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3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董卓怔楞了片刻,“先生说得是,此举不可轻为。”

贾诩继续说道:“中策,联合荆州牧刘表,击退孙坚与朱儁,借道荆州直取扬州。袁术与庐江太守相斗正酣,陆康尊奉西面天子,可为相国之援,袁术久攻庐江不下,正是兵力疲敝之时,若能合相国与刘表之力破袁术夺扬州,定都秣陵,未尝不是取生之道。”

“昔年秦始皇东巡至秣陵,有道人称金陵有王者都邑之气,因而掘断连冈,堑凿北山,将金陵改名为秣陵,可见此地正是王业东兴之地。”

董卓目光一亮。

这个建议,听起来也很有诱惑力啊……

可他刚想问为何这只是个中策,又听贾诩说道:“然荆州刘表,昔年可单骑入荆州,气量非等闲,卧榻之侧有此人在,与乔琰在侧又有何异?且长江天险看护秣陵,却也阻断了北上之路,扬、交二州民又不足,往后南北之争必定势穷,故而此为中策。”

董卓听到这里已忍不住屈身向前,“敢问先生,何为上策?”

下策和中策,在贾诩的侃侃而谈中,让董卓已听得入神。

他实在是很想听听贾诩会拿出什么上策来。

却只听他吐出了四个字,“按兵不动。”

若没有那下中两策,而是直接听到这四个字,董卓只怕当场就要怀疑贾诩是被乔琰派过来的卧底,气恼之下将人赶出去。

按兵不动?

这也是能随便按兵不动的吗?

贾诩面上的神情依然沉静自若,仿佛未见董卓目光中的质疑之色,解释道:“相国觉得,若是将乔琰在半月之内出奇兵、连克马腾韩遂之事告知于邺城的袁绍,他会是何种反应呢?若是再告知于他,韩遂的金城刚被围攻起来第二日,韩遂的脑袋就被他的部从砍了送给乔琰,他又会是何种反应呢?”

董卓面上闪过深思之色,只听得贾诩的声音在殿中回响,“袁绍原本或许会觉得,乔琰领并州之军,在凉州人生地不熟,进军速度必然极慢,哪怕先有高平为据点,要拿下马腾韩遂也非一年半载之功,届时他必已依托天子之命壮大己身了。”

韩遂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根本没防备到乔琰甚至还有空先取马腾,再入金城。

但事实已经证明,实在不能小觑这位并州牧的本事。

哪怕她到如今也还没到二十岁!

“现在凉州已平,袁绍可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位文治武功都非同寻常之人成功救驾。有韩遂之死的例子在前,也难保下一个被送人头的,就会是您董相国了。届时乔并州不费吹灰之力入主长安,奉天子之命东进,袁绍危矣!”

董卓很难不在贾诩这句话中想到,他其实处境比韩遂还危险。

韩遂是先被斩断了臂膀困守于金城,他的手下不想跟着他一起死,才会落了这个下场。

他董卓所把控的长安城里,反对他的人更不在少数。

好在,正如贾诩所说,他与袁绍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若是袁绍不想让乔琰更进一步胁迫到他的处境,在时局变换之中,袁绍他还真是要为董卓考虑一二!

贾诩又道:“那袁绍四世三公之家,又有邺城朝廷为依托,若是想要给乔琰制造麻烦,可要比相国容易得多吧?”

这还真不算是看不起董卓,而是个大实话。

董卓当即拍了板,“就听先生的,据守三辅之余,告知袁绍凉州战况,让他来替我们做刀。”

当然,这个告知不能是董卓直接写个什么求援信,而得是某个身在长安朝廷却心向于邺城那位的,来上一出主动报信,这样就更加稳妥了。

只是董卓安排人手的时候,心中不免考虑起了一个问题——

倘若他没记错的话,袁绍这家伙在乔琰这里吃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万一他对此有了什么心理阴影而不敢出手怎么办?

再或者,这人哪怕加上了这种煊赫的家世,如今还手握天子,折腾出来的举动也让乔琰可以轻松地见招拆招,又该怎么办?

但想想他反正还有中下两策的退路,便没更改这个决定。

董卓并不知道的是,乔琰也挺担心第一个问题的。

所以她思量再三,决定再补一刀。

袁绍收到了凉州的消息,刚听着手下谋士审配建议,不要急于给乔琰找麻烦,一面容易给人留下话柄,一面也让董卓渔翁得利,就听有人来报,乔琰着人给他送了一封信。

他展信便见,这信上只有一句话——

【一年已至,军粮何在?正欲长安救驾,速还。】

第165章 沮授之谋

还粮?

袁绍这么仔细一盘算,发觉还真到了要还那五万石军粮的时候。

因着迁都、剿匪的各种事宜,袁绍几乎都要忘记了,酸枣联军征讨董卓其实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从并州借用来的军粮也确实是在去年六月送到的。

距离如今,真已是整整一年了。

不,甚至还多了几天。

若按照乔琰当时提出的算法,袁绍还得再还上那么几十上百粒麦子。且遵循着当时的还债条例,袁绍应当要将这百粒麦子亲自数给乔琰看。

换成是其他人提出的这个要求,袁绍说不定还觉得这就是个促狭调侃的话而已。大家都已各自坐到这等权重高位上了,怎么都不应当再兑现这等混账的附加条件。

可偏偏,对面是乔琰。

按照她那行事方式,她是真有可能这么干的!

袁绍捏着这封信,面色沉沉。

再看看她在这封信中所说的那叫什么话——正欲长安救驾,速还。

她是真不客气啊……多一个字都不愿意写!

这是何等傲慢的口气!

哪怕他袁绍在这一年间已手握青州冀州二州之大权,又有拥立东面天子之功劳,他从乔琰这里得到的信中还是这么一派颐指气使的样子。

这很难不让袁绍在一瞬间想到乔琰去年直接在街头痛斥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场面,也是此等的不客气!

好得很!

她若随后成功进攻长安,又若真让她将小皇帝刘协给救了出来,届时她再将这等锋芒毕露的苗头,从对准马腾韩遂转为对准他来,岂不是当场就要开战了?

袁绍自恃是个本事人,但先有邺城粮贵,后有余贼复起,要是再有乔琰直接上门来攻伐,手握刘协这个正统名头,他还真不是她的对手。

坐在下方的审配看到袁绍在收到这封来信之后的脸色变了又变,本还想问问那乔侯在信上都写了什么东西,忽听袁绍说道:“正南,我等不能履韩文约之覆辙。”

何为不能履韩遂覆辙?

韩遂对乔琰还是太放心了,根本没想到对方能以这等方式攻破金城。

同样是三万人,当年的周慎和孙坚在葵园峡被西凉军抢断了峡谷,杀得丢盔卸甲,韩遂却被乔琰直接虚晃了一招绕行到后路上,来了一出左右合围。

谁也不该忘记,这位少年封侯的并州牧原本就是从黄巾之乱的战场上出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