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33)

作者: 玛蒂尔答 阅读记录

婉襄更觉得有趣,永寿宫、摛藻堂、长街、养心殿……东暖阁里没有旁人,他们此刻与彼此的距离好像是最近的。

她继续揶揄他,“万岁爷于女子读书一事上无有偏见,小女子自然也不会对万岁爷喜爱西洋之物有所偏见。”

雍正不要人帮忙,自柜中取出两只打磨精致的玻璃杯盏,将葡萄酒倾倒进去。

“朕的确喜爱西洋物什,于十三弟也屡有赏赐,不知你跟着你父亲,可曾见过那些东西。西洋有巧匠,其能力与巧思并不在大清工匠之下,往后你接触得多些便知道了。”

雍正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穿上洋装的皇帝,甚至于有一副穿着洋装,头戴卷曲假发的画像留存。

只不知这件事是在此时之前,还是在之后。

“只是他们到底只是些蛮夷之辈,东西既好,可以留下,妖言惑众却不能宽纵。”

到康熙时期,国内其实就已经有许多传教士。

雍正推翻了康熙待他们的态度,将众多的传教士都驱逐出境,仅仅留下钦天监工作的二十余人,且不允许他们传教。

他所处的这个年代发展毕竟还是太慢了,又要维持统治,他的眼光自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雍正很快倒好了酒,只是分量并不相同,少的那一杯只是另一杯的一半。

“不是朕小气,你若是平日不常饮酒,只饮这些,便也足够醉了。”

他在窗边的长榻之上坐下来,而后挑了挑眉,指示婉襄去另外一边。

推脱是抗命,因此婉襄告了罪,便在紫檀木机的另一侧坐下来,如雍正一般拿起了酒杯。

四目相对之时反而不知道说些什么,他犹豫着先饮下了一口酒。

婉襄紧随其后,不过才自杯中闻见味道,便知雍正又小看了她。

古代的制酒蒸馏技术不如现代,因此酒的度数并不会很高,这酒又沾上一个“药”字,度数自然更低,婉襄偷眼觑他,他已经将一整杯酒都喝完了。

她亦将杯中酒饮尽,“万岁爷是真君子。”

婉襄豪迈,他也并不阻拦,在婉襄伸手之前重又为彼此满上。仍旧只分给婉襄一小杯。

“朕多与朝臣饮酒,若是同他们一般粗放豪饮,决计不舍得饮这西洋来的葡萄酒。朕其实最爱宁夏羊羔酒,从前年羹尧在时常自西北送来……”

他没有说下去,只是饮尽了杯中酒。

那个为他平定青海,战功赫赫的西北王,早在雍正三年时就已经因罪而亡了。

雍正换了个话题,“后妃之中,也就是裕嫔偶尔能同朕喝一杯酒,五阿哥弘昼也是朕诸皇子之中最为健康的一个。”

“有一年皇后生辰,朕兴致颇高,席上亦恰好有江浙进贡来的金华酒。皇后欲陪朕同饮,她身边的宫人便三请四劝,令她以身体为重……”

他又叹一口气,诉尽平生不如意,“朕知道,皇后也是没法子。”

这已是雍正第二次在婉襄面前提及皇后了。

史学家们总是猜测这一对帝王夫妻情意淡薄,但毕竟共同走过几十载岁月,人生路尽,总是惦念着彼此的好。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就会陆续失去他最亲密的弟弟,和结发多年的妻子了。

想到他将要经受的痛苦,婉襄的身体不自觉瑟缩了一下,反而将雍正的神智唤了回来。

他的手再一次覆在了她的手背上,“朕恐怕你将月俸之中所得之炭皆用以修补茶具,冬夜受寒,因此令小顺子新送了炭过去。”

“但小顺子回来,却告诉苏培盛,你暂时不能来乾清宫当差了。”

或者是饮了酒,彼此的身体都散发着异样的热,他的眼神似委屈,似不解,又似志在必得。

他志在必得的是什么?

婉襄其实是知道的,所以她下意识地垂下了如鸦翅般的睫,目光落于低处时,望见了紫檀木机之下的一张素纸。

“戒急用忍”。

仍是这四个字,和养心殿明间御案之上的那一张是一样的。

婉襄将它拿起来,脑海中的系统自动读取着进度,她的心绪却早已飘远。

她从前总在故宫之中悠游,见过许多雍正留下来的奏折朱批,他的字运笔流畅娴熟,结构工整,无事之时,她也曾模仿。

百代帝王,她只模仿了他一个人的字迹,只读他一个人的传记。

她本就仰慕他,所以才在所有人都前赴后继地选择千年一帝康熙或者盛世之君乾隆的时候坚定地选择了他。

“朕年少之时,皇考评价朕‘喜怒无定’,曾训诫朕,令朕遇事时应当‘戒急用忍’。往后朕便敬书此四字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

他当然也注意到了婉襄的视线,“是朕仍没有做到么?”

斗十千酒,酝酿出来的是这一句。

婉襄忽而明白他为什么只允许自己喝这一点点葡萄酒了。

仅仅是这一点酒的热,便要将她心中的古今之别,将她站在更遥远的时间里,回头俯视一切的那点傲慢全都烧地尽了。

但她仍然不知道要如何回答这个,他并没有宣之于口的问题。

“万岁爷同臣工饮宁夏羊羔酒,同后宫娘娘饮金华酒,为何今夜偏偏取出这珍藏佳酿?”

她当然不是当真问他为何饮酒,只是想借美酒之不同,问他何故淹留。

他闻弦歌而知雅意,“今夜你奉予朕的是什么茶?”

婉襄恭敬地答,“是产自台湾府的冻顶乌龙。冬日少蔬菜,多肉食,饮此茶可以解腻提神,为严寒之时适饮之茶。”

雍正略略点头,倾注于她身上,“合时宜。”

婉襄听明白了,她于雍正而言,也不过就是这含蓄而内敛的三个字,“合时宜”。

去也终须去。花开花落自有时。

没有比这更好的回答了,婉襄反而放松下来。

所以轮到她来回答雍正的问题了。

婉襄恭敬地跪下去,“奴才谨遵圣命。”

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册封

“……咨尔永寿宫宫人刘氏, 怡亲王府管领刘满女,秉性淑嘉,毓质粹和……今册尔为答应, 赐居承乾宫, 钦哉。”

婉襄此刻独自一人坐在养心殿的龙榻之上,脑海中仍旧不断地回想起白日自己跪于永寿宫正殿之前, 听着苏培盛宣读这道册封她为妃嫔旨意时的情形。

清朝其实并无册封宫人侍寝之后册封为官女子的范例,只有拥有正式位份的妃嫔被贬为官女子的实例。

答应实际只是有正式位份的妃嫔之中最低的一级。

但婉襄出身本就不高,此前已惹得六宫之中许多妃嫔侧目,这于她而言便如雍正意图纳她为后妃的理由一般, “最合时宜”。

婉襄受封为答应,入永寿宫正殿同原本的主人熹妃行礼, 那时熹妃还说,“本以为万岁爷喜爱你, 会叫你从常在做起。”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示好, 是宽慰。

而婉襄知道, 熹妃其实是最清楚雍正的一个。册封后妃亦如前朝擢升官员,总要讲求资历和功劳。

上一篇:不患寡 下一篇:穿成四个大佬的替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