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在异乡安好(2)

作者: 沈立研 阅读记录

她点开一个网页:“这是我国创建的被盗文化财产数据库。在座有谁登录过?”

有五个人举起了手。

“第七排的女警察,你说说看,将被盗文物录入数据库需要上传哪些资料?”

“文物不同角度的照片,文物尺寸,被盗时间,文物独有特征,还有—。”面对偶像,她答得不太自信。

“回答得不错。你知道什么是文物独有特征么?”

女警察抱歉地连连摇头。

“请坐。”沈总工解释道,“文物独有特征就是用来识别它身份的特征。”

她摁了一下课件换页笔,大屏幕上显示出8尊佛像。

“你们看到的8尊佛像照片来自被盗的4尊大足石刻,是相同的款式。当我们找到佛头时,4尊佛头的颈部都被磨平了,所以无法用颈部缺口的截面特征来证明佛头是从大足石刻上被凿下来的,盗掘者声称这是他家祖传的佛头。幸好,大足石刻的所有造像都事先被拍照存档,现在请你们把第一排的完整佛像与第二排的佛头对应起来。”

“这也太难了吧。”

“看起来都一样。”

没有人敢挑战这道难题。

“有谁眼神好、记忆力也好的?请自高奋勇。”指导员问道。

“张益明,你上。”大家起哄道。

“我不去。”张益明推脱。

“张警察,众望所归,你说说看。”沈总工亲切地鼓励他。

张益明凝神屏气地看了三分钟:“第一排的第一个和第二排的第四个是同一尊佛像,第一排的第三个和第二排的第二个是同一尊佛像。其它四尊,我分不清。”

“你的理由呢?”

“第一排的第一个和第二排的第四个佛像的右眉上方有块水滴状白斑,第一排的第三个和第二排的第二个佛像的耳垂都有一道浅浅的裂纹。”

“观察得很仔细。”沈教授点评道,随即她在大屏幕上公布了剩余的答案,“第一排的第二个和第二排的第一个是同一尊,因为佛像发髻上的装饰物的有同样的磨损。余下的两尊佛像,嘴角上翘的弧度比其他佛像大,或者说笑的更夸张。”

说完大家都笑了,并对“文物独有特征就是用来识别它身份的特征。”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上午授课结束,她回办公室小坐片刻。

助手轻轻推门进来:“沈老师,这是新到的学术期刊,还有你一个包裹,好像是从外国寄来的。”说着便把纸盒连同期刊一齐摆在办公桌上。

她思前想后,受疫情影响上博已经四年没有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了,按理不该有海外包裹。她抓起纸盒摇了摇,分量轻得好像没装东西似的。她仔细查看了外包装,没有署名,但有一枚英国邮政快递的邮戳。她回想起几家有合作关系的英国博物馆的名字,又觉得不对头。如果是公家快递,一定会直接寄给博物馆。

她疑惑地揭开密封条、拆开快递。塑料气泡填充物填充满整个纸盒,把一个丝绒质地的首饰袋护在中心。打包的人真谨慎!寄件人居然为了这么小个物件费尽心思,这情谊堪比千里送鹅毛。打开最后一层柔软的保护,里头是一块羊脂玉牌——她一度以为遗失在英国、再也找不回来的玉牌。但曾经系在玉牌上的一根手工编织挂绳被摘掉了。

她端详着失而复得的玉牌,玉牌上的刻字依旧字清晰可见,色泽仍然如同凝脂般洁白透亮,可见它得到了悉心地保养。

她的眼眶瞬间噙满了泪水。

回国后,她寄去英国的三封长信都石沉大海,她明白他不可能原谅她,不管怎样她终究是他精神崩溃的始作俑者。但她没有想到,二十年后他将玉牌完璧归赵。

她的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淌。

她记得当时她是怎么把玉牌束之高阁的,她决心不让往事重演,从抽屉里找出一根红挂绳。她把玉牌串在挂绳上,同时串起了在英国留学的往事。

第1章 初见

从牛津火车站出来,沈立言只觉得冷。

她事先就查到今天会下雪,不利出行。但她觉得英国受大西洋暖流控制,雪下不了多大。再说,从地图上看牛津是个小城市,莫顿学院距离火车站不远,步行就能到。她不停地找理由,就是为了不想再花钱改签火车票。她决定赌一把。

她赌输了。风特别大,雪几乎是横着撞过来,直往她眼睛里灌。这雪还是湿雪,一落地就化了水,衣服湿透不说,连新买的地图也湿得拧在一起。

快到约定的时间,她来不及等雪小了以后再走,记熟了地图上标志性建筑和路名,她决定继续赶路。她自认方向感还不错,只要大方向没搞错,她还可以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