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98)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其他的东西乔琰束手无策,天花倒是还记得牛痘这东西。

不过术业有专攻,还是交给华佗来折腾吧。

她能做的,也就是仗着自己有人在丝路上往来,消息获取的渠道并不只是局限在中原之内,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来上一出瞎编乱造。

反正也没人能对她的“听闻”之说打假。

就算被人揭穿了,造福于民生的产物已经出现,谁又敢说这不是善意的谎言呢?

华佗当即答应了下来,声称会对此事上心研究。

将其安顿下来后,乔琰这才转道去了山中坞堡,去见一见养在此地的信鸽。

被豢养在笼中的鸽子当然不是白鸽,而是体型偏小的银灰色鸽子,只有脚是白色的。

驯养在并州半年多的时间,这些鸽子也都认此地的窝了,哪怕乔琰这个陌生人忽然出现给它们喂食,也没让这些鸽子生出什么怕生的情绪。

乔琰收回了散播饲料的手,目光逡巡过这些鸽笼,对着戏志才和陆苑说道:“上次从扬州和兖州安然送回来的消息,已经证明了飞鸽送信的优越性,差不多也可以扩大规模去养了。”

“不过这样一来,各地的鸽子需要做好对应的标记,破解信鸽传信的密码,也只能掌握在心腹的手里。”

“这件事,我想交给志才先生来做。”

华佗已到,又有这几年里对戏志才饮酒的限制,加上额外的食补,这点附加的工作量对戏志才来说不成问题。

何况也只是让他去想密码的优化,以及负责掌握密码人手的挑选而已,又不是让他去亲自养鸽子。出不了什么问题。

乔琰又道:“此外,这飞鸽送信的规模还有一个弊病。”

她在说这话的时候看向了陆苑,让陆苑可以确认,这是给她布置的任务。

她心中稍一思忖,大概知道乔琰要说什么了。

如今天南海北的运输路线很难稳固,若是被人发现飞鸽可以传信,鸽子的携带反而容易暴露信使的身份。

特征太明显了,携带的还是活物。

所以必须延后被发现的可能。

那就得在扩大信鸽豢养规模的同时,寻找一个合适的运输信鸽的方式。

她回道:“我建议君侯以商队作为掩护来运送信鸽,但这个商队,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东海麋氏的身上。”

先前在将郑玄等人送到并州的时候,已经借用了他们的力量,但不能次次都用。

在东海郡并不属于乔琰的情况下,谁也无法保证他们会不会在什么时候做出倒戈之举。

那么最好给自己准备另外一个更加可靠的下属,作为铺开情报网络的人选。

“这个人要能说会道,还要有一定的手腕,最重要的是,要对君侯足够忠诚,或者起码能被君侯完全掌控。”

这也会是个需要长期操作的工程,所以这个人还得能耐得住长期没有官职在身,只是一个商人而已。

这些约束条件,让麋竺被顺理成章地排除在了外头。

他可以是乔琰置换东西物资的交易对象,却不会是乔琰能放心将此事交托的存在。

乔琰朝着陆苑说道:“不错,至于这个人选,我希望你在三个月内给我一个答案。”

她可以确定,在自己麾下的人手中目前还没有人能完全符合这个条件。

相对来说符合的徐庶,也已经和她几乎捆绑在了一起,忽然让他转行去经商,大概只能引起别人的怀疑。

那就只能从现有的部从亲属以及新近来投的人中,试试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不容易啊……

乔琰说是说的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陆苑,但在继续过目并州的其他事项中,也不免分神往此事上又多考虑了一会儿。

直到来跟她汇报乐平月报进展的蔡昭姬打断了她的思绪。

身量又长高了不少的昭姬在汇报起事务来,更多了几分气势,让乔琰将思绪收回,落到她身上的时候,很有一番培植幼苗成功的喜悦。

只听她说道:“乐平月报的五月刊里,农学板块暂时改成了经济,将君侯安排的回收市面上缺角铜钱,重新铸造标准五铢钱的事情给刊登在了上面。为此我和君侯申请过,往铸币三官走了一趟。”

这是蔡昭姬在先前就跟乔琰说起过的事情。

货币的标准化改铸,随着凉州和并州之间的货币越发流通起来,是增强并州民众信心之事。

对比董卓小钱,更是显得乔琰对经济秩序的保护。

但此时她在六月再次提到,显然有另外的目的。

她接着说道:“并州的铸币三官,是从上林三官中迁移过来的,在钱范的打造上手艺很高,对应的钱币上,货值五铢的字样也很清晰。”

“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能以钱范铸钱,为什么不能以文范来批量出产书……”

蔡昭姬话未说完,已见乔琰面色骤转为肃然。

她竖起了一根手指,做出了噤声的手势。

第191章 豫扬战局

从钱范生产铜钱的方式进而想到批量产出书籍,那不就是雕版印刷的想法?

只不过浇筑铜钱的“范”是阴文而铜钱是阳文,雕版印刷则是以阳文的雕版来进行书籍的印刷。

乔琰在确保铸钱之范的技术合格的时候,到底有没有附带有这样的想法,恐怕只有她自己本人知道。

毕竟铜钱上的“五铢”字样越是清晰,当以后这“五铢”二字换成别的字后,也就越是能保证其笔画的精准。

但让乔琰没想到的是,她只是同意了让蔡昭姬去参观制五铢钱的场地,让她将所见所闻给写下来,以便在乐平月报中传递出乔琰的想法,进而稳固经济,促进钱币流通交易,却让昭姬开动了她的小脑瓜,直接联想到了雕版印刷上头。

这可能就是所拥有的地盘和人手增多之后,堪称幸福的烦恼了吧。

先有诸葛亮和黄月英忽然跳到了她的池子里,折腾出了棉籽分离的机器,后又有蔡昭姬忽然想到了雕版印刷的可能性。

不过……

“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昭姬见到乔琰这个手势先止住了话茬,见她并不像是生气,只是限制她接着往下说,这才小声问道。

乔琰回道:“你没说错,但不是时候。”

太早了。

实在是太早了!

昭姬的头脑和联想能力都不差,就连政治头脑也因为跟着乔琰做事的缘故,比起她父亲来说好了不知多少,但有一些问题,还明显不是她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够想得通的,比如说——

为什么可以依靠书院手抄本的方式来进行书籍数量的扩增,却不能够让书籍以印刷的方式,实现批量的生产。

乔琰从佩囊中取出了一枚五铢钱。

在这枚从并州钱币三官中产出的五铢钱上,无论是纹样还是字样都是完全标准的范本规格。

她随手以手边的毛笔蘸墨在钱币上涂抹了一层,而后将其扣在了面前的纸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