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766)+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当然,这对陆地战场上的敌兵不是个好事。

“……对付松散阵形的敌人,还是开花弹更有效。”对付北军这种狡猾的对手,就不要指望他们还列成整齐纵深的方阵来冲阵了。卫希颜冷静如深潭的声音报着观测数据:“有效杀伤半径,十五步。”

她身后的火器作录事立即用炭笔记录下来。

所谓有效杀伤半径,是指一定会被弹片击中的范围。而在有效杀伤半径之外,中弹就是运气问题了。

这时可看出战场上身穿不同衣甲的横山兵的防御力了。

皮甲兵在四十步以内被弹片击中的,都被裂甲透入肢体,鲜血涌出。铁甲兵在十五步外中弹片的,不见流血受伤。纸甲兵在三十步外中弹片,不会受伤,但三十步内挡不住,可见纸甲防御力在皮甲和铁甲之间——三寸迭厚的纸甲比起一寸厚的皮甲更能抵御弹片。

南军一位大匠道:“弹片的穿透力还是不如强弓劲弩。”神臂弓能在七十步外射穿铁甲,三石弓射出的铁簇箭能穿透百步外的铁甲,更不用说床子弩了。

沈元道:“火炮的优势在于远射程的群伤打击,这是弓弩不能比的。而敌军也不可能人人配重甲,不只行军作战不便,耗用也大。”制成一副步人甲需一百五十个工,计钱三十五贯,这还不算材料费和燃料费在内。

三位大匠心道:炮弹的耗用也不小啊。

当然,论远程杀伤力,当然是火炮厉害。而且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往往是因为敌人受伤更多,一击致死的是少数,更多是失去战斗力。在战场上,即使只是弹片擦伤,在缺乏有效的止血救治下,也是会失去战斗力的。

卫希颜冷静的声音继续道:“一轮迭次炮发八十弹,交叉火力覆盖半径不到一里,伤亡人数二百以下。”

三位大匠听得暗自抹汗,这种目测力,当真比千里眼还千里眼。

沈元听出卫希颜话中的不满意,回道:“若要增加炮弹杀伤力,便需增加火药量……”如此炮弹重量必然增加,相应的火炮身管、水冷内置管等等也要增幅,火炮重量必须增加,依靠骡马很难运输。

卫希颜默默想念了一下装甲车,暗自唾弃自己——现阶段已经超越了拿破仑时代,她还要怎样呢,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横山兵似乎被两轮炮击打懵了,如果说第一轮挨炮后还有很多人站着,第二轮炮击后就差不多都趴下了。有人哇哇大叫,也有人掩着耳朵,还有人中弹哀呼着。所幸每名步卒都戴了铁盔,有效减少了头部伤亡。

指挥将官已经下了马——骑在马上目标更大,他从地上爬起来,挥刀指向前方,大声嚎叫“横山!横山!”所有能行动的横山兵又都站起来,嚎叫着继续向前冲锋。

炮声又响,阵地上继续轰隆起来。

不断有横山兵倒下,但活着的都不怕死的往前冲,仿佛鲜血更激发了他们的凶悍,也或许是忖摸着前进后退都是死,若是前进战死家人还能得到补偿,而后退的逃兵就没这个待遇了。

七八分钟后,最前面的横山兵终于冲到宋军步军阵前,但迎接他们的是宋军的弓箭——有条不紊地,瞄准,发射,几乎每弦声响,必定倒下一人。宋军步射弓箭手的准头,几乎已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除了严苛的训练外,也是被火炮给刺激出来的,再不努力,没准在远射攻击上就会被火炮手给取代。

在卫希颜默数的六分钟内,南军炮营共发射了四百八十发炮弹,平均每分钟一炮。这个发射频率并不高,是炮营指挥官在提高精度下,牺牲了速度。

“如果不是出于威慑和打击士气的目的,往阵地上倾泄炮弹只能是浪费弹药。实现远程的精准打击,才是炮兵的意义。”这是卫希颜在军校炮官课程上的话,被记入了炮官指挥手册中。

阵地上硝烟弥漫,三千横山兵嚎叫冲锋的声音沉寂下去。

第一回合交锋,北军阵亡三千人,南军无伤亡。

但种瑜脸上并无喜色。

作者有话要说:更激烈的,还在后面……

再说起火炮,某都觉得想吐了,资料看得太多反胃了~~~~后悔一开始没列表格,将各种大炮、各种炮弹、各时期的火炮性能神马的都列出表格,就不用来来去去的反复查了,既费精力又费时间。哎……还是怪运筹学学得不好啊。

PS:关于欧洲火炮的发展

火药是十三世纪末才从中国传到欧洲,所以欧洲火炮应该是从十四世纪才开始发展的。然后磕磕绊绊,直到十六世纪才弄出了铸铁炮,不是因为铸铁的性能比青铜、黄铜好,而是价格不贵,用铜造炮欧洲人承受不了造价。

这时制约大炮最重要的短板就是炼钢技术,似乎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人才发现了坩锅炼钢的方法,然后制炮的钢铁材料才发展起来,于是才有了最早的克虏伯钢炮。

正因为钢材料的制约,所以拿破仑时代的火炮还大多是滑膛炮(线膛炮的射程是滑膛炮的1-2倍)。事实上刻膛线的技术并不难,但制约的是大炮身管的材料,如果不是钢制炮管,就很难承受线膛炮的膛压,尤其是螺旋膛线,因为发射时炮弹会在炮管内自转,增加初速度,这种膛压是很大的。

正文 368南北之战(三)

“触地撞击引爆!全是触地撞击引爆!……”

北军中军帅台斜后方的望楼上,军器监雷铖和火炮作都事雷晋从开战起就拿着望远镜观测南军火炮威力,这时表情都不好看。

相比雷铖的脸色发青,雷晋在震惊后变得激动,嘴里叽咕不停,“撞击点燃信管引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信管内的装填物必须易爆又稳定,究竟是什么?……”他拿着望远镜的手臂挥动着,蓦然回身盯着雷铖,双眼冒光道:“还打什么?赶紧让何帅停战吧,没准能在战场上找到哑弹,抢在南军之前弄回来……多找几个拆了,不信分解不出来……”

雷铖眉头跳了下,狠狠瞪他一眼,“你当打仗是喝水,说停就停?……当年从金国弄回来的炮弹,你们拆了这么几年,也没见分解出什么来,还好意思提。”

他说的是南军渡海与金军作战时,曾经发射出的哑弹被职方司费了老大的劲从战场上暗渡回来,供军器监下属的火炮作拆解研究,但雷晋等人研索了三年,却没什么进展。

这也怪不得雷晋,卫希颜知道了肯定同情他——雷管是用雷汞引爆硅藻土吸附的硝化甘油制成,这个时代没有元素测试仪可以帮助分析化学成分,光看成品哪能知道它的原料?

雷晋咕咙着辩解,“如果看样子就能造出来,唐门的毒药早就天下飞了。”话虽这么说,他心里也有着很大的挫败感,叹息着道,“如果阿楚还在就好了。”

他说的“阿楚”叫雷楚,和雷晋是同一批被惊雷堂收养的,学武天分不怎么好,但很会造器,最先在暗器堂,北廷立朝后进入军器监,后因职方司需要一个精通器械又聪明稳重的人去南方联络雷梁——沈元的义子——于是派了雷楚过去,经过他手的情报,在技术上都有精辟分析,给军器监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可惜在雷梁暴露时,雷楚也暴露了。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