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明外史(374)

作者:张恨水 阅读记录

我不过表示我对死者的一点敬意,时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何剑尘道:“晚上祭

也好。不过李女士的祭文,不要洋洋万言才好。作得太长了,念祭文的人,恐怕有

些念不过来。”李冬青道:“我想请何太太念一念,何先生答应吗?”何剑尘道:

“那有什么不可以,不过她肚子里的字有限,她能念得过来吗?”李冬青道:“大

概行吧。让我作好了之后,把祭文的大意,对她先讲一讲。她自然会念了。”剑尘

道:“好,就是这样办。我今天下午也不在家。李女士可以到我书房里从从容容去

做。我想李女士这篇文章,一定是很沉痛的,我很愿先睹为快呢。”李冬青却淡笑

了一笑,没有作声。在她这一笑,究竟是哭是笑,也就难说了。

第八十六回 旧巷吊英灵不堪回首 寒林埋客恨何处招魂

这日下午,何剑尘果然避了开去,把书房让给李冬青。何太太把花瓶子里插的

菊花,换了两朵洁白的。又替她沏了一壶极好的清茶,放在桌上。李冬青坐了起来,

先在屋子里坐着,休息了一会,定了一定神。然后走到何剑尘书房里去。自己心里

一腔幽怨,只待机会发泄,祭文的意思,早就有了。所以文不加点的,不到两小时,

就把那篇祭文草就。写完之后,自己看了一看,文意倒还流通,就不更改了。那祭

文道:

维重九之后三日,义妹李冬青,敬以鲜花素果,清茗古香,致祭于如兄杨君杏

园之灵前而言曰:嗟夫!天之处吾二人,何其遇之奇,而境之惨也!吾识兄今才两

年又八间月耳。去年此日,吾人既有生离之怅们,今年此日,更有死别之悲哀。人

生最苦者,厥惟生离死别,而吾与知,只相识二年,只于此二年中乃备尝之。似天

故布此局以待普人之来而匆匆演之以终其场也者。造化不仁,吾欲无言矣。不然,

何其遇之奇而境之惨也?妹之瓣香吾兄,在读兄和梅花诗十首之时。吾诚不知此诗

何以得读之也。假使妹不读此诗,虽见兄犹不见也,则亦无从用其眷眷矣。即读兄

诗,而未有何剑尘君家之一晤,终其身心仪之而已。而又不料兄适为何君之友,致

妹之与其夫人友,而决不能不识见也。妹之于兄,则不过世俗所谓红粉怜才之一念,

何以如此,殆不得言其所以然。而兄之于我,或亦如是,惟其如是,乃足以见吾二

人情谊之笃。妹尝发愚想,必将此事,与死一详尽讨议之。顾犹不得尽除儿女子态,

未能出于口而笔诸书。今欲出于口而笔诸书,又孰能答之,孰可知之者?呜呼!吾

兄英灵不远,聆妹之言、殆亦悠悠而入梦乎?痛矣!妹自知不祥之身,不足以偶吾

兄,更不能与此世界有姻缘之分。故其初也尼友我,则亦友之,兄弟我,更亦师之。

城府不置于胸,形骸遂疏于外。而兄不知,竟直以我为终身之伴侣。妹欲拒之,情

所不忍。妹不拒之,事所不能。迁延复迁延,卒以一别以疏兄之眷眷。兄苦矣,妹

亦未能忽然也。然兄诚人也,其爱人也,而不拘拘于形迹之远近。惟其诚而远,则

思慕愈切。妹不才以凡人视兄,而兄乃以超人之态度待我。妹之去,不仅苦兄,且

不知兄也。兄以我为知己,我乃适非兄之知己,更因非凡之知己,而使妹之知己如

兄者,悠悠然以思,郁郁然以病,昏昏然而铸成不可疏解之大错。妹之负兄,将于

何处求死在天之灵以原宥之?呜呼!亦惟伏地痛哭而已。妹之自知非见之知己,因

非自今日始也。当去秋致书吾兄之后,已自知觉其措置之谬误,遂以古人炼石补天

之言,以为李代桃僵之举,惨淡经营,以为可于异日作苦笑以观其成。乃妹知兄不

拘拘于形迹之远近,而独不悟兄情爱精神之绝不磨灭。愈欲知兄,乃愈不知兄,遂

在兄精神间斧凿无量之创痕。兄之不永年,妹安得不负咎耶?妹之在赣也,为兄熟

计之久矣。来京而后,将如何以陈我之痛苦,将如何以请见之自处,将更如何以保

持吾人之友谊,使其终身无间。且预料妹果言之,兄必纳之,乃于冥冥中构一幻境,

觉喜气洋洋,其华贵如我佛七宝琉璃法座,灿烂光荣,不可比拟。且妹直至长辛店

时,回忆知去年送我之留恋,恍然一梦,以兄乌料有今日更能见我?今故不使已预

闻,及时突然造君之寓,排阔而入兄之书斋。时兄左挥毫而右持剪,栗碌于几案之

间。忽然翘首见我,将为意外之惊异,妹喜矣,兄之乐殆不可思议也。呜呼!孰知

妹之所思者,适与事相背也哉!当妹至何君之家,闻兄小不适,以为兄体素健,年

来劳顿过甚,倦焉耳。乃造兄寓,则见仆役惶惶然走于廊,药香习习然穿于户,是

室有病人,已不啻举其沉重以相告,我未见兄,我已心旌摇摇矣。及见兄,更不期

其昏沉如梦,消瘦可怜,更有非我所可思及者。于是妹之所欲言,不及达一词于兄

耳,妹之所欲为,不得举一事于兄前,我之筹思十余月,奔波三千里,排万难以来

京者,不过为兄书挽联二副而已。妹之来,犹与兄得一面,此诚大幸。然一面之后,

乃目睹其溘然长逝,目睹其一棺盖身,将人生所万万不堪者,特急就以得之,是犹

不如少此一晤,各有以减少其创痕也。虽然,兄之遇我者厚,知我者深,苟兄之得

一面,有以慰其长归之路,则妹又何惜加此一道创痕,今欲吾二人再加一道创痕,

尚可得乎?妹为不脱旧礼教羁绊之女子,未尝与人有悻悻之色。闲居自思,赋性如

此,何其境遇之遍处荆棘又如彼?乃遇见也,乃知道德与遭际,实为两事,见之为

人,苟其心之所能安,而遭世之唾弃,在所非计。妹自视如如兄,而死之身世,初

乃不胜我,于是坦然而无所怨于身外矣。今也,冗乃弃世长去,年且不及三十,其

遭际更不可以因果之说论之矣。嗟夫!天道茫茫,果愈长厚者天愈以不堪待之乎?

兄自挽之诗曰:今日饱尝人意味,他生虽有莫重来。人生如此,果不必重来矣。虽

然,使死不遇我,而其遭际或稍稍胜此,吾二人何其遇之奇而情之惨也。吾闻之于

吾兄,亲在不许友以死,小人有母,亦复如兄。妹爱兄思兄敬见德兄,虽有任何牺

牲,所不能计,而身则不能随之以去,尊重吾亲,亦复尊重吾兄之旨也。虽然,不

随兄以入地者,身耳,心则早赠与吾兄矣。今而后,妹除力事砚田,以供吾母外,

不仅声色衣食之好,一例摒弃,即清风明月不费一钱买者,妹亦不必与之亲且近矣。

上一篇: 牛马走 下一篇: 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