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明外史(6)

首纪事诗了。”一个人坐在灯下,只是想,不觉已是十二点多钟。想道:“这是何

苦?睡罢。”便铺床去睡。谁知上床之后,老睡不着,那梨花片,被风吹着,打在

窗户纸上,一阵一阵,听得清清楚楚。忽然间何剑尘跑了进来,叫道:“杏园!杏

园!贵客来了。”杨杏园一看,只见梨云跟在何剑尘后面,走了进来,低了头,只

是笑。杨杏园这一喜,真是喜出望外,而且似乎和梨云很熟,便牵着她的手道:

“我这里已经有个梨云,你来了,却是两个了。”梨云道:“还有一个在哪里?”

杨杏园指着窗外的梨花道:“那不是一个么?”梨云道:“你有了它,还要我作什

么?”撒开手就走。杨杏园赶紧就追,追到一个海边上,梨云就望海里一跳。杨杏

园这一急非同小可,满身汗如雨下,口里只叫“救人”,叫了好久,无人答应。忽

然睁开眼睛一看,原来还睡在床上,心里还只是跳个不住。睡在枕头上,闭目一想

梦景,历历还在目前。再要睡时,又睡不着,看一看窗外,已经红日满窗。

披衣起床,漱洗方毕,早听见那边正厅上,人声嚷成一片。就中有个嗓子最大

的,一直嚷进杨杏园院子里来,说道:“杨先生起来没有,今天我们一路出城去,

好不好?”杨杏园往窗子外一看,原来是同会馆住的徐二先生。这人欢喜赶热闹,

遇着馆里的合作事情,像撇兰啦,凑份子唱话匣子啦,邀角打扑克啦,十回有九回

是他领袖。他虽然是在众议院当个小书记,馆里的长班也叫他一声老爷。他又专喜

欢和阔人往来,很传染了些阔人的臭味,因此上同馆的人,都和他起了个徽号,叫

做徐二总统。会馆里同人,要是有共同的行动,若没徐二总统在场,那就大大的减

色。今日同乡出城去祭扫义地,自然少不了徐二先生这一角,所以一清早,他就满

会馆宣布召集的命令,把人全吵起来了。杨杏园一见是他,只得答应道:“早起来

了,徐二先生也出城去吗?”徐二先生一面说着,一面走进来,说道:“我自然去,

但是这远的道,车夫伯拉不动。我昨日晚上,打了一个电话给王都统,问他借了一

匹马骑。这是阿拉伯种,又高又大,是王都统的坐骑,他的马车,都舍不得这匹马

拉。他肯借给我,总算是十二分的情面。”徐二先生如数家珍的说了下去,很是有

味。长班气吁吁的跑进来说:“徐老爷,快些去,那王都统的马夫说,小马夫出来

还马,私自给你把马拉来了,他并不知道。倘若都统知道了,他的饭碗靠不住,硬

要牵回马去。我说是徐老爷和王都统借来的,他说没有这回事,都统不认得你,已

经把马牵去了。”徐二先生听了,骂道:“混账东西,胡说!”便骂着走了。杨杏

园看了不觉好笑。心想,“我何必同他一处鬼混。不如找黄别山两个人一道,先走

一步,省得一路胡缠。”因便走向黄别山屋子里来。黄别山正把一个大烧饼,分作

两片,夹着一根油条,作一小卷,只望口里塞。左手提着一把泥金壶,斟了一大杯

黄茶放在面前。杨杏园道:“你这人饮食上太不讲究,这样苦省,也不知道你每月

赚的几十块钱,作什么用了?”黄别山笑道:“罢罢罢!我们不能和你们阔少比,

清早起来,什么牛乳点心,闹个不清。”说着,把未吃完的烧饼一指道:“我每日

清早,四个子两套,也是一样充饥。我是有名的黄瘪三,越穷越名副其实。我们在

上海闹革命的时候,三个铜板,在湖北老馆子里吃碗清汤面算一餐,也过去了。”

杨杏园笑道:“一招上你的穷话,就是一大堆,讨厌已极。今天上义地里去,我懒

和他们一阵,我们两人先走一步,好不好?”黄别山道:“我本不愿和他们一阵去,

既然你来邀我,那我们就先走,但是我要实行不坐车主义。”杨杏园道:“来去三

四十里,路太多一点,我陪你走到永定门,再雇驴子如何?”黄别山只得勉强答应,

便吩咐了长班,锁住房门,二人出了会馆,向永定门而来。到了城门口,两人各雇

了一头驴子出城。

这时,乡村的柳树,都已重青匝翠,村庄子上土墙里面,一簇一簇的红桃白杏,

涌了出来,十分动人。村庄口上,有口井,井上有个打水辘轳,辘轳旁边,一棵浅

红的杏花,开得非常的茂盛。一个乡下妇人,正在杏花底下汲水。杨杏园把鞭子指

着那妇人道:“我看他们真是图画中人,可惜她一点儿不知道。”黄别山笑道:

“因其不知,此村妇之所以为村妇。若这班人都风流自赏起来,我们不必穿衣吃饭

了。”他们骑在驴子上,说说笑笑,早抄上小道。见前面柳林里,现出一道白粉短

墙。转进柳树林子,一个八字大门,便是义地的大门口。下了驴子,那大门里的狗,

听得生客说话声音,汪汪的吠了出来,随后就走出一个庄稼人。他看见客来,料是

来祭墓的,转身就望里面报告去了。杨杏园看这大门口,也挂了两块牌,一边是

“义园重地”,一边是“闲人免入”,他心里已觉得多此一举了。走进门,看这个

厅的墙上,横七竖八,贴了许多布告。杨杏园一看,上面写道:

为出示晓谕事,照得本义地,均系状元,翰林,进士,员外郎,钦加一品街,

巴图鲁,耀武将军,大同府知府,直隶州,一切名人安埋之处,自应细心照应,本

管理员接事以来,更慎重其事。隔村顽童,鸡猪牲口,均须禁止入内,特谕尔园丁

知之。此谕!

中华民国十年四月二十四日皖中义地管理员王印

杨杏园看那管理员字样之下,还有一块四方的朱印,一块小的长印。仔细一看,

方印是“皖中义地管理员”七个字,长印是“皖中义地”四个字。再要看那些布告

时,里面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身穿青夹袍,外套天青大团龙旧缎子马褂。虽

然不知这马褂系同治年间的,还是咸丰年间的,可是两袖郎当,宽大入时。他头上

戴了一顶瓜皮小帽,虽然不知是丝织品,还是棉织品,却有些油亮,大概不是一年

两年的成绩。他一张漆黑的脸,画满了皱纹,嘴上留了两撒胡子。他看见黄杨二位,

早是一揖到地。杨杏园一想,大概这位就是那布告上自称的管理员,便和他点点头。

那管理员道:“今天怎么就只您二位来,还有那财政部的刘老爷,众议院的徐老爷

呢?”杨杏园道:“我们先走一步,他们随后也就到了。”那管理员就将他二人往

上一篇:牛马走 下一篇: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