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咸鱼小炮灰被世子爷盯上了(448)+番外

杜婉是觉得这种事情,怎么也轮不到便宜大哥,朝中能干的人多了去。再说了,赈灾之事不是一两天的,还有一个月左右就是年关,这次杜潜去赈灾,很可能会无法留在京城里过年。

此事临近傍晚,都没见父子俩回来。

杜婉倒是收到了裴灏让人送来的感谢信,还有一个食盒,是他知道兄妹俩上午送东西去国公府的事,特意写信来感谢她。

除了食盒里放着她爱吃的点心外,信上还写了一些关于今天朝堂发生的事。

为了赈灾的问题,大殿上是闹哄哄的。

一个推一个,都不太想去。

要知道这段时间,灾情不少,个个都被折腾得不轻,还有皇帝在他们头上悬着一把刀,行差踏错都可能会丢掉小命。

最后,是兵部尚书马大人,推荐瑞郡王。

虽然说杜潜没有进官场,可被封为郡王,又岂会没点义务?只要朝廷需要随时可以披肩上阵。令人意外的,是皇帝允了。

于是有了中途杜潜被叫走之事。

杜婉不由有点阴谋论,要如何她前不久得罪过兵部尚书。

凝琴担忧道:“郡主在愁什么?”

“会不会是我连累了我哥?”杜婉琢磨着这个问题。

凝琴说,“不会的,定然与您无关。您又没资格参与朝政。”

“有道理。”

杜婉不钻牛角尖,决定想一想给大哥准备点什么,“要不,再去护国寺一趟?求个平安符或是药丸什么。”

远在护国寺的元通大师突然打了个喷嚏,然后掐了掐手指,高深莫测道:“近日贫僧有所领悟,需要闭关一段时日。”

“……”

直到夜幕降临,外面才传来马蹄声。

父子俩一起回来。

长公主和杜婉都没睡。

一家几口子,坐在一起说了会话,就各种回去歇息。从中杜婉得知了,杜潜没有拒绝去赈灾,还说自己被封为郡王,总要做点事情对得起这个封号。她不太明白这个意思,只是知道他答应去了。

另外,杜驸马也赞同了。

出发的时间很快,次日上午就要赶去北方。

杜潜回院子去让下人收拾东西,长公主同样命人准备了一些衣物,杜婉就有点头疼了,出发得这么赶,她想去护国寺的事情泡汤了,去打杜潜聊聊的时候,得知他身上还有元通大师的伤药,又安心了点儿。

望着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

杜婉道:“大哥,有事记得送信回来。”

“知道了。”杜潜轻轻拍了拍她的脑门,“家里就拜托妹妹照看了。”

“我会的。”

杜婉心里有点酸酸的,一想到要离别就不太舍得。

人就是这么奇怪,以前又不是没有分开过。可看着他要外出几个月,就是忍不住想这想那的。

一个晚上过去。

大清早,杜潜带队出城。

朝廷此次集结的钱粮等物资快得出奇,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得知,皇帝从私库里拿出了百万白银来赈灾,都不用经过国库,不用审批的,更不用跟一众官员来扯皮浪费时间。

随即杜婉去了报房,换了第二天娱乐报的头条。

第492章 您在想裴世子吗

——“卖报啦卖报啦,北方大雪,压垮房屋无数!瑞郡王领旨赈灾!”

——“号外号外!赈灾款项的来源,原来是……想知道吗?公子,请买一份《大秦娱乐报》。”

——“卖报啦卖报啦!”

——“……”

这期的《大秦娱乐报》头条,正是杜潜去赈灾,皇帝一力承担了赈灾款项,被娱乐不要脸的,好好地吹了一把,全部都是好话。

可通篇内容朴实,又不会让读者感觉到浮夸。

人才!

这写的人,正是苏大爷。

曾经当过大官,对于拍皇帝马屁之事,做是不要太纯粹了,所以,写得最是入木三分。

皇帝看过后,都是龙心大悦,就差要说出大赏。是及时想到这是一份娱乐报,咳咳,这想法暗搓搓地收回去了。

玉灵苑里。

杜婉一下又一下地翻着娱乐报。

凝琴等丫鬟很是安静,一个个干活都有轻手轻脚,生怕打扰到杜婉。以前她们想写稿赚外块,后来费了不少脑子,都没有一篇成功的,陆续都放弃了,还是当丫鬟好些,只要安分守己,干好本职,就不用费脑子。

几个你推我,我推你的。

最后凝琴被推了出来,“郡主,您是在担心郡王吗?”

“不担心呀。”杜婉仔细想了想,确实不太担心,凭杜潜的武力值,一般人想伤他不容易。

凝琴又道,“那您是在忧心灾情吗?”

“不忧心。”灾情不在眼前,不是亲身经历的,要说有多忧心挺虚伪的。杜婉又翻了翻娱乐报,最近娱乐报依旧卖得脱销。

凝琴又小心翼翼地问,“那您是在想裴世子吗?”

杜婉愣了愣,“不是哦,想他干啥?”

“……”凝琴被噎住。

落棋忍不住问:“听说裴世子这两天都在衙门。他不是正要调养身体么,大概会累着了,郡主要不要送些吃的过去,问候一下?”

“我父亲还天天在衙门呢。”杜婉翻白眼。

裴灏装病,这才去两天,累个啥的?

落棋想说重点是累吗?不是您找个机会去见一见他吗?

凝琴碰了碰落棋。

两个人相视一眼,决定不扯裴世子。

郡主刚才发呆,很可能是与裴世子无关,她们莫名有点同情起裴世子,要说郡主在意裴世子,又不见她有多在意。

可要说她不在意吗?

不,世子爷真有什么,郡主又会跑得比谁都快。

如今京城的八卦,大多是说北方雪灾,还有皇帝拿出私库震灾等等,这让皇帝的名声挽回了不少。

另外让百姓津津乐道的,就是十二月初六的公主大婚。

这还真没几天了呢。

长公主早早就准备了起来,连杜婉的衣服首饰都准备妥当。作为亲姑母,还是要给秦鱼鱼准备上一份厚礼。

杜婉这个表妹,还要亲自去给秦鱼鱼添妆。

添妆的东西,也是长公主准备,生怕自己这个女儿胡来。

不是长公主想操心,以前教过她的东西,她失踪回来都忘记了,而这一年多的时间,女儿更注重练武,打理后宅之事,还真没有学过,“婉婉,有空跟娘亲学学。”

“学什么?”

“等你出嫁了,郡主府就需要你来打理了,这些你懂吗?”

“不是有管家吗?”

“你总要熟悉一下的,不能全部依仗外人。”

“行吧。”她懂了,就熟悉流程。

杜婉知道女子出嫁前,都要学会掌管俗务。换个通俗点的说法,男子在外面冲锋陷阵,女子在家里当好后勤。

长公主递给她一个长方形的檀木盒,“在大婚前,送进宫里。”

“一定要亲自送吗?”杜婉问道。

长公主点头,“亲自送更显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