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再许芳华(1086)+番外

作者: 刹时红瘦 阅读记录

不过楚王自从赴藩,别说没有大设宴席亲近贵族,甚至鲜少露面,楚州除了先楚王的旧部故交之外,多数权贵甚至不曾见过王爷尊容。

王妃的下落自然也是大家衷心关注的要事,当戚家堂出面,甚至有人暗中追察这一脉余孽的栖身所在,以期能提前一步迎回王妃,借以争取楚王的眷顾,这么大的人情一献,还怕将来不被楚王府引为挚交?可惜戚家堂自打在市坊散布了王妃在手的消息,便率众隐身,短时之内要察其影踪并非易事。

不过动心讨好参与其中的诸贵也察得不少戚氏以往事迹,又间接有了一帮证人深知戚氏好义,绝不是为非作歹逆上欺民的罪寇。

后来,听闻与楚王妃一同被掳的婢女已被戚家堂作为“证据”交返,楚王又立即向朝廷谏请恩赦的旨意,民众们更是关注,尽都翘首以待王妃能否平安归来。

单纯的百姓因为坚信戚家堂是义士,又不大通透政局宗法,并没有人议论王妃落入贼手后是否已失清白,但权勋贵族却“思想复杂”一些,他们虽在地方远离京都,但有的家族仍不乏子弟出任朝官,对天子有意打压卫国公的事略有耳闻,有的便揣测着天子恐怕不会答应赦免戚氏,这也占理,戚家堂终究是东明余孽,朝廷一意清剿谁也不能说是无情无义。

这么一来,王妃很有不能安好,天家与卫国公府的矛盾就水火不容了,更要关注楚王的态度。

不想朝廷很快就有了“恩赦”的旨意,勋贵们尚且不及好好分析一番情势,楚王就雷厉风行地与戚家堂有了接洽,并将王妃迎了回来。

车與入城,举城沸腾。

当日未到傍晚,贵族们便纷纷递帖,表达了对王妃归来的喜悦与恭贺。

男人们并不关注别家妇人的“声誉清白”他们看到的是天家的态度——尽管天子对卫国公府诸多忌惮,不过也大受掣肘,这恩赦的旨意一下,似乎就是天子妥协之意。

不过后宅女眷们却有些窃窃私语,虽并不敢说什么断定的话,但也微有质疑——戚家堂主虽是妇人,但不可能整帮草寇都是女子,王妃是否失身谁能说得清楚,莫说宗室,便是换作一般大族,出了这等事,就算能平安归来,妇人也少不得被事后追究,不过都说楚王对王妃情深意重,这回为了追察王妃下落,楚王的作为也是有目共睹,但真就到了毫不在意王妃被掳的地步?甘愿承担天家的压力与世人诟病?

这些豪门女眷自幼受家族庭训,深明越是权贵之族越是注重钱权,为了这两字,别说女儿发妻,便是子弟男丁一旦损及家族利益都会被毫不犹豫地牺牲,其实都不大信得过世间真有楚王这般的男子,为了情义二字,能置所有不顾。

甚至有人暗中揣测,楚王重前那番作态,多少还是有些“沽名钓誉”为的是博得世人“重情重义”的赞誉,也许并没想到王妃能平安归来,接下来王妃的下场与处境,才真能说明问题。

有的心中暗自笃定,就算楚王顾忌人言,不至主动弃妇,也许王妃因为被掳已是惊惧兼加“身染重疾”不过多久就会香消玉殒,更有可能在天家的逼压下,楚王最终妥协于“忠孝”不得不停妻另娶,当然,也有可能王妃自觉自愿恳请下堂,从此青灯古佛,只保性命。

总之,权贵们尽管纷纷递帖拜贺,其实都不以为会得到楚王的立即回应。

但楚王府却在次日就有宣告,深感诸贵对王妃归来的敬贺之谊,为了答谢诸贵,楚王与王妃定于十日后设宴,答请道贺诸家。

与之同时,楚王还将在城郊白云寺设十日法会,行布施、放生、义诊等针对民众佛徒之善事,以谢皇天先祖庇佑王妃平安归来。

此消息一经公布,再度让全城沸腾,勋贵们颇为诧异楚王非同一般的高调,平民百姓却都对布施、义诊的法会称颂不已。

及到庆宴当日,楚王府门前自是车水马龙、宾客如云。

楚州远离京都,民风相较锦阳而言更为开放,普通贵族往常设宴也没有讲究一定得男女分席,但大家普遍认为楚王到底是在京中长住,身份又不同一般,应当不会“入乡随俗”而是照循京都庆宴惯例,便纷纷叮嘱女眷,切莫不知趣地追问王妃被掳经历,更不能表现出任何诋诟鄙夷的情态——楚王行事一贯简敛,这回如此张扬,可见传言不虚,楚王待王妃必定爱重。王妃今后是否会遭皇室问责不是大家关注的事,眼下一定要奉承讨好,不能开罪楚王。

哪知宾客们一入王府,却并没男女分流,而是被司仪一并迎往宴厅,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楚王是要携王妃同席宴客。

那一日,与宴宾客亲眼目睹了楚王与王妃携手而出,并肩共坐上席,笑语妍妍地举盏答客。

一个气宇轩昂,温文尔雅,虽威严不露但惊才逸绝实不容人小觑,一个端仪雅姿、丽质天成,频笑间明眸善睐使人如沐春风。

举宴宾客一时难以将目光移向别处,似乎那些琴瑟弦唱、婀娜舞姿尽都沦为黯淡,唯有上座一双夫妻,时而四目相交、会心一笑的心意相通成为关注焦点,让人心生羡慕。

没有人认为世俗礼规能将这对光风霁月的眷侣分开。

没有人再怀疑楚王是惺惺作态,言不对心,也没有人再质疑落落大方的楚王妃遭受过不堪启齿的污糟事。

甚至有人为曾经的揣测与猜疑暗怀羞愧。

而这场宴会后,楚王与王妃甚多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他们有时共乘一與游赏郊景,携手于秋水之畔,并肩在红叶蹊径,不少游人闲士都有幸与之邂逅,有那胆大上前攀谈者,楚王也不介意,竟然相邀一坐,谈古论今、交流经史,还有不少竟然得了王妃亲手沏泡的香茗,受宠若惊。

楚王甚至还携同王妃参与过一回士子们举办的茶会,那些早闻楚王琴艺惊绝而无缘亲赏的文士自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诚请楚王能抚琴助兴。

虞沨的才名虽早有传扬,让人如雷贯耳,但他一贯不爱当众显摆,也从没在任何宴会诗会上展露琴艺,亲闻沙汀客琴音者屈指可数,但这一回,楚王答应得甚是爽快。

并笑请王妃与他联袂合奏。

在场士子大饱耳福。

这个秋季,楚州无论贵族抑或平民,不少亲身感触到楚王夫妇果然当得明珠玉壁、天作之合的评价,早前传言不虚。

这当然是虞沨有意而为,旖景归来,至少要让楚州民众坚信戚氏那番说法,王妃果然毫发无损,丝毫没有曾受污辱的惊痛情态,要止流言纷扰无端诟病,那么首先自己就要落落大方,身正形端。

两位主子当众大秀恩爱,众多侍卫婢女表示可以理解,但让关睢苑贴身侍候诸如秋霜、夏柯等婢“惊慌失措”的是,就算在家,王爷的举止也越发让人面红心跳。

虽说当年在锦阳,王爷也常有与王妃携手游园的时候,婢女们已经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