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万里随波行(151)+番外

在庄子离官道最近的地方重新规划出一片地,她打算重新建一座类似前世孤儿院的建筑,将这里的女孩培养成人,长大后,让她们重新回到社会。

滕琰提笔,画了一个大概的图纸,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院落,一边十几排房子做宿舍,都不要庄子里房子的样子,而是要用砖砌成宽敞明亮的屋子,外面的院落也是统一式样,包括两侧存放物品的厢房。

另一侧同样是十几排的房子,屋子要更大一些,用来做教室。

还要规划出一些功能区,象图书馆、小花园什么的。院子外再为庄子上的人建上一片生活区,一则也为大家提高一下生活水平,二则也是考虑到社会习俗,学生都是女孩子们,除了保姆、女教师以外,招聘来的男教师、杂役人员等,最好住在外面。

刘妈妈一听滕琰说了个大概,回到屋子里,把别人赶走,就开始反对,果然,她用的理由就是,这些女孩给她们吃饱喝足就不错了,还要把她们当千金大小姐养吗?

滕琰知道,刘妈妈不仅从思想上无法接受,还担心花费太大。想让刘妈妈真正地从心里接受是不可能的,但滕琰只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过几天皇上的旨意就会下来,我就要当燕王正妃了。”

果然,刘妈妈呆住了,燕王正妃,这可是燕地所有世家盯着的目标啊。说起来,陆伯甫的事情刘妈妈知道后就一直难受,虽然当初她也没怎么看上那人,但人家娶了公主,小姐还没个结果,而且年龄又大了,恐怕也难再结一门好亲,所以今天,小姐来了,她不提这事,也不拘着小姐,就是想让小姐开心点。

虽然她一直觉得自家的小姐好得不得了,谁也比不上,可是做燕王正妃还是挺超出她的预想的,刘妈妈定了定神想也没想就问:“真的吗?”

话一出口,刘妈妈自己也笑了,不是确定的事,小姐能告诉她吗?滕琰点点头,说:“这些孤女是燕王和我一起收养的,一定要把她们照顾好,银子,燕王已经给我了。”

滕琰这话并不算撒谎,她虽然现在打算动用的是自己的嫁妆,但燕王答应给的聘礼正好补上,也可以说是燕王给的银子,更何况,她的嫁妆大部分都是从燕王那里挣的。

养上百个孤女,只给吃穿,费不了多少的钱,但按滕琰的打算就不同了。首先建房子,还是砖房,成本就很高,接着,请教师,认字读书,消耗就大了,要知道,这时候读书的成本是很高的,就是书本和笔墨纸张都很贵。

不过,听说是燕王的主意,刘妈妈已经完全不再计较这些了,她再次把滕琰所说的一切奉为绝对正确的。于是,把大家重新叫了进来,又找了她的儿子刘庄头和几个管家,和滕琰一起谋划起来。

这样大的工程,肯定不能一下子完工,至少今年是做不完的。因为现在已经到了秋天,秋收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这些滕琰都明白,并不是要他们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先有个计划,单是准备材料也会用很长时间。要建砖房,就得用砖瓦,这也得去订购,还有木材什么的,运输也是一个大工程,这里比不了燕都,做什么还方便些,滕琰确定地址时,直接选官道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刘庄头原来在开国公府做过很久的管事,见识本领都不小,因为刘妈妈肯定是要跟着滕琰的,所以从昌平回来后,才没有去滕家,而是直接回到庄子,这庄子一定会做为陪嫁跟着小姐走的。

故而刘庄头听了滕琰的计划亲没有手足无措,而是仔细斟酌一会儿后表示,秋收前,这一段时间抓紧准备建筑材料,秋收后,定下来的这片地就可以开始施工,在滴水成冰之前还是能好一些盖房子的。

滕琰见刘庄头说得条条是道,也知道他有这个能力,当时就说好让他做个预算,然后去家里取银子。至于保姆原来也有几个,刘妈妈真没亏待这些孩子,还给小婴儿们雇了奶妈,加上各类的杂役,这些人事上的安排就交给刘妈妈,让轻霞跟着打下手,只有聘用的教师,滕琰有些不放心,嘱咐刘妈妈找了人,一定要让她或飞珠把把关。

余下的庄子,滕琰也一一走到了,都在京郊,最远的也没多远,当初顾家给母亲陪嫁时特别选的离京城近的田庄。但另外三处,无论是面积还是位置都不如这处,只有一处虽然也很大,但却是包括了一座山,虽然田地不多,但有成片的林子,那里猎户比庄户还多些,往年开国公府里的野味、皮毛多来源于此。滕琰倒想在这里住上几天,无奈她也知道,自己现在没有这个时间。就是她这次出来,每天还都有专门的信使将燕地的政务送到她这里,人在职场,身不由已。

另外两处田庄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滕琰与父亲商议后,直接拿出一个最小的庄子,用来安置过去开国公府荣养的老兵、伤兵和老仆们。原来这些人分散在各庄子上,现在滕琰将他们统一安排到一起,并规定下来,这处田庄并不用上交粮食银钱,只用于养活这些人,将来还有荣养的老人也可以到这里来安享晚年。

这样这个庄子,实际上还等于是滕家的,父亲听滕琰说燕王的聘礼都给滕琰,而且滕琰以后每年能拿到燕地税收的一分后,也不再反对,以滕琰的财富也确实可以不在意这一个庄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百一十六章

滕琰再回到燕都,没多久滕家就收到燕王的赏赐,原来开国公的府第重新交给了滕家。父亲去接的赏赐,燕王用的名义是赏给滕公子的家人,父亲明白燕王让他们一家尽快搬过去,在那里接皇上指婚的旨意。

王夫人先是谅疑不已,滕琰要成为燕王妃的事她一点也不知道,但父亲背后跟她交待后,她就喜气洋洋地张罗着看日子搬家。

滕珂、滕玮、两位姨娘都有满腹的疑问,但谁也不敢多问,但见父亲和王夫人兴高采烈,也都凑着趣,说着好话,赶紧收拾东西。距离没多远,东西也不多,搬起来还是很快。

滕琰再次回到了兰芷院,真是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整个开国公府完全是按过去的样子修建的,就连藏书楼,破坏得最严重的地方,也和过去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现在楼里的书早就不是原来的那些了。

滕琰手里拿着一本书,从楼里向外看去,那一株桃树仍在,树上的小桃子挂满枝头,伸手就可以摘下来,就如几年前,她与滕珙在这里一样。可是,毕竟还是不一样了,滕珙不再是当初的青涩少年,成了名声显赫的一郡之守,而当初在这里与她多次相遇的那个书生已经成了驸马,他们间的爱情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而自己呢,带着满心的伤痛凭窗回忆。

但就象滕家的这些人当初离开燕都时,哪里还能想到有朝一日,他们还能回到这里来呢?滕琰劝慰自己,谁又知道她将来就不会再遇到她心仪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