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845)+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侍从官”不是本官名(寄禄官,比如公务员的行政某某级),也不是职事官(省长、市长之类),而是一种资格职,约摸相当于国务.委员。拥有每日朝会面君的资格,这是很厉害的,相当于每天参加国务会议,所以宋代的官员很重视“阁学职”,拜相必须先成为侍从官。

当然了,更重要的朝政不是所有的侍从官都能参议的,只能由宰执和皇帝朝议,这就是政治.局.常.委会议。有时这个会议也会因为议事需要,皇帝指定一些官员参与,比如御史中丞、都给事中、学士承旨——这几位相当于政治.局委员——那就是政治.局会议。有时这个指定对象还会扩大,比如侍郎、寺监长官,那就是政治.局扩大会议,哈哈~

4、政事堂: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兼国务.院。

5、枢密院:相当于中.央.军.委兼国防.部。

枢密院的长官,包括枢密使、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资历浅者任)。

这三位都是属于宰执中的“执”,枢密使也是执政,不是宰相(卫希颜的枢密使地位要高一些,是“宰”,军事宰相)。这三位是军.委.常.委。

所以,政事堂宰执们的堂议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会议;枢密院长官的府议相当于军.委.常.委会议;如果枢府长官参加政事堂堂议(称为“二府聚议”),那就是政治.局.常.委+军.委.常.委会议了。

这么比喻,大家应该有直观印象了吧?(笑)

———抹汗,下面打点的约摸都是和谐词(所以被锁了)

☆、广南旧事

章谊举荐的是广南西路经略副使郭孝友。

经略使是宋朝设置于边境的军政长官,最初只在西北设置,仁宗朝时广西侬智高叛乱平定后,诏令广西安抚使带经略使,遂成定制。建炎朝兵改后,朝廷以武安军帅司取代了诸路安抚司的地方兵事职能,唯广南西路因毗邻交趾和大理保留了经略使这一职官,拥有节制地方驻军的兵事之权和治理民政之权,也拥有对漕司财赋、宪司刑名的参议之权,相当于一路的行政军事长官,职权很重,正副使的除职都必得经由政事堂和枢密院共拟通过。

是以,时任广西经略副使的郭孝友对卫希颜来说绝不陌生。

早在靖康初年,卫希颜在东京时就听说过郭孝友此人。当时蔡京、童贯倒台,赵桓欲提拔、起复那些因得罪蔡京和童贯而被贬黜的官员,卫希颜看过这份名单,其中就有言事得罪蔡京被贬为瑞金县丞的前国子司业郭孝友。

卫希颜知道靖康之变,对于东京城是否守得住她当时并无把握,便想着身在南方的官员没必要再召到东京来趟这浑水,多这几个文臣对抵御金军也起不了用处,倒不如留给以后的南渡朝廷,便建议赵桓提拔这些官员整饬南方官场,而且朝廷抵御金军也需要南方的粮秣、财赋支持。赵桓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了部分官员提拔在地方任用。当时郭孝友任的县丞掌文书及仓狱,赵桓便拔擢他为瑞金县所隶的江南西路的提点刑狱司判官。

到建炎朝立,卫希颜入朝执掌枢密,却早已忘了郭孝友这个人物。

郭孝友再次进入她眼中是在建炎三年中。

在建炎二年时江南西路和两淮路相继发生旱灾,继而徽州暴发出赈灾贪墨案,吏部会同御史台、刑部在三路清查官员廉政,郭孝友在江西路这个十官八贪的污泥浊水中清濯而出——上任期间微服清查了整个江西路的州县,手中一本廉能录上记载了八十一位州军县守令的治绩声誉,给吏部清查江西官场提供了有力的材料,被李纲赞为“清严干判”,在罢免并问罪贪腐不法的江西提刑司正副使后,便举荐郭孝友擢任提刑使,朝廷允准了。

