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195)

所以大多画,都是用来收藏,很少有出画册的。

但顾璋的这本画册,因为使用漫画那种抓重点的夸张画法,用的线条简单大胆,并不复杂,至少对金家那些往柱子上雕龙刻凤、极为精细的镂空花蕊都能做的木匠来说,小菜一碟。

金瑎拿出一块巴掌大的雕板:“你看看这个,木匠雕了好几次我才满意。”

顾璋拿起来端详,能做到极致的木匠果然不一般,手艺好到能通过凹凸层次控制颜料多少以及印在纸上的浓淡。

顾璋道:“这样,我再出30套颜料,宣传海报上的画,就可以做到和我原画册90%的相似度,剩下颜料,就做高端线。”

他摸着这块十分精致的雕板,还想出:“咱们还可以卖无色的画册+配套的基础颜料盒。”

金瑎:?

怎么会有人买半成品呢?

顾璋笑道:“这是后头的事了,别想了,本来就不聪明,再想就更傻了。”

金瑎顿时气恼:“你说谁傻!”

尽管嘴上不信,但金瑎还是把这些都认真记下来,想看看后续。

两人敲定所有的事情,便将这些安排,全都交给了书局。

龚家书局:!!!

难怪金家的玩具铺子能长盛不衰,一直卖得火热。

原本以为那些新奇的、爆火的点子,是因为金家玩具铺子的玩具好玩,故而能引发这么多连锁反应。

原来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实属打开新世界大门了。

不愧是状元,这脑子怎么长的?

***

京城最大的书局野心勃勃地开始印书、做海报……

殿试也如期而至。

学子们按照会试排名,排排站好,等待早朝结束,入殿参加殿试。

顾璋暗搓搓在人群中寻找,真没看见广宇兄,心中叹了口气。

他有些想不明白,聊起天来,广宇兄分明才学不俗,见识极广,心中也有沟壑,怎么就没取中呢?

这样想来,那日自己的话,怕是戳了他心,难怪那日神色有异。

顾璋叹息,上次一面,恐怕是近几年最后一次和广宇兄见面了。

苏公公也给在明盛帝整理衣冠,他笑道:“皇上今儿兴致不错。”

“明知故问。”

今日早朝结束得很快。

顾璋站在第一排,头一个跟着司仪官引导,从大殿正面的宏伟台阶一步步往上走。

他们按照各自的座位号就坐,这时,司仪官便领着他们朝皇上行礼,而后上前,去皇帝那儿领取他出的考题。

顾璋行完礼,垂眸看自己的桌案,眼观鼻鼻观心,十分规矩。

但他耳朵微微动,他怎么觉得上面传来的这个声音,好像有点耳熟?

第77章 殿试

顾璋的位置, 就在第一排正中央,正对皇上龙椅下方。

这位置说好也好,能被皇帝瞧在眼里, 说差也差,如果心理素质不好,还真有发挥失常的可能。

顾璋自然是不紧张的,他本身对皇权就没有这个时代人天然的敬畏,更何况按照目前的情况,只要他不作死, 老老实实完成殿试,状元之位十拿九稳。

连京中百姓都能想到的事情, 他当然心里清楚,更何况这些年下来, 他早就对这些考试和考官免疫了, 他在会试时发着烧都能考过, 如今殿试再加一层皇帝个人喜好滤镜,有什么好紧张的?

顾璋不仅不紧张,这会儿还能分出心神, 琢磨上头皇上的声音,到底为什么感觉耳熟?

如果在别处听到, 他可能一下就辨认出来,是他那位“苦寻不到”“落榜的广宇兄”, 可大殿之上空旷有回音,而且明盛帝此刻声音威严,与微服时轻松笑谈的声音有些不同。

顾璋一时间, 还真没想到声音为何熟悉,他想着要不要抬头看一眼。

犹豫了下, 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主要是前头还有台阶,想要头不动,只动眼皮往上看,太像是翻白眼了!

他在心里默念,“好奇心害死猫。”“聪明人不做亏本买卖。”“以后看的机会多得是。”

默念了几遍,蠢蠢欲动的心这才被压制下来。

大殿之上。

除了主持殿试的官员、司仪,还有许多等会儿担任阅卷官的大臣,这会儿正挺直腰杆站在两侧。

这些大臣中,顾璋不认识几个,但好些人,已经对顾璋的名字耳熟能详。

在朝中。

今儿听到“龙骨车汲水促某地增产/缓解百姓旱情之劳苦。”

明儿听到“宁都亩产增至2石。”

后日又听到“边关改装的战车破敌方骑兵阵。”“宁都麦田亩产已破4石。”

……

桩桩件件事里,都有顾璋的名字。

听得多了,想记不住都难!

更别说不只是朝堂之上,回了家,小儿满府邸玩闹的玩具、后院女眷爱上的消遣卡牌、还弄了个被炒到天价神秘至极的神仙水……

年仅十六岁,就连中五元,站在这儿参加殿试,大臣们更是感觉到顾璋十分不一般。

尤其是知晓会试内情的,例如蒙宗等人。

蒙宗想到明盛帝暂且压下,暗中派人去重算“柳州税收”那道考题真实对应的宜县税收,忍不住暗暗心惊。

还没入仕呢,不仅有了许多官员一辈子都没有的成就,还让御史台、礼部、户部三个并非边缘小部门的实职都为之而动。

这可不是往年殿试那些初出茅庐,日后前途还不一定的贡士,小小年纪就简在帝心!

即使整个大殿之中,再没有一张更年轻稚嫩的面孔,但谁也不敢把顾璋真当成小孩来看。

他们不约而同地,暗中将打量的目光投向顾璋,就连在顾璋旁边,往日在京城名气响亮家世不俗的祝子瑜,也没能引起一点注意。

现场的安静,一直维持到司仪从皇上那领到了试题,负责分发考题的小官将考题发到诸学子案桌之上。

吉时响鼓,殿试正式开始。

顾璋拿到题,仔细看了看。

本朝乡试、会试题量都大,难度也大,到了殿试这一关卡,反而没那么复杂了。

只有皇上亲自出的一道题,是以庄严的文体写成的策问。

以“朕惟”开头,大意是“尔等能考中贡士,是天下的人才。如今参加殿试,回答朕的问题,希望能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坦率地写下自己的抱负和想说的话。”

紧接着就是皇帝出的问题。

学子只需按照心中所想,写出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即可。

午时前交卷,几百篇文章,考官当日花一两个时辰就能阅完,下午就能出结果。

顾璋一看题,乐了。

虽然题目讲了不少,但可以概括为“田粮之本”

这不是正对他的路子吗?

他觉得自己的评价要改改,但凡不要钱的时候,皇帝对他都是很大方的,不能总说人小气。

顾璋写文章时,总有股海立云垂的磅礴之感,一是因为他上辈子的经历,二是燕老这位师父曾经用双脚丈量过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