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96)

在交通不发达,消息也相对闭塞的古代,这是极为稀缺的视野。

而他不仅仅有高而广的视野,这辈子出生在农家,上辈子还有植物异能,故而在写农田、百姓相关文章时,即使无意间着墨,也有许多旁人不曾在意过的细节,总让人为这份浑然天成的洞察力惊叹。

顾璋提起笔,手腕悬动,几乎一刻不停。

在场监考的考官、皇帝,都时不时落在他身上,在看到皇上走到后头,从考生后侧往前巡考时,都暗暗心惊。

明盛帝是理智的,尽管心里有些想看看顾璋见他是什么反应,但也不想因为这,影响了他的殿试。

故而只暗暗打量,连忍不住下来巡考,都只从后头靠近顾璋的桌案。

毕竟考生可以抬头休息,但绝对不会失礼的扭过头来看身后的巡考者。

明盛帝也好奇,他还是头一次看顾璋做文章,怎么就比旁人快那么多?

好像完全不需要思考,半点都不带停顿的!

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这个做皇帝的,提前给人透了题。

说实话,尽管从乡试开始,他就有类似想法,但未免坏了顾璋名声,他绝没有插手任何一场考试。

如今顾璋五元连中,走到大殿之上,更说明他的选择没错,他没信错人!

不愧是他未来的小六元。

明盛帝看了几眼答卷上的内容,眼露惊喜,忍不住一连路过了顾璋桌案后好几次。

祝子瑜就在顾璋旁边,余光看到后方明黄色衣角,呼吸都急促几分,额头微微冒出冷汗。

每每组织起思路,明黄色衣角就出现在视野余光中,思绪顿时就乱了,握笔的手心里都紧张得满是汗水,要拿下来悄悄擦干才好。

顾璋觉得写得顺畅极了。

正对他的路子,加上这么多年写文章的经验,如今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就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般轻松简单。

顾璋写完后,估摸了一下时间,还未到午时。

本朝殿试题少,参考人数也少,只有当年贡士,不足四百人,故而当日就能出结果,中午贡士们不离宫,在皇宫中稍作休整。

顾璋有点饿了,也不知道宫里给他们殿试考生提供休息的地方,有没有准备小点心?

听说皇宫里的御厨,是全天下手艺最好的厨子,不知道今天有没有机会吃到?

这么想着顾璋一下就感觉自己饿了,他飞快把答卷检查一遍,没什么疏漏,就迫不及待把卷交了。

顾璋是第一个交卷的人。

来自宁都的考生见顾璋起身交卷,倒是还好,他们早就体验过了顾璋思维多快,更别说是顾璋最擅长的田之一道。

其他人看到顾璋这么快就答完了,心中顿时焦急起来,尤其是他旁边的祝子瑜,受到的冲击最大。

他刚刚慌了神,这会儿一看,竟还有大半没写!神色都忍不住露出几分急切,落笔也少了几分自信。

顾璋也不知他提前交卷,给考生们带来多大的压力,他兴致勃勃地跟着司仪离开大殿,前往休息的偏殿,去吃好吃的咯!

没多久,余庆年、黎川、金瑎都纷纷交卷,跟着司仪前来休息的偏殿。

他们一来,就发现顾璋正没心没肺地吃着糕点,还招呼道:“快来尝尝这个,这可太好吃了,不愧是宫廷御厨做的。”

旁边伺候的小太监,心中暗道,皇上亲自吩咐最擅长糕点,平日只给皇帝和贵妃以上品阶的御厨亲手做的,要是不好吃,那才叫奇怪了。

他们几人都走到顾璋身边来,围在一起小声聊天。

黎川几人把自己文中观点拿出来对对,主要是讨论有没有理解错题意,商讨一番后,几人都宽了心。

余庆年感慨:“也亏璋弟这几年在宁都捯饬田地,使麦田增产,学院里也出过诸多考题,这次殿试才这样轻松。”

他诚挚向顾璋和黎川道谢,“若没有结识几位贤弟为挚友,此时我的文章恐怕还是高屋建瓴,只有表面繁花似锦。”

余庆年的文章,在这几年中变化是最大的,原来灿若披锦,有些虚浮,如今典雅清正、词致宏远,又不失瑰丽文辞,读起来让人很是震撼,特点十分突出。

黎川和金瑎也答得不错,金瑎略差一些,不过他十分看得开:“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就已经很满足了。”

顾璋和几位友人讨论完,心里也有些感慨。

他嘴里说着皇帝有些小气,但不得不承认,当年几位去往宁都的大儒,比许多金银财宝都来得珍贵。

若不是几位大儒共同教导,他即使有燕老亲自教,也不会这么顺利年仅十六就考中贡士。

几位友人能这么顺利一路考上来,也都有那些大儒的功劳。

小声讨论完,他们都心满意足地吃起了糕点,等待后头殿试结果。

祝子瑜几乎是赶着最后的时间,才交了卷,不过想想自己写的文章,还是松了一口气。

至少质量是有保证的。

顾璋想起开考前的疑惑,问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之前大殿之上,有一道声音特别耳熟?”

黎川和余庆年都摇摇头:“屏气敛神都来不及,还真没注意到别的。”

倒是金瑎若有所思:“我好像也有点这个感觉。”

那日就是他的飞盘,砸中了赵旷,也短暂和明盛帝有过接触。

小太监见时辰差不多到了,问道:“几位贡士,可要简单用些膳食?”

糕点自然是不顶饱的,到了午时,要稍微吃点。

顾璋正听到金瑎也说声音熟悉,陡然听到宦官的声音,一下就想起了苏公公的声音。

这种独特的声音……寻常小厮和书童不会有吧?

广宇兄身边,怎么会有宦官的声音?

再将大殿上的声音,和记忆中广宇兄的声音一对比。

顾璋瞳孔紧缩!

他还想好好在皇帝面前,伪装正经学士风雅、彬彬有礼的君子模样,顶多稍微露一点点本性,显得活泼点。

但早就露馅了不说,还直接当着皇帝的面,吐槽他有点穷,有点小气?

顾璋想到这个可能,就觉得眼前一黑。

现在逃走,还来不来得及?

急急急!

***

另一头。

考官正在加紧阅卷,而后,将其中最优秀的十份,交由皇帝来挑选,给出排名。

明盛帝一眼就认出了他的小宝贝蛋的字迹。

他先挑出来,坐下来仔细品读。

“好文章!”明盛帝忍不住夸道,这文章读起来极为丝滑,许多想法都让他觉得眼前一亮,叫他觉得酣畅淋漓,宛如炎炎夏日,喝了一碗冰爽的白醪凉水。

“臣等也觉得这篇文章极好,可为一甲。”大臣们也都纷纷赞道。

他们知道,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以往功绩或者本朝第一个六元及第的好名声,这次殿试的状元之位,定然是留给顾璋的。

所以尽管再喜欢这篇文章,也只说一甲。

他们不认识顾璋的字迹,但明盛帝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