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35)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所以谁又能确定,她对上董卓真的会是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的局面,而不会是——

不会是韩遂的情况再出现一次?

天下可为将者甚多,为帅者却不多,乔琰正是个中翘楚。

他们若是想在冀州青州继续发展下去,起码再积攒上两年的粮食,拥有招揽兵卒的资本,就不能放任乔琰再打进攻三辅的一仗。

袁绍现在可算是学乖了,反正不要小看他的对手,尤其是乔琰这种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

在被乔琰的这封催债书彻底调动起了危机感后,他刚从凉州战况的消息中平复下来的情绪,又在一瞬间迸发了出来。

压!必须打压她!

只是要如何牵绊住她的手脚……确实如审配所说,是需要小心决断的事情。

就算有支持刘辩为正统的理由在,他要是扯后腿扯得太明显了,也容易被人留下话柄。

袁绍环视了一圈堂前谋士,一面为自己在冀、青二州所发展的局面和拉拢到的人才很觉骄傲,一面又不免在此时佯装忧心忡忡地样子问道:“若阻滞其攻势的大略已定,诸君有何行事之法教我?”

还粮是不可能还粮的。

别看五万石粮食不多,但若是这粮食直接被投入到了长安救驾的战事之中,变成了乔琰迎回刘协这个天子的助力,袁绍觉得自己得有阵子食不下咽。

哪有这么资敌的。

何况,冀州的粮价在接近收成之时也确实是稍稍回落了几分,可依然远高于去年,这等于是让他原本欠下的债,还在今年翻了个数倍。

这更令他觉得心梗了。

所以不还!

而既然不打算还了,更要给债主添堵,让她无暇他顾才好。

此刻堂上之人并不只是先前曾经出使于晋阳,向乔琰宣读那骠骑将军册封的许攸和审配。

自袁绍奉迎天子归于邺城,又有青州牧的职权在手,天下不看好董卓与刘协那一方的,眼见朝廷初立而投靠于袁绍的实在不少。

尤其是多以出仕一展抱负为志愿的汝颍士子,与本地和袁绍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河北士子。

酸枣联军中袁绍这一路后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也或多或少会对他造成几分影响,可时过一年,他也敢说自己手下这人才济济的阵容,放眼天下也没几个比得上的。

在他问出这问题后,底下众人纷纷思索而非反对他这一决定的表现,更是让袁绍被乔琰索要欠债激起的怒气平复了下来。

这便是他的基本盘。

那乔琰纵然挟大胜之势而行,又如何能比得上他这等积蓄。

堂下一人先站了起来,朝着袁绍行礼说道:“放眼天下,能压得住并州牧锋芒之人屈指可数,她又已无上顾之亲属,要令她止步凉州,实难有掣肘之人。并州水利农事并重,自当年三辅蝗灾已有成效,闻审正南与许子远赴并州一行,沿路所见多有民众庆收之乐,以拖累一州之地来说事,也无有可能。”

袁绍朝他看去,见开口的是沮授,不由心中一喜。

沮授出身河北,在他奉迎天子于邺城后,因其“有大志,善于谋略”而招揽到了手下。

袁绍才被乔琰狠踩了好几脚也不敢太飘,故而他对河北士人摆出的礼贤下士姿态还是很够的。

被他委派前往并州过的审配是一个代表,沮授就是另一个。

甚至沮授给他的惊喜要远远胜过旁人!

这并不只是个简单的文臣,还是个能统兵的将领。

从去年袁绍扫荡青州开始,沮授就先被他委任为了骑都尉,负责协助作战,屡立战功后,又在今年冀州睦固、于毒等人的作乱中,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指挥风范。

袁绍当即拍板,以沮授为监军,甚至上表天子,给他请封了个“奋威将军”的名号。

当然,后者这个杂号将军的名头不大,就是对其表现卓越的嘉奖而已。

但袁绍并不只是因为沮授替他一道镇压平乱就给出这个位置的,还因为沮授在刚投效到袁绍麾下的时候,对着他说出了这样的几句话。

话中说的是他袁绍弱冠登朝,威名海内,忠义奋发,起兵讨董,而今“撮冀州之众,威陵河朔,名重天下”“横大河之北,合数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已迎大驾于邺都,必复宗庙于魏郡,号令天下,诛讨未服”“比及数年,其功不难”。1

这是长久的战略之谈!

也正是袁绍自己的心愿!

在乔琰的势头如日中天,袁绍甚至要让刘辩对她给出一个骠骑将军的位置作为拉拢的时候,沮授依然对他抱有这等信心,说出“其功不难”四字,简直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沮授又绝非空谈之士,而是确实拿出了这等替他平乱定功,讨逆不服的能力。

比起审配虽有气节却更精于防守,许攸多谋却更擅言辞,田丰刚直却屡屡犯上,逢纪有见地却稍显短视,沮授简直是袁绍心目中最合意的股肱之臣,也是他立足河北后所得到的最大一笔收获。

现在见他先站出来,哪怕先说的是乔琰此时的优势所在,也并未影响到袁绍格外期待他会说出些什么来。

沮授继续说道:“我有两法可令其暂缓攻势。以眼下局面,长安不能不打,暂缓攻伐之势已然足够。”

袁绍忙道:“请先生说来。”

有一条办法他都很是欢喜了,更何况是两条。

沮授回道:“其一,从乔烨舒所尊奉的礼法上来说,能在她上头的只有两人,也就是卢公和刘幽州两人。其中卢公甘为内应守卫那位西面天子,已不可能阻拦她的行动,但是刘幽州可以。”

“观乔烨舒为政之道,与刘幽州截然不同。前者富甲其兵,痛击边陲胡虏,后者衣食简朴,开放胡市,拉拢乌桓峭王,以图悬首张举张纯。”

“若似并州民众安居景象,无人可对乔烨舒指摘,然凉州豪族为之屠戮者众,连克韩遂边章更可说是兴兵战事,屠高平阿阳、以羌人之骨覆地,更是未闻凉州民有安乐,已见喋血频频。此事不妨请刘幽州去管。”

袁绍迟疑问道:“可刘伯安虽未承认邺城天子为正统,却也并未对西面天子表达奉迎臣服之意,如若他不愿前去又当如何?”

以袁绍所见,刘虞此人对乌桓的怀柔政策无疑是他本人性格的真实体现。

他是没有太多的上进心的。

这样的人放在身侧很舒服,可若是想要他将自己的手伸到别人的地盘上,也同样有点难。

“此事不难,”没等沮授回话,一旁的许攸已经说道:“五月里幽州地盘上不乏有民言及,想要以刘幽州为天下之主,明公不如帮他点一把火,助一助力。”

对民间的这种传闻,刘虞自己是公开拒绝的。

他甚至回话说“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