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啼笑因缘(32)

寿峰父女,望不见了火车,然后才出站去,找了一家小客店住下。第二天,起了个早,就走回北京来。过了两天,便叫秀姑到沈家去了一趟。沈家倒待她很好,留着吃饭,才让她回家。秀姑对父亲说:"他们家,一共只三口子人,一个叔叔,是整天的不回家;家里就是娘儿俩,瞧着去,姑娘上学,娘在家里做活。日子过得很顺遂的,大概没什么事。"寿峰听说,人家家里只有娘儿俩,去了也觉着不便。过一个礼拜,就让秀姑去探望她们一次。后来接到家树由杭州寄来的回音,说是母亲并没有大病,在家里料理一点事务,就会北上的。寿峰

听到这话,更认为照应沈家一事,无关重要了。

有一天,秀姑又从沈家回来,对寿峰道:"你猜沈姑娘那个叔叔是谁吧?今天可让咱碰着了。瞧他那大年纪,可不说人话。"寿峰道:"据你看是个怎样的人?"秀姑哼了一声道:"他烧了灰,我也认识。不就是在天桥唱大鼓的沈三玄吗?"寿峰道:"不能吧!樊先生会和这种人结亲戚?"秀姑道:"一点也不会假。他今天回来,醉得像烂泥似的。他可不知道我在他们姑娘屋子里,一进门就骂上了。他说:''姓樊的太不懂事,娘也有钱,女也有钱,怎么就不给我的钱!咱们姑娘吃他一点,喝他一点,就这样给他,没那么便宜事。他家在南方,知道他家里是怎么回事?咱们姑娘,说不定是给他做二房做三房,要不,他会找媳妇找到唱大鼓的家里来?既是那末着,咱们就得卖一注子钱。我沈三玄混了半辈子,找着有钱的主儿了,我还不应该捞几文吗?''她母女俩听了这话,真急了,都跑了出去说是有客。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客要什么紧!还能饿肚子不吃饭吗?她也要吃饭,咱们闹吃饭的事,就不算冲犯着她。''"

寿峰手上,正拿着三个小白铜球儿,挪搓着消遣,听了这话,三个铜球,在右掌心里,得儿丁当,得儿丁当,转着乱响。左手捏着一个大拳头举起来,瞪了眼对秀姑道:"这小子别撞着我!"秀姑笑道:"你干嘛对我生这么大气?我又没骂人。"寿峰这才把一只举了拳头的手,缓缓放下来。因问道:"后来他还说什么了?"秀姑道:"我瞧着她娘儿俩怪为难的,当时我就告辞回来了。我想这姑娘,一定是唱大鼓书的。她屋子里,都挂着月琴三弦子呢。"寿峰听了,昂着头只管想,手心里三个白铜球,转的是更忙更响了。自言自语的道:"樊先生这人,我是知道的,倒不会知道什么贫贱富贵。可是不应该到唱大鼓书的里面去找人。再说,还是这位沈三玄的贤侄女。--这姑娘长得美不美呢?"秀姑道:"美是美极了。人是挺活泼,说话也挺伶俐。她把女学生的衣服一穿,真不会想到她是打天桥来的。"寿峰点点头道:"是了,算樊先生在草窠里捡到这样一颗夜明珠,怪不得再三的说让我给她们照应一点。大概也是怕会出什么毛病,所以一再的托着我,可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既是这么着,我明天就去找沈三玄,教训他一顿。"秀姑道:"不是我说你,你心眼儿太直一点。随便怎么着,人家总是亲戚,你的言语又不会客气,把姓沈的得罪了,姓樊的未必会说你一声好儿。他又没做出对不住姓樊的什么事,不过言语重一点,你只当我没告诉你,就结了。"寿峰虽觉得女儿的话不错,但是心里头,总觉得好不舒服。

