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基建不易,造反有理(34)

作者: 七安青 阅读记录

秋蕊不仅诧异地问:“这么便宜?我看其他人都卖四十文,你这香皂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那哪能啊!”高固连忙掀起板车上的棉被,“你看这色泽,你闻这香味,我敢说这一片不会有比这更好的香皂了。”

看起来确实不错,秋蕊有些心动。之前她都是看着殿下用的,现在难得出宫一趟,试一试这“平价香皂”也是好的。

见秋蕊不说话,高固干脆咬牙解释:“不瞒姑娘说,我也不是专门卖香皂的。年关将近,这一批香皂是我那小舅子特地带过来的,因为量少再加上本金低才卖得如此便宜。”

秋蕊恍然大悟:“你家那位是漠北的?”

现在京城大部分香皂都是由漠北生产再运过来的,要是不算运费确实能省不少钱。

沉吟片刻,秋蕊直接道:“这剩下的我全买了。”

先不说之后还能不能出宫,就算真买多了分给各宫姐妹也能积攒些好人缘。

“好好好,我这就给姑娘全包好。”高固笑得见牙不见眼,麻利地拿着油纸袋一块块包起了肥皂。

看着高固麻利地动作,秋蕊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问:“不知你家小舅子在漠北过得如何?我听说那边百姓日子都过得不大好。”

“那是之前的事!”高固摇摇头,语气里都是羡慕,“姑娘是不知道,那边去肥皂厂做工,一天就能拿不少。而且我老丈人最近刚拿了几亩田,只要……”

说到这高固似乎想到了什么,慌忙地闭了嘴。

只要什么?秋蕊虽然有些好奇但也没细问,她从小被送到宫里,对种田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姑娘,都给你包好了!”高固小心地将包装好的十几块香皂送到秋蕊手里,见她离开才懊恼地拍了拍脑袋。

真是不长记忆,那盐碱地小舅子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保密的。漠北的地他们自己人都不够分,要是再有外地人闻着肉味赶过去就不好了。

同时,镇北王府,谢若昭也正和沈恺之商量着盐碱地的事。

“还有一种难以治理的盐碱地,叫白碱地。但我不建议现在就进行治理,因为比起斑碱地它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全不成正……不值当。”谢若昭本来想说的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但临到头还是把到嘴的话咽了下去。

沈恺之并没有对谢若昭这个略显生硬的转折提出疑问,只是看着刚拿到手的《盐碱地防治、治理和后续维护》道:“活渠活堰?人手可能无法支持如此频繁的更换。”

所谓的活渠活堰就是把原本的旧渠背和渠道摊开,换个地方挖出新渠新堰,让它经受自然的风吹日晒雨淋,过段时间再次摊开。如此往复,原本的碱地就会变成正常的好地。方法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有一定难度。

有经验的农民在未播种前就会根据种植的疏密、土地的情况提前规划好渠和堰。后续要在不影响种植作物的情况下变换灌溉路线,需要耗费大量脑力和劳动力。如果碰上农忙时节,大部分农民是没有心思进行再次规划治理的。

谢若昭当然知道这种方法的困难性,但这是在古代,没有什么高端的药剂和发明,这种土方法已经是最易操作且最有效的方法了。

“这是必须的步骤,与白碱地和斑碱地相比,普通碱地的治理已经是最轻松的了,”见沈恺之还在犹豫,谢若昭补充,“如果是白碱地,不仅要把上层的隔水层铲除,还要垫上一尺半的红泥。”

她没有说的是还有第二种方法,那就是在挖去隔水层后垫上五六寸厚带土的玉米根茬。这个方法不仅操作更简单而且耗时更短,第二年只要在玉米根茬上垫上一层好土就可以正常播种了。

但关键是现在根本没有玉米啊!谢若昭找了遍了《百科全书》也没看到玉米的替代品,作为非专业人士又不敢贸然替换,只能选择“笨方法”。

“那便按你说的来,”听谢若昭讲完,沈恺之也不再纠结,“盐碱地是困扰历代镇北王的难题,如今能够彻底解决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促使沈恺之下定决心的不仅是谢若昭的劝说,还有云溪村试点的结果。虽然还没到播种的时间,但在经过换土之后,原本的盐碱地已经一个月没有泛白了。这给了当地百姓极大的信心,最近申请参与盐碱地治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问题得到解决,谢若昭也跟着高兴起来:“时候不早了,我们用膳吧。我让膳房熬了羊肉汤。”

冬天,喝一口滚烫的、撒了胡椒粉的羊肉汤,能从心口暖到全身。

沈恺之也点点头:“也好,你身体虚,就应该多喝喝这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