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912)+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所以,以“形而下为器”的西方及现代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生物本能”的政治。衡量其政治成功与否在于物质利益的占有,表现为对世界市场和资源的占有。而其政治形式又有两种:其一,如美国这种向外拓展又内里宽松的则成为民主政治;其二,如一战后的德国这种向外受挫而国内资源紧张的则会成为专/制政治。

无论民主还是专/制,讲的都是“国与国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与森林里的动物一样,为了食物和资源自相残杀,最后把地球玩坏了大家就一起玩玩——除非走向太空,占据新的资源星球。

名可秀道:“王道,徳礼也。霸道,政刑也。以徳礼为道,则民有耻且格,道德自觉。以政刑为道,则万民惧罚而慎行,无廉耻自格。”

卫希颜心说,后世傍大款、小三盛行,不就是因为笑贫不笑娼?没有这方面的道德廉耻心,法律也约束不了。现代中国的经济文明远远高于古代,法律也远远比古代完备,但现代社会的犯罪率却远远高于古代。比起法律这种外在的强制力,道德自觉的力量要比法律强得多——当然道德养成也艰难得多。

一个社会的风气很重要。

而儒家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道德社会。

名可秀道:“管子曰:‘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当以天下为天下,如地如天,何私何亲?’正如《尚书》曰:协和万邦。”

按照治理国家的要求去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必须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就像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偏私偏爱。这就是《尚书》所说的,协和万邦。

这是不主张兵伐?!

胡宏等反战派学者的脸色变得和缓了。

赵昚目光有些古怪地瞥了卫希颜一眼,陛下那眼色就似在说“你后院起火了”。

卫希颜的表情仍是天光云影的柔和,眸光温润,唇边漾着微微笑意。

皇帝陛下撇过眼去:情啊爱的真可怕。

陛下私心觉得可以对皇后更好一点:伴侣,一生之伴。齐家之后,才能治国,才能平天下。

卫希颜此时想起名可秀曾经说的:天下观与国族观。

儒家是天下观,这源自于《易》的思想。

《易》是天、地、人之道,讲“共生长存”——“天人合一、依正不二、三才互动”,非以人为中心。故《易》有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

所以,儒家讲“协和万邦”,讲天人和谐。

故而儒家治世强国,讲的是内部发展而不是侵略扩张,讲的是自我稳定而不是将危机转嫁到外国。

所以,历代中原王朝即使是在最强盛的时代也没有侵略扩张,除非是抵御外族的侵扰,如汉之匈奴,唐之突厥。而唯一的例外,正是来自于“生物本能”文明的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才出现。

与天下观对立的,就是国族观:以一国、一个民族为中心。

西方及现代的政治文明就是国族观,虽然也讲“世界主义”和“普世价值”,但都是推行国家利益。不是儒家所追求的仁德光耀四方,天下万物和谐共存。

名可秀在大量阅读了秘书省国译馆与凤凰书院译书楼翻译出来的来自于大食智慧宫的哲学和历史著作后,就评论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政治是“国族观”。

她对卫希颜道:文明与地域很有关系。

——泰西之地国邦多,而地狭、资源少,国强必是求诸于外而非求诸于己,“物竞天择”的自然掠夺性必然造成国族观。

故,一方面中国要讲修睦邻邦,协和天下;但另一方面,也必须强大,才不会为国族观的文明侵蚀。

她在讲经台上宣讲道:“王道于邦,讲信修睦,和平共处。然人性有私欲,道德有高低。吾中国之民,久沐圣贤德化,以道为治,仁礼为宪,故人心向善,讲信修睦。外邦之国,无我儒家之光辉洒照,文明深陷生物相竞之天理。其性,欲,恶也。唯以一国、一族之利,而不忌天人之和道。”

名可秀的声音断然铿锵,“人之恶尚存,则霸道不可弃。平天下之‘平’,有静亦有动。静者,仁礼渗透;动者,戈以止暴,平衡利益。”

兵戈是用来止暴,而非用来争利。止暴之后,就是平利,要将所得的利益在该邦之民和中国之间进行平衡。

名可秀为什么反对卫希颜提出的殖民经济?因为“人心不患寡而患不均。小到一家,中到一国,大到天下,均是此理”。

殖民经济就是掠夺,以他国之资源蓄本国之富。

在卫希颜那个时空,有所谓的“甘蔗之国”、“棉花之国”、“橡胶之国”,这不是什么美称,而是殖民经济留下的毒瘤,让这些国家被迫形成了单一的经济体系——这对国家发展经济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国家如果贫富分化,那肯定是不稳定的根源。放大到世界也一样,国与国之间贫富分化,世界不可能和谐稳定。单从自然环境讲,那些贫穷的国家因为追求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恶化难道不会影响其他洲和其他国家?只靠一个或几个超级大国能把地球治理好?填了你整个国家也治不好,何况还没那么高风亮节。所以,殖民经济的最后,是苦果大家一起吞。

一个平天下的“平”字,道尽了深奥的道理。

平,不是平均,是平衡。

卫希颜深受教益。

这个万物和谐的思想应该是人类所能想象的最高文明。而人权,民主,也仅仅是以人类为中心。在人类克了自然后,就被自然反克了。

所以,儒家致“天下太平”的平,是有着平衡之意。只有平衡了,才能稳定。

名可秀道:“儒家仁道,固非天下之共道。致天下太平之德,固非天下之共德。九洲四海,邦国无数。以道为治者,唯吾华夏。王道之仁治,必使中国盛世。然而,承平日久,民不知兵,也必使中国国民之性不堪于外患。外邦以‘形而下之器’为治,虽道德不修,物力军力却可大增。中国若不兼修‘形而下之器’,徒以道德,何以挡刀枪?可与侵略之国谈仁义?可以钱帛买和平?——靖康之耻,前车之鉴!”

朱跸、金安节、王纲中、郑刚中等人听到这里,都微微点头。

“周之弱,方有春秋,王道不存。晋之弱,方有五胡乱华,仁道不存。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华夏君子之国也,当奋而不缀,形而上强德,形而下利器,唯自强不息,方可王道如光,永远辉映,照耀万邦。”

台下陡然响起热烈掌声。

学子们激动得脸色潮红,眼睛放亮如有光芒。

“讲得太好了!”

“天行健,道强不息。”

“形而上下,不可或弃。”

“铿!”谯定抬手敲了下铜钟。

殿内立时安静下来。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