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765)+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在卫希颜记忆中,翼虎炮的外观已经与十六世纪的加农炮(拉丁文Canna的音译,原意为“管子”)相近了,但它的性能和工艺都远超十六世纪的加农炮。毕竟卫希颜不需要去磕绊摸索火炮的方向,只要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和加工精度能达到她需要的水准,就能造出接近十□世纪的大炮,甚至某些方面还能超越。

加农炮在世界火炮史上占了前期最主要的地位,它的优势就是射程远。南军翼虎炮的有效射程可达五里,已经超过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加农炮的有效射程(3.6华里)。不过,英国人当时用的加农炮是滑膛炮,射程上比不了南军这时的线膛式加农炮,这是很正常的。

对于炮兵来说,火炮射程至关重要,不仅在于可以打击更远的目标,还在于炮营自身的安全,毕竟炮兵们是没多少近战能力的,距战场越近越危险。

和翼虎炮这种长身管炮对应的还有一种短管炮,是南廷最初研制出来的滑膛炮,仍然在军中使用。这种炮的炮口粗、炮管短,形如石臼,军中俗称为“臼炮”。与翼虎炮相比,臼炮的射程近,但是弹丸的威力大,主要是用来攻城或近距离山地战——因为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可以轰击隔着山地无法平射的目标。但是在平原野战时,臼炮就远不如翼虎炮了。

南军第一轮炮击发射的是实心弹。

实心弹的射程最远,相比开花弹和霰弹而言。因为是侧翼交叉炮击,南军炮手必须控制好火炮角度,否则一不小心将炮弹打到斜对面自己阵营中,那乐子就大了。

这一轮炮击带来的损伤并不大。

因为横山步兵的冲阵队形不是方阵,而是横向拉开,纵向只有三排,显得得很松散。这种松散的队形能让实心弹打到的人数降到最低,显见北军对防御炮弹攻击也比较有心得。

于是,南军第二轮炮击采用了开花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花炮弹”。

“开花弹”是指弹体内填充火药、配备引信的爆炸弹,但“开花炮弹”却是特指用火炮发射出去的爆炸弹。

宋廷从北宋起就已经有了开花弹——配有火绳引信的爆炸毬,但铁砲只发射实心弹,不发射这种爆炸毬。因为用砲筒发射很可能会炸膛,所以宋军对爆炸毬是用手投掷或用抛石机抛射。

事实上在卫希颜的那个时空中,靠引线点燃的爆炸弹如果用火炮发射,不发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是很不可靠的。因为炮弹引信需要承受内膛发射震动力而不引燃,直到落地才引发,这个要求就很高了,很可能在推进药爆发后就会燃烧引爆引信,使炮弹瞬间在炮膛内爆炸,这比实心弹的发射药炸膛更危险。所以,引线点火的铁壳开花弹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即使在拿破仑时代,火炮也主要还是靠实心弹攻击;如果是发射开花弹,炮手在发射后往往要祈祷上帝,不要在膛内爆炸。至于很早出现的霰弹,并不是开花弹,而是将铅弹或铁弹用薄铁筒包起来,靠炮弹出膛的瞬间,产生的内外巨大的压力差,使弹壳破裂内将弹珠呈幕状射出去,而不是靠弹内的火药炸开,所以霰弹的致命弱点就是射程不可能远,多半不超过三百步,只能近距离伤敌。

卫希颜和沈元最初在蠡山岛时就造出了开花弹,但是很不可靠,主要就是引信技术不过关,用的是火绳引信,很有炸膛的危险,还没伤敌先把自己炸死了。

于是两人改进引信,采用信管,在木管中填装燃烧速度更稳定的慢燃火药,然后埋引线,线头落在炮口之外。这种信管引信将炸膛的危险降低了一半,但仍然是不可靠的。而且,没有完全消除雨雪天气的影响,爆炸时间也不可控:有可能飞到空中就爆炸,可能落地爆炸,也有可能落地一段时间后才爆炸。

卫希颜心中理想的当然是撞针触发引信,大体由击针、火帽、雷管、传爆药和保险销组成,这是现代炮弹的触发式引爆结构。她曾经拆过炮弹,对它的内部构造自然熟悉,提出这种解决思路并不难。但难的是材料——制作雷管需要雷汞,撞针需要弹簧片。这在现代唾手可得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却成了需要现行创造的事物。

所幸,弹簧片被沈元解决了,雷汞则被卫希颜招募的炼丹术士们造出来了。其实雷汞的工艺并不复杂,用汞(水银)和硝酸反应,再加酒精就可提炼出来。汞是现成就有的,最主要是硝酸。炼丹术士们在干馏硝石的时候,发现并得到了硝酸。还有炼丹术士发现可以用硫酸和硝石得到硝酸。

于是,引信技术得到解决。

好处是极大的,不仅发射开花弹炸膛的危险大大降低,而且,这种撞针触发式引信不需要外部引燃,使之成了全天候作战炮弹。炮弹统一在触地后击发撞针爆炸,解决了爆炸时机问题。这种触发式引信也使炮手在发射前不需要估计距离来调整引信长短,从而加快了炮弹的填装速度,提高了火炮发射率。

总之,军器监在炮弹引信技术上的跃进,使得南廷火炮相当于跃进了几个世纪——在卫希颜的记忆中,欧洲约摸是在十八世纪后才主要发射开花弹,之前炮战都是实心弹为主、开花弹为辅。

但是,技术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成功制出硝酸,但量产却是困扰军器监的大难题,依靠炼丹术士的方法得到的硝酸是不稳定的,也很难量产。对此,卫希颜也没有办法。她可不是化学专家,除非是跟武器紧密相关并且是她曾经用到的,否则说她懂得皮毛都是抬举。因此雷汞依然是费人工和材料的大活,造一根雷管比造一束铁箭的耗费还要大——幸好每发开花弹的雷汞用量不多。

而且,量产问题不仅仅是雷汞,其他方面也存在,总之是困扰南廷火炮制造的最大问题,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延续下去,除非各种工艺都上去了,包括动力在内——水力锻锤虽然优于人力畜力,但毕竟受限太大。至于卫希颜提的蒸汽机,还在锅炉画图阶段,她除了知道有蒸汽有锅炉之外,其他一窍不通,只能依靠聪明又富有创造力的工匠们去试验摸索。

开花弹已经在阵地上爆炸开来。

卫希颜正站在距离中军统帅高台二十步的望楼上,目测炮弹的落点和杀伤半径。在她旁边,是军器监沈元和三位火器作的大匠,人手一副望远镜,都在认真观看着——战场检验出来的数据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轰!轰!……炮弹爆炸如开花,高热锐利的弹片四散飞射出去。

离炮弹落点近的横山兵,站着的都无一例外被弹片击中,无论穿什么甲都抵不住高速飞行的弹片的切削力,即使提前趴伏在地侥幸躲过弹片的,也被爆炸的冲击波震得内脏破裂出血——翼虎炮发射的开花弹内填装的是粒状炸药,威力胜过水师的黑火药开花炮弹,毕竟陆地炮战在后座力承受上比起水上战舰有优势,至少不用担心发射大威力炮弹的带来的强大后座力会震得地面解体。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