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844)+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此后季安又多次有劝言。赵构对他原就有些芥蒂,劝阻的话听得多了,越发不喜。便提了医官院另一名越籍御医裴长澄为院丞,之后问疾开方也多倚重裴长澄、陈续两位御医,渐渐将季安排挤开去。至五月江州种痘已开始,季安六月时便向皇帝提出请调太医院,参与种痘之务,赵构挽留一二后便允了,迁季安为太医院丞,管勾疫疾局,这些都是后话。

自五月端午之后,赵构觉得由赵谌归宋引起的暗流已经平息下去,便重提枢密人选之议。

两府又争吵了半月。

至五月二十五,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郑彀除宝文阁学士,授签书枢密院事。

这个结果让京朝官们都吃了一惊。

但仔细一想,似乎又不那么令人意外。

从资历上来讲,郑彀是进士出身,在道宗朝历任州县官员,路提刑司,御史台监察御史,后因弹劾梁师成出知润州(江苏镇江),建炎二年复监察御史,次年升殿中侍御史,因病重休职大半年,病愈后恢复原职,未几升侍御史知杂事(御史中丞之副),建炎五年以待制出知颖昌府,建炎八年升直学士,仍知颖昌府,年前以宝文阁学士升判临安府——拜入枢府的资历已经够了。

从与军中朝中的关系来讲,郑彀曾和种瑜一政一军共事五年,被种瑜赞为“习晓军事”,在文官中算是知兵一员,与江北大营的关系不错;而且,郑彀曾在杨时门下求学,任御史时虽然忌与朝官来往,但据说与胡安国、谯定的关系都不错。

而之前举荐的几位人选,无论是皇帝属意的向子韶、卢法原,还是其他几位参政举荐的朱震、胡世将、陈规,都遭到了两府不同执政的激烈反对。最后学士院承旨翟汝文向皇帝提了郑彀,赵构觉得程学门人可以考虑,两府权衡后也觉得是折衷之选。于是政事堂枢密院署画呈报御前,皇帝在御内东门小殿召学士知制诰拟旨,宣麻拜相。

郑彀遂以判临安府半年多时间,便拜相入西府,成为又一员军枢执政大臣,让京朝官们瞠目的同时,又纷纷猜测:接下来谁任临安府?

作为京城所在之地的地方官,临安府尹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从职权上看,京畿一路的政务、刑名、转运,临安府尹都有管辖权,至少有参议之权,而地方上有转运司、提刑司、常平司、帅司武安军四大监司分管路中权柄,但京畿一路,只有一个临安府,即使有武安军分掌地方军治,临安府尹的权力也比其他诸路司要大。虽然京畿路只辖一个临安府,但路级行政的地位却是最高的。

而且,重要的是,临安府尹可以随时面君奏事,与宰执一样有“留身独对”(朝后请准独留,密奏天子)资格,面君次数仅次于宰执,跟御史中丞和天子私人的谘政学士(指建炎改制前的翰林学士)差不多。

这是能沟通内外的首府亲民官。

正因京城府尹的重要性,开封府尹的职品位在尚书下、侍郎上,本朝开国初,多由亲王兼任,太宗、真宗即位前都曾任过开封府尹,而自真宗之后,除了储君兼任外,再没有哪个臣子能拿到开封府尹这个官职,只能担任低一级的“知开封府”,甚至是低两级的“权知开封府”——临安府因是“行在”,资深者可任临安府尹,但职品降与侍郎同级,然而重要性并不降低半分。

所以,郑彀的宣麻制旨一下,究竟谁来接任临安府,就成了朝堂上很重要的议题。

***

五云山上的消息总是最灵通的。

卫希颜一边看铁卫呈上来的禀条,一边做分析,说是“抛砖引玉”,名可秀好笑不已。

“赵鼎举荐刘一止……”卫希颜念着第一个人名。

刘一止现任荆湖南路转运使兼知潭州(长沙)。

“说起来刘一止在荆湖任上也有些年头了——不过,那边的经界法正推到紧要处,这时候恐怕不能动吧?”

她说着目光往左看去,念道:“叶梦得举荐江南西路转运使李弥逊。”

她咦了一声,“叶梦得和李弥逊有关系?”

“都是苏州吴县人。”名可秀答她。

卫希颜哦了一声了然,同乡、同窗、同门(同一老师或学派)、同年(同年中进士)是官场上的四大关系网,尤以前三者为最,往往在官场中同声气、互为支援。

她又往下看,“胡安国举荐吏科给事中廖刚。”她听名可秀提过这人,与杨时为同南剑州人,程学门人。她当即摇头否定,“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郑彀,其他执政可不会眼见又一个程门子弟上去吧?”

“范宗尹举荐向子韶。嚯,这应该是赵官家的意思。”临安府尹掌京城动静,赵构焉能不动心?能容忍朱跸坐镇临安府十年想必已是赵构的极限了,当然,与赵构之前没有合心意的人选、或者合心意的人选尚不够资历也有关系,倒不如让朱跸占着临安府的位置——坐得越久,就越招人眼忌,倒时轻轻一推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即使朱跸的背后是宰相也无法阻挠。所以去年朱跸因她与名可秀婚契备案一事而去职不过是个引子罢了。

“不过,应该也合了范宗尹的心思。有个太得力的刑部侍郎,刑部尚书的压力山大呀。范尚书的心胸大概只比鸡胸大那么一点点。”若非向子韶是赵构看中要培养的人,范宗尹早给他穿小鞋了。

名可秀失笑之余不失公允道:“范宗尹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容人之量的确不大。

卫希颜心道:若不是他能力不错,你还能容他在政事堂里蹦哒?当然了,赵构也需要在政事堂有一个亲信,不是范宗尹,也会有下一个,倒不如搁个“熟人”,至少熟悉秉性。

她继续往下念,“章谊举荐……咦?”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宣麻:宋朝依唐朝制,任命宰执都由翰林学士知制诰以白麻纸书写皇帝诏令,在朝廷宣布,称宣麻,是拜相的代称。

2、亲民官:宋朝州府县行政长官称为亲民官,这时没有父母官的说法——应该是明清时才有这种称呼。

某西个人认为“亲民官”的称呼更妥当。大抵地方官中,“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很少,让百姓将自己当成父母孝敬的地方官倒是很多——这种“父母官”还是不要为好,别侮.辱了“父母”二字。

3、府尹:尹的字义是治理的意思。

京城府尹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长。开封府尹的官职后来不给臣子了,比如包拯是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而不是任开封府尹。

按宋制,任京城长官的,必须是待制以上充。

待制是阁学职的官名。诸阁,包括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显文阁等,从高到低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职名——凡带学士、直学士、待制职名者,为“侍从官”;自直龙图阁至直显文阁、直秘阁,称为贴职。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