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96)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乔琰不由为吕布掬了一把同情泪。

也难怪会想到作弊这种招式。

没有鼓励他这么干的意思。

见乔琰没有对她追责的意思,吕令雎得寸进尺地问道:“君侯,我什么时候能跟您一道上战场去?”

“等你什么时候长过军队里最矮一个的身高再说。”乔琰摸了摸她的脑袋,“行了,去把黄月英和诸葛亮叫过来,带上他们的轧棉车模型。”

吕令雎得了个准话,也没接着询问,当即跑去叫人去了。

没过一会儿,乔琰便见两个孩子一个抱着一袋棉花,一个抱着模型车走了进来。

时间门真是奇妙的东西。

在演义中被刻画得智近于妖,在正史上也对得起鞠躬尽瘁四字的诸葛亮,现在才不过十一岁。

和年岁相仿的黄月英一起站在乔琰面前,怎么看都还有些孩子气。

但当乔琰让他们讲解自己的发明产物的时候,这副侃侃而谈的样子倒是让人觉得,看到的不是两个孩童,而是两个发明家。

“棉花脱籽,无外乎就是两种法子,一种是将棉籽挑出来,但这种方式必然不适合大规模处理。”诸葛亮说道:“所以我们更倾向第二种方式,月英发现能用梳篦将棉籽给直接挂出来,那么如果从梳篦变成夹缝滚筒,应当也能让棉花从中间门出去,将棉籽留下。”

黄月英接着说道:“但光靠这个还不够,学院里和德衡先生带的帮手里也有人想到这一点了,一个问题是滚轴的转速不够均匀,一个是转动太费力的话,又起不到效果了。”

“前面那个问题,是德衡先生解决的,他在铁轴的端头装了另外一组木架,以平衡转动,后面那个问题的解决方式,就是我们用的曲轴。”

乔琰伸手接过了黄月英递过来的一瓣棉花,喂到了手摇机器的双轴之间门,随着曲轴带动的碾轴滚动,棉絮被从缝隙间门带了出去,而棉籽则被留在了这一端。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放大之后面对的最后一个问题了。”黄月英说道:“那就是,怎么样能更快也更方便地将棉花喂到两轴中,以免人力送入的时候出现偏差,或者夹到了手。”

乔琰看着这个认真介绍发明的小姑娘。

《襄阳耆旧志》中提到,黄承彦在给诸葛亮介绍女儿的时候,说她是黄发黑肤,相貌丑陋,只是才能与诸葛亮相配,但以乔琰看来,这只怕是黄承彦在考验女婿。

她顶多就是肤色不那么白皙,发色有些偏棕,五官生得颇为大气,看着不像是襄阳贵女的样子而已。

比起外貌如何,更让人在意的显然还是她的才华。

这番陈说让乔琰可以确信,她在这项脱籽机的发明中出力不小。

她和诸葛亮的这番表现,也很有后世小组作业的样子了。

还是两个人都在其中开动脑筋,没有哪个在摸鱼的那种。

乔琰顺势问道:“那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达成这个目的?”

黄月英回道:“我觉得应当要再设一把推刀来达成这个条件,可是这样一来,好像就不能依靠一个人完成这个除棉籽的任务了,有悖于设计的初衷。”

这也正是马钧正在折腾优化方案的东西。

乔琰想了想又问道:“你们为何没接着参与下去?”

马钧应该对他们发出邀请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诸葛亮回道:“我们已和德衡先生借了书籍来看了,想先自己试一试,若做不成再去寻先生请教。”

“好志气!”乔琰拊掌而笑,“那就先如此吧。”

看着眼前这两个孩子的表现,乔琰甚为满意。

她没觉得诸葛亮在此地先研究棉籽分离是什么玩物丧志,若研究这种能救命的东西都叫做玩物丧志的话,她也不会给毕岚以都水使者的位置了。

他也显然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知道轻重缓急。

当他开始适应书院这个学习环境后,他所参与的讨论与课题也会越来越多的。

到时候他也自然会给自己找准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位。

而黄月英……比起诸葛亮的妻子,或许大发明家黄月英的称呼会适合作为对她的记载。

以及,现在两个人的周岁加起来都不到二十,严禁早恋。

大概是出于她的某种恶趣味,她在离开乐平书院之前,把之前那个驭兽问题又给陆议和诸葛亮丢了一份。

至于以后别人会对这件事怎么想,谁知道呢?

她也将书院内这几个月内的扩招名单从头到位都仔细翻阅了一遍,确认其中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漏网之鱼,这才安心折返回到了州府,准备明日再往驯养信鸽的地方走一趟,而后,与留守并州的戏志才以及陆苑碰个面,商量构建信息网络的事情。

不过大概她给别人安排了点不靠谱的东西,自己也是要遭到点回报的。

第二日她正打算出发前往乐平的山中坞堡,便听闻了华佗因那批胡椒而前来的消息。

可还没等乔琰开口欢迎华佗的到来,他就已先凭借着自己灵活的腿脚三步并做两步地冲到了乔琰的面前,抢先开了口:“介意老朽询问君侯一个问题吗?”

或许是因为长年养生,兼修五禽戏的缘故,她见到华佗的时候并没觉得对方的外貌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可仔细算来,距离他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有七年的时间门了。

乔琰被这个突如其来的表现给整得有些糊涂,却还是回道:“元化先生但说无妨。”

按理来说请华佗前来并州,乃是乔琰有求于他,但怎么看华佗这表现,倒像是他要对乔琰有所求一般。

他得了准允,当即说道:“两年前我来并州为君侯部从诊治调理的时候,君侯出塞打那鲜卑胡虏去了,与我并未碰上,今日方有得见的机会。”

“若我并未记错的话,七年前于冀州见君侯之时,您身有不足之症,今日何止是病症全消,说是力能搏虎也不为过。敢问君侯平日里都吃些什么,用的什么药?”

华佗大为感慨,毫不掩饰目光中的灼灼求知之意,“此为医道医学之奇迹啊!”

乔琰:“……”

等等,这要让她怎么回?

第190章 备急方书……

什么医学奇迹?

那明明是系统的加点功能!

乔琰能有今日的体魄确实和她平日里的勤加苦练分不开,但也正如华佗所说,她先前的情况应当叫做不足之症,是所依附的这具身体本身的毛病。

要发展到她现在这个状态,已经不是她依靠着所谓的锻炼和食补,就能够在七年之中发生这种突破性发展的。

说这是医学上的奇迹也不为过。

乔琰也当然不能将其归结于什么上天垂怜的结果。

将自己和天命在这个时代捆绑在一起,并不是什么明智的操作。

就像当年汉灵帝会放任她和张角之间驳斥天人感应之说的情况一样。

倘若她今日说什么自己的身体康复是因为并州治理渐入正轨,民生安定,上天不忍看她经历病痛的折磨,故而让她的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