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散场情歌(8)

后来媒体再问陆正康,和周良蔚如何,陆正康说好朋友;

又问周良蔚,与陆正康关系如何?周良蔚说,不熟。还补一句,也没联络。

《双城》终集的成品出来,冯楚建找他们去配音。

看样片蛮有趣的,你不知道导演会剪掉什么、留下什么。在这一点上,冯楚建比汪铠然有分寸。汪铠然那个人,拍戏的过程中追求所谓“汪式浪漫”,会让你在太阳下吹热风站到缺水,也会让你半夜去下水道和老鼠一起拍戏。拍完之后,觉得浪漫得和全片不符,又把这些场景全部剪掉。回头告诉你,要剪掉我也很心痛的,你看我心都碎了。

这次,看完样片,陆正康和冯楚建聊了聊。

周良蔚和他没吵翻,但是小报说的“存在巨大分歧”竟然是真的。

冯楚建把“陈熙”的戏份删减了许多,做得明显,公映之后怕是更惹关注。

这部片还真是太汪铠然了。

前两部够商业,够叫座,到了最终集,冯楚建就想任性一回。留给自己的东西多了,给观众的东西自然少。他以为他拍的是自己,没想到拍出来,在观众眼里,就成了跟风汪铠然。

在成为商业片大导演之前,冯楚建碰过壁,跌过跤。有影评人说过,冯楚建早期的失败,是因为他曾经想走汪铠然那种路线。

可这电影圈,说自由很自由,说现实也很现实。已是后梦想时代,你可以选择拍什么样的片,做什么样的人,买不买单,那由市场来决定。像汪铠然,像周良蔚,从开始到将来,你以为能出几个?

你以为那会是你?

这天晚上,冯楚建跟陆正康说首映礼,说档期。看得出他很累。临走,冯楚建还是开玩笑,说准备报名双男主,这回又跟周良蔚争影帝,怕不怕?

陆正康就笑着摇头。

这部戏不伦不类,冯楚建要负首要责任。他期望周良蔚像演《城市红火车》或《徊梦》那样演,却忘了他是冯楚建,他不是汪铠然,也不是谢恭肃。周良蔚当然没有如往常一样,交给他百分之百他想要的。

对导演来说,演员是为达到预定效果所使用的道具。谢恭肃说过,周良蔚可以代他传达他百分之九十的想法,这已足够了不起,是华人演员的第一阶梯水准。但是当导演自己迷茫,把握不住时,演员是要做道具和他一起失控,还是尽力不让自己的表演在片中太突兀?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送走冯楚建,陆正康将目光重投回家中电视的屏幕。不出奇,这样做,确实是周良蔚会给出的答案。

陆正康再次见到周良蔚,是《双城》终集的首映礼。

周良蔚瘦了,也黑了,看来这段时间出海频频。戏里有个演配角的演员是他多年好友,周良蔚和人有说有笑地讲前天熬夜拼航模,见到陆正康便停了这话题,和他打招呼。

陆正康再次见到周良蔚,是《双城》终集的首映礼。

周良蔚瘦了,也黑了,看来这段时间出海频频。戏里有个演配角的演员是他多年好友,周良蔚和人有说有笑地讲前天熬夜拼航模,见到陆正康便停了这话题,和他打招呼。

他们的座位相连,简短地聊了一会儿,兴致不错。灯光渐暗,周良蔚才发现林妙妙一直在打量他们——不知从何时起,他们换了一样坐姿——剧院里彻底暗了,陆正康和周良蔚略有尴尬,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投给屏幕。他们试图变换姿势,巧的是,竟再次做出了一样的动作。林妙妙的笑声提醒了他们,两人交换一个眼神,都有些不适应的闪避。

这是所有人,包括主创在内,第一次见到成片。哪怕对冯楚建而言,也是全新体验。

说到底,这部戏不功不过,不好不坏。算不上烂片的,他们都知道真的烂片像什么样子,尤其是风行拍片洗钱那几年,每年出的烂片麻袋都装不完。但是大家明白,电影业的黄金岁月,杰作是分子,没有商业片、烂片充当庞大基数作分母,拍片无利可图,那经典也绝出不来。周良蔚那两年少拍片,他主演的烂片就顶多一、两部。陆正康试过七天拍一部电影,观众真傻才买票去看,看完走出电影院,一定要唾沫飞扬地呸一声,鼻孔朝天地说,呿!

而《双城三》,剪得凌乱,仍有动人的地方。只不过动人救不回其余部分的贫乏疲软。

绝症,生活,爱,无家可归,市井百态,导演想讲的太多,就每一点都落不到点上。陈熙的那段爱来如朝露去如骤雨,很多观众看不懂,陆正康却懂了。

他因绝症放纵去爱,又因绝症放手离开。从头到尾,他是一个自私而自我保护的人。陈熙和珍珍,那个妓女,在一个雨夜相遇,又在一个雨夜分手。陈熙给了她分手费,珍珍茫然不知为何,一个人留在雨中大哭。陈熙撑伞走过街,走到大雨淹没背影,却转过头,给路边小孩钱让小孩送伞给珍珍。暴雨声,音乐里,传出周良蔚的独白,他且疑惑且自嘲地说:我到死也没想清楚,明明走得毫无留恋,又为何多此一举?

陆正康看着,就想,他可以解释给“陈熙”听的。那种心情,无非是再想了断,终究有一丝两丝舍不得。

电影放完,主创上台说了些场面话,回顾拍戏进程。冯楚建尤其注重和周良蔚互动,算是以实际行动辟“冯周闹翻”的谣。

周良蔚颇配合。到了他们这个阶段,分歧既然无可避免,周良蔚也不愿在戏份删减问题上多做纠结,把负面影响减到最低就好。毕竟大家心里已有共识,周良蔚和冯楚建五年间两度携手,此后不必再提什么合作。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认识这些年,搭档缘便尽于此了。

接下来,陆正康回归工作。还是《五月榴花》里的卫敏存。

在那个故事里,“卫先生”是全知全能的先知型人物。他是女主人公,俞小姐,最先爱上的男人。他给了俞小姐一个音译的中文名:曼笙。如此旖旎风情,但他偏是坐怀不乱的一个人。

女主见与他无可能,便悻悻地另择良人。她市侩聪明,选中的,爱上的,是商人应家的次子,懦弱怕事,却爱她胜过父母。上海即将沦陷,俞父辞世,她与应家二少商量好了一起去大马,在卫敏存的帮助下先一步回家争家业。死了多少人,打了多少仗,对她而言有什么重要的?关键是她遇到了她爱的人,在乱世中完成一段奇缘。她只在乎他。她踌躇满志地与兄弟姐妹分家,哪知道最是她志得意满筹划他与她的未来时,应家二少死在日军大佐枪下。一寸山河一寸血,原来国土沦丧,做顺民羔羊也是会死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陆正康看到了剧本,所以他愿意演个配角。拍摄结束后,他的戏份其实相当于第二男主。他发挥得很好,超水准发挥。原本经纪团队对他卖人情接这部片颇有微词,毕竟不演男主对他而言已是自降身份,见出成品,却发现这未尝不是个明智选择。

上一篇:丘比特大作战 下一篇: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