当天憋了一天的闷气,到了第二日,寿峰吃过午饭,实在憋不住了,身上揣了一些零钱,瞒着秀姑,就上天桥来。自己在各处露天街上,转了一周,那些唱大鼓的芦席棚里,都望了一望,并不见沈三玄。心想这要找到什么时候?便走到从前武术会喝水的那家"天一轩"茶馆子里来。只一进门,伙计先叫道:"关大叔!咱们短见,今天什么风吹了来?"寿峰道:"有事上天桥来找个人,顺便来瞧瞧朋友。"后面一些练把式的青年,都扔了家伙,全拥出来,将他围着坐在一张桌子上。又递烟,又倒茶,忙个不了。有的说:"难得大叔来的。今天给我们露一手,行不行?"寿峰道:"不行。我今儿要找一个人,这个人若找不着,什么事也干得无味。"大家知道他脾气,就问他要找谁,寿峰说是找沈三玄。有知道的,便道:"大叔!你这样一个好人,干嘛要找这种混蛋去?"寿峰道:"我就是为了他不成人,我才来找他的。"那人便问:"是在什么地方找他?"寿峰说是大鼓书棚。那人笑道:"现在不是从前的沈三玄了。他不靠卖手艺了。不过他倒常爱上落子馆找朋友,你要找他,倒不如上落子馆去瞧瞧。"寿峰听了这话,立刻站起来,对大家道:"咱们改日会。"说毕,就向外走。有人道:"你别忙呀,你知道上哪一家呢?我在''群乐''门口,碰到过他两回,你上那儿试试看。"

寿峰已经走到了老远,便点点头,不多的路,便是群乐书馆,站在门口,倒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好。在天桥这地方,虽然盘桓过许多日子,但是这大鼓书馆,向来不曾进去过。今天为了人家的事,倒要破这个例,进去要怎样的应付,可别让人笑话。正在犹豫着,却见两个穿绸衣的青年,浑身香扑扑的,一推进去。心想有个做样子的在先,就跟着进去吧。接上一推门,便有一阵丝弦鼓板之声,送入耳来。迎面乃是一方板壁,上面也涂了一些绿漆,算是屏风。转过屏风去,见正面是一座木架支的小台,正中摆了桌案,一个弹三弦子,两个拉胡琴的汉子,围着两面坐了。右边摆了一个小鼓架,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油头粉面,穿着一身绸衣,站在那里打着鼓板唱书。执着鼓条子的手,一举一落,明晃晃的帮了一只手表,又是两个金戒指。台后面左右放着两排板凳,大大小小,胖胖瘦瘦,坐着七八个女子,都是穿得像花蝴蝶儿似的。寿峰一见,就觉得有点不顺眼。待要转身出去,就有一个穿灰布长衫人,一手拿了茶壶,一手拿了一个茶杯,向面前桌上一放,和寿峰翻了眼道:"就在这里坐怎么样?"寿峰心想,这小子瞧我不像是花钱的,也翻着眼向他一哼。

寿峰坐下来看时,这里是一所大敞厅,四面都是木板子围着,中间有两条长桌,有两丈多长,是直摆着。桌子下,一边一条长板凳。靠了板壁,另有几张小桌子向台横列。各桌上,一共也不过十来个听书的,倒都也衣服华丽。自己所坐的地方,乃是长桌的中间,邻座坐着一个穿军服的黑汉子,帽子和一根细竹鞭子放在桌上,一只脚架在凳上,露出他那长腰漆黑光亮的大马靴来。他手指里夹着半支烟卷,也不抽一口,却只管向着台上,不住的叫着好。台上那个女子唱完了,又有一个穿灰布长衫的,手里拿了个小藤簸箕,向各人面前讨钱。

寿峰看时,也有扔几个铜子的,也有扔一两张铜子票的。寿峰一想,这也不见怎样阔,就瞧我姓关的花不起吗?收钱的到了面前,一伸手,就向簸箕里丢了二十枚铜子。收钱的人笑也不笑一笑,转身去了。

上一篇:她的城(短篇集) 下一篇: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