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明外史(373)

一头就向棺材头上撞去。何剑尘见她跑进来的时候,情形不同,早就防备着。等她

向前一奔,身子向前一隔,李冬青这一撞,正撞在何剑尘胸口上,把他倒撞得倒退

了几步。何太太和朱女士都赶上前,各执着她一只手,苦苦的相劝。李冬青哭着道:

“何先生吴先生都是朋友呀,为什么不让我和他最后见一面呢。打开盖来啊,打开

盖来呀,我要看一看。”说时,尽管向前奔,别人哪里拉得开。吴碧波拦住道:

“李女士,您别忙,请听我两句话。这话,我也对杏园说过的,就是亲在不许友以

死。李女士这样的苦恼,就不替老太太想吗?见一面的话,原无不可。但是要知道,

不见是可惨,见他睡在那里面,更可惨了。我们都不忍多看呢,况是李女士吗?”

这几句话,倒打入了她的心坎,她把两只手掩住了眼睛,猛然一转身,跑进里面屋

子里去,伏在桌上放声大哭。大家和杨杏园都是朋友,自然都不免有些伤感,所以

李冬青那样哀哭,不但禁止不住,引得各人自己反哭泣起来。混闹了一日,大家都

疲乏已极,一大半朋友,都在这里住下。因为李冬青不肯走,朱韵桐女士也在这里

陪着她。

又过了一天,正中屋里已布置了灵位。棺材头上,便挂了李冬青所献的加大花

圈。花圈中间,是原来杨杏园的半身相片。屋子半空,正中悬了一根绳,挂着杨杏

园自挽的两副对联。灵位前的桌子上,挂着白桌围,上面只有一个古钢炉,焚着檀

香。一只青磁海,盛了一杯清茶。一列摆着四大盘鲜果,两瓶鲜花。李冬青穿了一

件黑布夹袄,一条黑裙子,一身都是黑。蓬蓬的头发,在左鬓下夹着一条白头绳编

的菊花。她本来是个很温柔沉静的人,这样素净的打扮,越发是凄楚欲绝。她不言

不语,端了一张小方凳,就坐在灵位旁边。两三天的工夫,就只喝了一碗百合粉,

两碗稀溜溜的粥,不但是精神颓废,而且那张清秀的面孔,也瘦得减小一个圈圈儿

了。这日下午,何太太自家里来,看见正屋里那种陈设,旁边坐了这样一个如醉如

痴的女子,也替她十分可怜。走进来,李冬青望着她,只点了点头。一手撑着灵桌,

托了腮,依然是不言语。何太太道:“李先生,我看你这样终日发愁,恐怕会退出

病来。今天下午,到我家里去谈谈罢。”李冬青摆了一摆头,轻轻的说道:“我一

点气力没有,懒于说得话,我不去了。”何太太道:“我是天天望您到北京来。好

容易望得您来了,一下车,就到这儿来了没走。我有许多话要和您说,可是一句也

没有谈上。您瞧,我可也门得难受。您就瞧我这一点惦记您的情分,也不好意思不

去。”李冬青明知道她这话是激将法。无奈她说得入情入理,未便过于拂逆。便道:

“不是我不和你去谈谈。但是我丧魂失魄,语无伦次,要我谈也谈不上来的。”何

太太道:“就是因为您精神不好,才要您去谈谈。也好解一解闷。”

李冬青心里虽然十分难受,表面上也不能不敷衍何太太。只得和朱女士一路,

一块儿到何剑尘家去。当时也不觉得怎样,不料在吃晚饭的时候,李冬青手上的筷

子,落在桌上,人已坐不住,就向旁边一歪,倒在地板上。何太太和朱女士连忙过

来将她搀起,只见脸色白里变青,双目紧闭,嘴唇带了紫色。何太太跳脚道:“不

好哟!不好哟!”何剑尘道:“不要紧,这是她两天劳累过分了,人发晕。”就叫

老妈子搀她到床上去安息,一面打电话叫医生来看病。据医生说,也是不要紧,不

过精神过于疲倦,要多休息几天。何剑尘是格外体谅,自己搬到书房里去住,却在

何太太隔壁屋子里,另外设立了一张小铁床,让李冬青在那里睡。

李冬青当天晕倒以后,到晚上八九点钟,也就清醒过来。无如人是累极了,竟

抬不起头来,眼睛里看的东西,仿佛都有些晃动,只好微微的闭着眼。何太太几次

进房看她,见她闭着眼睡着,也就不作声。不过枕头上湿着两大片,她的眼角,也

是水汪汪的。何太太叹了一口气道:“也难怪人家伤心。”说到这个字回头一见她

两颗泪珠流到脸上,就不敢作声了。当时拿了一点女红,就坐在这屋子里做,陪伴

着她。一直做到十二点钟,李冬青才缓缓的睁开眼来。何太太便问道:“李先生要

喝点茶吗?”李冬青摇摇头。“眼睛却尽管望着窗户出神。何太太问道:“李先生,

你望什么?”李冬青道:“很奇怪,我似乎听到有人在窗户外面叫我的名字。”何

太太道:“没有,谁有那么大胆呢?”李冬青道:“刚才有谁进了屋子吗?”何太

太道:“没有。我坐在这里也没有动身。”李冬青道:“那大概是梦了。我看见杏

园走进来,摸着我的额角。他说病不要紧,不过小烧热罢了。他还是那个样子……”

李冬青只见何太太听了,脸色都呆了,只是睁着眼看人。她想起来了,她是害怕,

就不向下说。何太太道:“怎么样,杨先生说了什么吗?”李冬青道:“我看你有

些害怕,我不说了。”何太太道:“怕什么?我和杨先生也熟得象家里小叔子一样。

只因是刚才李先生说话,我也仿佛听见有杨先生说话的声音,所以我听下去呆了。”

李冬青道:“咳!人死如灯灭,哪里还有什么影响?这不过我们的心理作用罢了。”

何太太见她说话渐渐有些气力,就让她喝了一碗稀饭。何太太因为大夫说,李冬青

的病并不怎样重要,所以也不主张她进医院。以为在家里养病,究竟比在医院里便

利,而且也不至于感到孤寂。李冬青自己是精神衰败极了,哪管病在哪里养,所以

静静的在何家养病,关于杨杏园的身后事务,由一班老朋友去料理,并没由她操一

分心。

光阴易过,一眨眼就是十天过去了。李冬青身体已经大好,据何剑尘说,明天

就和杨杏园开追悼大会,要公推李冬青做主祭人。李冬青道:“这是我不容推辞的。

不过我想另外做一篇祭文哀悼他,我要单独的祭一祭才好。”何剑尘道:“李女士

身体是刚好,还要这样去费心血吗?”李冬青道:“我和他的文字因缘,这是最后

的事,我想我就费些心血,也是应该的。”何剑尘想了一想,点头道:“那也好。

追悼会的时间,是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我想把白天的钟点,缩短一小时,李女士

就可以在四点钟另祭。”李冬青道:“缩短时间,那倒不必,就是晚上去祭也好。

上一篇:牛马走 下一篇: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