就在建炎三年正月到四年十二月那场肃贪清治的廉政风暴中,江西和两淮的监司、州县官员纷纷落马,但也涌现了一批突出人物被朝廷表彰拔擢。卫希颜这才想起了其中有几位正是她当年指名南任的——其中就有郭孝友。

而在建炎四年这一年,首任广西经略使傅墨卿在任上病逝,临行前上表朝廷,推举辛炳接任。

辛炳是与傅墨卿一同除授上任的经略司副使。

当初在任命广西新的路司长官时,两府就充分考虑了广西的特殊情况,必须派驻有胆有为、能廉洁任事,又有刚柔处事手段的文武官员担当。当时主要是名可秀的意见,起用了提举宫观赋闲的前礼部尚书傅墨卿为广西经略使,以侍御史知杂事辛炳为经略副使,以两浙路提刑判官刘彦适为广西提刑使;同年十二月,又以户部郎官吕本中权发遣广东广西两路转运使,加上兵改时卫希颜任命的武安军广西都帅王胜,广西一路的军事、民政、刑名、财赋四大路司长官就全都齐换了。

其中:经略使傅墨卿持礼怀柔,经略副使辛炳刚正能决,提刑使刘彦适为人公正,武安军帅使王胜勇毅有谋,转运使吕本中擅于接受事物又擅长文教——这五人任事恰是“刚柔共济、文武并行、德教推进”,而这十二字正是名可秀与卫希颜定下的经略广南之策。

大宋的广西路远远大过卫希颜记忆中的广西省,还包括贵州、海南,以及湖南南部的三州。可想而知,这一路的少数民族会有多少,仅卫希颜记得的就有四族:广西壮族,贵州苗族,海南黎族,湖南苗瑶二族,至于没有记忆的少数民族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宋朝按照地域种群划分,将广西一路的诸蛮夷分别称为西南夷、桂南溪峒、桂北猺峒、海南黎峒,前后共设置了八十五个羁縻州、八十个羁縻县,是宋朝地域最大的一路,也是羁縻州县最多、民族问题最复杂的一路。

按照羁縻程度的不同,又将广西各羁縻州县分为四类:第一是最轻微的羁縻,朝廷既不驻军也不管民政,仅仅名义上属于大宋;第二是稍强一点的羁縻,朝廷象征性在羁縻地区某个地点建堡设寨,派驻少量协调官员,以及跟随这些官员的少量护军;较强的羁縻是在羁縻州县各个主要关卡进行驻军,在必要时还可以征调当地部族土兵征战,但是朝廷既不具体管理也不收税;第四是最强的羁縻,朝廷不仅驻军,而且派驻文官进行直接管理并收赋税,但是这种羁縻在宋朝属于极少数——这样强势的羁縻只能追溯到盛唐时代,即使遥远的安西都护府辖下的西域军镇都是要收税的。但在宋朝广西,最多的是羁縻是第一类。

卫希颜以阿宝身份生活的汉人小山村就是隶属羁縻第一类的矩州(贵州省)——北宋曾设置夔州黔南所,后又独设黔南路,之后又归入广西路,流放刑犯的“黔南所”之称却一直存在。州内汉人只占少数,除了朝廷建的矩州城省内民和黔南所军管驻地的军民外,其他地域居住的汉民与夷民一样属于不上户、不纳税的非编户齐民。这里的百姓无论夷汉都十分彪悍,夷人无论男女均背刀带弩,汉人男子都背弓佩箭带猎叉,还时不时出现有带刀或带剑的江湖客,夷人之间、夷汉之间,说不拢就会大打出手。卫希颜当年在出矩州的路上就遇到了四起械斗,两起夷人内讧,一起夷汉厮斗,一起江湖客寻仇,无论是参加械斗的还是路人,被打死了都算你倒霉。而接壤大理的边境更加混乱,往往还有大理国的白蛮(白族)、摆夷(傣族)等部族牵扯在内。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