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97)

听到大臣们一致认可,他顿时心中更为爽快,连每一根头发丝都透着舒坦畅快,朗朗笑出声:“堪为一甲!”

明盛帝又带着这份好心情,继续看剩下九篇文章,也有让他眼前一亮的,“此子官话说得倒是漂亮,内容也言之有物。”

若入翰林培养几年,日后指不定是个作诏诰的好苗子。

等明盛帝略略选完,他迫不及待地起身,宣贡士们入殿。

***

大殿之中,明盛帝坐在龙椅上,太监总管苏公公递上了进士名单,“皇上,此乃礼部拟定新科进士名单。”

明盛帝接过名单,看到顾璋在头名,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有种自己精心培养,默默关注的小辈,如今出息了得满足。

他又往后看了看,看到了拆开糊名之后,另外九人的姓名。

苏公公见他看得差不多了,直起身来,冲殿外喊:“宣新科进士进殿。”

下头的司仪官也冲殿外齐声喊道:“宣新科进士进殿。”

当今科举,其实殿试不太会刷人,贡士参加殿试,大多都能取中,只是一甲、二甲、三甲的区别。

后头的名次,在殿试阅卷后基本就不会变了,除非皇上另眼相看。

而前头一甲三人,二甲中出彩的,由皇上亲见后,定下最终名次。

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三十人,赐进士出身,余下人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新科进士们进了大殿,行礼后听一声平身,进士们起身。

顾璋看着自己的脚尖,心里头打鼓。

不会是真的吧?

广宇兄是皇上?

他突然觉得,站在前头也不是那么好,还是很有压力的,怎么会不紧张呢?!

谁有他这么肥的胆子?当着皇帝的面说,“你好像有点穷,还有点小气。”

顾璋规矩极了,老老实实的,无传召不直视圣颜。

没看就是不知道!

赶紧结束这个见鬼的殿试,放他回去当个上不了早朝的小官好了。

可惜天不从人愿。

耳边传来明盛帝的声音,正点了他出来。

“宁都府顾璋。”

顾璋:“……”

他往前两步,道臣在,就是不抬头往上看,端得是一副恭谨严肃模样,嗯,没错,绝对不是他不想和广宇兄面基,他本身就是这么守礼的人!

明盛帝眼底划过一丝诧异,这是猜到了?

他语气里都含了点笑意:“抬起头来。”

顾璋心里暗暗吐槽,“又不是选探花郎,还抬起头来看相貌,绝对是故意的!”

猜到了明盛帝心里那点逗他的趣味,顾璋真的很难再升起太多敬畏之心。

原本想在皇帝面前,就像是在外人面前那样伪装一下的刺激项目,还没开始,就直接宣布破产了。

反正也是避不开的,顾璋心一横,抬头朝上头看去,也想看看,“进京赶考的广宇兄”是不是真的就是明盛帝。

双目对视。

顾璋:!!!

还真是!

想刀一个人的眼神是藏不住的。

他有点控诉的朝着明盛帝看过去,那眼神分明在说“堂堂皇帝,怎么好意思做这种事?!”

明盛帝期待了许久,本以为他的小状元郎会惊到,没想到今日竟然收获这样的控诉的眼神。

“哈哈哈,”明盛帝实在心情开朗,直接笑起来,笑完,他赶紧给自己突然笑出来找补,说本次殿试头名实在得他欢喜。

当即点了顾璋做状元,还直接做了一首诗夸顾璋,大概是说——年仅十六岁就连中六元,年少有为,聪慧过人,文章写得也好,又能做实事,日后定能成为造福百姓的国之栋梁。

其实顾璋听过金瑎做得许多夸他的诗,已经有些免疫了,但这会儿,还是觉得这诗有些太酸了!

大庭广众,当着这么多学子和官员的面,他听得都有些面色发红了。

皇帝作诗夸他,按理说他也该作诗回礼,多亏金瑎以前也贡献了不少酸诗,有了参考,顾璋也当场作诗一首,回夸了过去。

就皇帝这道行,还想和他比脸皮不成?

顾璋从明盛帝爱护边关将士、夸到体恤底层百姓,起初还觉得略微有些拍马屁的羞耻,但很快就放开了。

少年嘛,眼神总是更清澈透亮的,看着就真心。语气也比明盛帝更真挚、更放得开,听起来就是个崇拜明盛帝的小迷弟。

明盛帝:“……”

如果不是早早听到臭小子吐槽他小气,他恐怕还真就信了。

燕先竹笑容都肉麻地凝住了,时人讲究含蓄,他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么直白热烈地夸奖。

他记得自己是叮嘱过,让小皮猴乖巧些,但是是不是有点乖得过头了???

朝中诸位官员也听得有些心里直起鸡皮疙瘩,他们记得,燕先梅从前在朝为官的时候,分明是刚直不阿,十分正直的性格,怎么教出来的弟子完全不同?

御史台的人更是狠狠皱眉,这看起来就是佞臣坯子!已经有人琢磨起来,要怎么上折子劝明盛帝好好管教,约束顾璋了。

顾璋倒是觉得自己今儿表现不错,就凭这首诗,这么真挚的情感,怎么也能抵消之前当面吐槽的事了吧?

明盛帝也实在接不住顾璋这一茬,放他回了队列,点了后头几名。

他本排好了序,但被苏公公提醒,来自宁都一个地方的不能太多。

于是想了想,将前十名里,来自京城的祝子瑜往前提了提,也算是给祝家前段时间有功的奖赏。

这样,所有的名次就都出来了。

“一甲第一名,顾璋。”

“一甲第二名,祝子瑜。”

“一甲第三名,余庆年。”

一甲唱名结束后,便是二甲。

因为宁都这几年顾璋都在捣鼓田地的原因,殿试文章写起来都比旁人更言之有物。

黎川得了二甲考前的位置,金瑎也摸了个二甲末尾,没落到三甲去。

新科进士平均年龄在二十八岁,许多人三十岁能考中进士,都已经很不错了。

如今他们四人站在队列中,年轻得十分显眼。

顾璋听到几人都中了,也不得不再次感慨,荣大学士几人亲去宁都授课,实在让人受益良多。

***

午门外。

京中百姓十分兴奋,虽然每三年都有一次打马游街,但是大多一甲三名,年纪都不小了,但今天不同。

“今儿可有个稀奇,状元才十六岁!”

“还没婚配呢!”有大娘大声强调。

“我还真想看看,连中六元的小状元到底是个啥模样。”

街道两侧都是来瞧热闹的百姓。

新科进士的金榜,被放在云盘之上,由司仪端着,引导着新科进士往前走,直到午门。

金榜被司仪小心地放在五彩装饰的龙亭中,然后由身披金甲的士兵抬起龙亭,在前方开道。

有宫廷乐师一路奏乐,顾璋骑着高头大马在最前方,可谓春风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