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152)+番外

桃花开了,落了,但还会再开。

人总会遇到各种的磨难,但渡过后就又是一片新天地。

搬到新的府第的第三天,滕家迎来了皇上的圣旨。

滕琰成了燕王正妃,父亲成了了承平侯,成亲的吉日定在十二月二十六,皇上派了宗室的长辈、御史、和女官们与燕地的礼部共同办理燕王成亲的典礼。

一时间,家里热闹非凡,贺喜的挤满了屋子,滕公子是世外之人,足够低调,那时滕家是闭门谢客。现在女儿就要做王妃了,再怎么也得出来应酬了吧。

父亲、王夫人、滕珂、滕玮,分别接待着来访的男客和女客,连只有八岁的滕环也被派出来了,家里人实在是太少了。

倒是滕琰可以躲在自己的院子里躲清闲,待嫁的女儿一般都不再见外人了,更何况是待嫁的王妃呢?不用应酬这些七大姑八大姨和众多的官夫人,滕琰非常庆幸,甚至都觉得这样的习俗真是不错。她把手下的丫环也都派给了王夫人,只留下飞珠一个人陪她。

其实皇上还派来不少的女官,这些人本打算认真地给滕琰上一上宫廷礼仪课,可是滕琰并没有任何心思去做这些无聊的事,但为了避免麻烦并且顾及自己的名声,她提前向燕王求援了。果然,宣旨后,燕王派来的林公公,直接把这些女官都接到了燕王府。

这种事自然得要燕王出面,据说,他在在皇宫中一贯就是一个不讲理的存在,现在到了他的封地,没人敢不听他的话。

这下不仅滕琰方便,燕王也方便。燕王有时在晚上也会召滕琰到王府,一些问题还是面谈比较好,如果这些女官一直在这里,滕琰肯定出不了门。

家里一直来客不断,但到了晚上,父亲一直坚持一家人一起吃饭。这也算是从昌平郡那时留下来的习惯吧。现在滕琰回来没几天,就又要出嫁,这样的机会不多了。

滕琰也知道,虽然她不是真嫁人了,但不管怎么样,她是真的离开这个家了,做为一个哪怕是名义上的王妃,她回家的机会不会太多。

家里人对她越发的好了,当然也是因为她要成为王妃了,但公平地说,就是她成为王妃的消息并没有说出来的时候,大家对她也不差,当然父亲除外,他对自己永远是特别的好。

关于案几的摆放,滕琰坚持还是按家里原来的规矩,父亲和王夫人本来想让滕琰坐在上座,按国礼来说,滕琰的地位已经比父母高了,见面时,一家人应该向她行礼。滕琰非常严厉地阻止了家人的这一举动,这也是她不愿意让那些女官们住在家的原因之一。先不说她并不是真的王妃,就是真的,在自己家里,她也不想这样。

最后的结果是,父亲和王夫人坐在上座东面,滕琰倒底也被放在并排的西面,下面是弟弟妹妹和姨娘们,这是滕珂安排的,她跟着王夫人白天忙着接待客人,家里的事也没乱,饭菜准备也很适当,滕琰觉得就是换上自己,也就做成这样了。

王夫人的兴致比父亲还高,家里有了爵位,最高兴的就是她了,她的儿子就是将来的侯爷,滕琰拒绝王沂的事早就水过无痕了。

饭后,滕珂主动要陪自己回兰芷院,这些天,滕珂一直用一种特殊的目光看着自己,滕琰想就让滕珂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吧,自己给她一个答案。新的承平侯府里的小路和过去没有什么变化,姐妹俩熟门熟路地并排走在一起,把丫环们都留在了后面,滕琰慨然,就是以前,她们也很少这样亲密,以后,可能也不会了。

滕琰主动笑着开口了:“你是不是觉得我是看王家不如过去了,而燕王又有权势,才拒绝了王家?”

滕珂果然说:“表哥对姐姐一往情深,几次求婚,偏偏姐姐一口回绝,我替表哥不平。表哥学识出众,一表人才,哪里又配不上姐姐呢?”

“若是姐姐与燕王有情,也不会在退婚后才要嫁入王府,想来也是因为陆状元悔婚,无奈才出此策。况且,燕王选妃时,姐姐就在燕王那里,听琳姐姐说,姐姐曾说不肯嫁给燕王呢。”

滕珂越说越有理,“原来姐姐也曾教过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难道姐姐自己为了富贵和权势要进王府,而不肯嫁与表哥?”

连滕珂都知道自己原来根本不想嫁给燕王,而是无奈之举,那父亲一定也是清楚的了,他的笑容里有几分是真心为自己开心呢?滕琰不由得担起了心,以后,自己一定让父亲相信自己过得很好,其实自己真的也过得很好。

滕琰收回了飘忽的心思,看着一脸正气的滕珂,这还是以前那个小肚鸡肠,喜欢占小便宜的那个小丫头吗?她高兴地点点头说:“你能记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也没白教你一回。”

“滕珂”滕琰连名带姓地叫了一声,非常郑重地说:“我不是因为燕王有权势才想成为燕王妃的,也不是因为王表哥家里败落了才回绝他的。”

“那是为什么?”滕珂追问。

滕琰看看已经长开身形的滕珂说:“王表哥从来没喜欢过我,他只是觉得我能做一个很好的大家宗妇,才几次求娶的。”

“那燕王呢?燕王喜欢姐姐吗?”

“不,他也不喜欢我,但我们可以携起手来,一起治理燕地。”滕琰回答,她虽然没有告诉滕珂全部的事实,但也不想骗她。

“那么姐姐心里只有一个陆状元吗?”

“过去是,将来我想会忘了他的。”滕琰还是认真地回答。

也许,她并不应该这样对滕珂说,但她还是这样做了,在一起生活了这么久,姐妹之间即使不够亲密,但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滕琰也真心希望滕珂能够幸福。

十二月二十的下午,滕珙和顾冰儿带着儿子与舅舅、舅母、还有顾岗、顾凌两个最大的孩子进了侯府。他们为滕琰送嫁后,还会留在燕都过年,年后再回昌平。大家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没有见过,见了面,舅母和顾冰儿免不了拉着滕琰的手仔细看,大家都落了泪,舅舅家的长辈也是知道滕琰的一些事的。

顾冰儿最先止住了哭声,把奶妈抱在手里的孩子送到了滕琰面前,教他说“姑姑”,一岁多的小孩子非常好玩,可能也是见惯了世面,满满一屋子的人并没有让他害怕,而是好奇地打量着大家,滕琰立接过侄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侄子不理,转过头去找妈妈,滕琰一向不会哄孩子,只好送回嫂子手里,拿着飞珠送过来的见面礼,一块莹润的美玉,逗着他玩。

嫂子抱着孩子说:“父亲还没有赐下名字,小名就叫阿宝。”又逗着孩子说:“在家里不是学会叫姑姑了吗?叫一声给姑姑听。”

无耐阿宝就是不肯,只抓了美玉玩,嫂子把孩子又送到奶娘手中,拉住了舅舅和舅母,说:“没见到时,天天惦记,见了面又怎么不说什么,只是哭。妹妹过几天就嫁了,这是大喜事,大家应该高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