是头发的问题,实际上对抗的是整个旧时代旧思想,忍受了巨大的非议。

——现代女性的剪发自由、受教育自由等权利,是一代代女性不懈努力,才争取到手的。

.

在无数文人名士和有志女青年的支持下,邓春兰的投稿达到初步的效果。

邓春兰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继续发表文章,在《少年中国》等报刊上发文阐明自己对妇女解放的观点。

在邓春兰的带动下,山西、湖南、北京的一些教育团体和女青年们也通过提案或联合呼吁要求解除女禁。

直到1920年2月,北京大学终于先后招收了9名女学生人学,邓春兰便是其中之一,并被分在哲学系学习。

这9位女青年成为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

至此,这沿袭多年的“男女有别”的封建戒律——“大学女禁”在“五四运动”中,在邓春兰等有志女青年的奋起抗争下被打破了。

当时,北京许多报纸,在报纸最显著的位置发表文章报道了这一消息,热烈称赞这教育改革和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大胜利,赞扬这些勇开一代新风的女英雄。

她被誉为女性受教育的英雄人物,并且在甘肃民主妇女运动史上树立了一块丰碑。

到1922年,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大上海商院等高等院校开始男女均招,实行男女合校培养。

在小学与大学都可以男女同校同学后,中学才开始仿效,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广州第一中学、上海吴淞中学等中学开始男女同校。

【但是男女同校并不代表女学生一定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也不代表社会一定全部认可。】

【1935年,当时的北平市市长提出“取缔男女同学案”,获得北平市社会局的认可,重新提出男女分校。而且开办了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校,在女二中开学典礼上发表开学演讲,说:“你们来这里读书的目的,是要学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所以要你们学习家事和劳作。”】

【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为了培养女学生成为贤妻良母,甚至辞退厨师,让女生都去学“炊事”。】

荆咕忍不住嘲讽:【这难道不是厨师学校?】

【许多有识女性也发现,社会整体上旧思想偏多,如果没有女校,百姓宁可不让女儿读书。于是女性开始自己成立女校,让女子有更多的求学机会。】

来自广东南雄珠玑巷的朱雅宜原本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思想开明,而且大胆有为。

在1933年,朱雅宜自己掏钱,耗费了全部身家财产,在南雄创办了广东第一所由女子独资成立的女校——四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