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95)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就连她麾下那几个知晓她真正野心的部下都因为实绩而未有质疑。

可对她的敌人来说,这倒未尝不是一个可以用来攻击的理由。

比如说李傕就是这么想的,也在试图说服王允的时候说了出来。

王允既然对他的一番拉拢并未做出反驳,在李傕的理解中,就是他的说辞起到了效果。

可实际上,王允在想的只是,若是让董卓的部队在相互进攻中出现内乱,也未尝不能从中谋利,将二者击败。

贾诩想的,那就更不是一回事了。

只有李傕被两头都蒙在鼓里,以为自己便是在董卓之后能成大事之人。

贾诩心中腹诽,这又怎么不算是一种皆大欢喜呢?

但他并未将这种谋划得手的想法表现在脸上,只是说道:“说服成功就好,让王子师去找天子要一份委任书给你,作为发兵的借口。在丢失了传国玉玺、不易取信于人的情况下,用血书最有说服力。此外,我们还不能在最近出兵。”

“这是为何?”李傕连忙问道。

在他看来,乔琰离开并州,简直是再合适不过的出兵时间门。

凉州各部群龙无首,若能长驱直入,破坏掉她在凉州所积攒经营出的势力,要想重新构建,起码也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门,而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门里,李傕他们也不会停滞于此,必然能将优势进一步扩大。

何乐而不为呢?

可贾诩摇了摇头,回道:“你错了,她敢在此时离开凉州,就不可能对此毫无准备,你想要的结果未必能达成,却可能直接撞入凉州方面的陷阱中。倒不如选择秋收之前。”

“届时凉州各地为筹划收割之事必定兵员分散,而在乔琰身处凉州之际,猝然进攻得手,才最能损害到她在凉州的威信。”

李傕这么一品味贾诩的话,又觉得其中确有道理。

能有更为稳妥的办法,他也懒得费脑子多想了。

在王允替他取来了刘协令他们起兵护驾的血书后,李傕越发确信,自己有了过半的得手希望。

当他凭借着这一番说法将阎行和樊稠都拉拢到了手下后,这种希望便到了七八成。

要不是贾诩和王允都相继劝说他不要表现得太过得意,导致露出了端倪,董卓又因为暑气渐热生了一场病,有一阵子没见自己的部下,李傕几乎要被董卓发现他的小心思。

为防他自己乐极生悲,李傕干脆以防备乔琰在夏季进军为名,向董卓申请长期驻扎高陵,并定期巡视于自高陵往华阴的这一段上。

想到再有数月便能改换天日,李傕恨不得时间门早日过去。

到时候他便长驱凉并而入,让这将他们驱逐出洛阳、又在凉州耀武扬威的并州牧,见识见识他们西凉军的厉害!

可惜并州境内他们太难安插进去什么耳目,让他无从得知并州发生的事情。

他也无法知道,她并不是因为什么突发的棘手之事而被迫赶回并州的。

按照乔琰和杨修所说,她的首要目是看棉花田,其实也不算说错。

她此时就同秦俞一道身在上郡的棉花地里。

这是头一年的棉花种植。

别管按照生骨熟骨粉填肥的效果如何,她在先前往并州下达的指令里,还是让他们按照纵向间门隔三尺,横向间门隔一尺这种大间门距种植的,这条规矩也被严格执行了下去。

“君侯从凉州返回前,上郡的这一片棉花田已经完成了中耕松土的阶段。”

秦俞见乔琰蹲下来查看棉花苗的情况,开口汇报道。

这个阶段的棉花对浇水的需求量并不太大,田地里经过耕松处理的痕迹,很清晰地呈现在了她的面前。

这是为了让此时的环境升温,也能通过疏松的土壤传入土层之下。

说实话,乔琰也是第一次见到处于这个生长阶段的棉花幼苗。

只有半寸高的幼苗生着三对叶子,在最下方两片平展开的叶片上,自中心蔓延开了茎节的红色。

观其长势,倒是符合农书中所说的“宽过于高”的状态。

再放眼望去田间门的其他幼苗,几乎都呈现出与乔琰眼前这株相似的旺盛生长状态,在叶片的迎风招展中,不由让人望之心喜。

除了极少数的位置因棉苗病变而被挖掉,整片棉花地看起来着实是秩序井然。

秦俞接着说道:“在五月中旬,发过一次蚜虫病害,好在发现得及时,我们已按照农书中所说,以枫杨树叶捣烂汁水浇灌,确有奇效。”

原版的农书在乔琰的手中,她没跟秦俞说的是,比起枫杨树叶,花生叶还要更有效,可惜再一看花生的来历,又不是什么短期内能拿到手的作物。

毕竟她没有沿海的地盘,无法发展起远航船队。

但有失必有得,并州凉州也有其不可替代性。

秦俞又道:“五月底的时候还闹过一次红蜘蛛,大约是从附近的豆苗田中传过来的,按照桑树叶和牛尿的方式处理过了。”

乔琰起身朝着远处看去,觉得自己在看着的大约不是一片棉花田,而是一件件棉衣,想到这里,她也不免露出了几分会心的笑容。“那么接下来就是留心各种病症和棉苗增高后的蕾期追肥了。”

秦俞回道,“我会注意的。所幸有这些培植手段,若是要我从头开始摸索,只怕起码要种坏一半。”

这就是有成熟技术的好处了。

乔琰也对此深觉庆幸。

虽然那笔跟种田系统宿主达成的交易里,是对面占据了主动权,但她付出的只是一尊玉玺,换回来的却是让万人活命的希望。

孰轻孰重,已经随着作物种类的增多而有了再清晰不过的证明,也必定会在时日的发展中表现得越发划算。

乔琰朝着秦俞说道:“但也得有你替我看顾着执行,才能有今日成果。”

说起来倒是有些可惜,因徐庶还被她放在武都郡这个三方甚至是四方势力混杂的地方,暂时还无法回来一见。

但秦俞如今在事业上更入佳境,也没这个多余问候儿子的时间门。

反正等棉花收获,她会记得让人做一件棉衣给儿子的。

棉花既然是她盯着培植出来的,那这棉衣中也算是有一份母爱了。

比起吕布父女的互相拆台,这还算是情真意切的。

等乔琰到了乐平书院,见到了前来迎接的吕令雎,就朝着她问到:“我听你父亲说,你在乐平书院里砸坏了个练拳的桩子,然后把桩子摆得开了些,装作没少一个?”

小姑娘鼓了鼓腮帮子,毫不犹豫地也揭了老爹的短:“那他还在书院里考试做过弊呢。”

“咳……”乔琰笑道:“什么时候的事情?”

吕令雎回道:“就您上次让他回来的时候,他折腾棉花苗床比不过我们,说是最近跟君侯行军打仗,在地理识图上肯定比我们强,然后我们就派出了陆议跟他一较高下。”

作为江东纵火天团代表人物的陆议,现在年纪是小,可在用脑子打仗这件事上,吕布能考得过他的概率真是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