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顽帝(160)+番外

从得知朝廷要求重新丈量田亩,收回多占的田地后,杨廷和就果断让族人先行自查,查清楚没有侵占之事后,就开始考虑留多少农田合适。

这事儿,他还特地找来杨慎商量。

“你与太子殿下相处的时间长,可有想过,他下一步会如何做?”

杨慎想了半天,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太子殿下的想法素来天马行空,我也想不出他要如何应对。只是以殿下的决断,他想做的事,无论如何,一定会达到目标。”

想了想,他很含蓄地说道:“比如早朝之事。”

这个杨廷和最清楚不过,他还有几个同僚跑去午门跪阶,义愤填膺地抗议太子殿下妄改祖制,可一年半载以后,如今的早午朝都改了,大家可以多睡两个时辰,不用去早朝站着当背景板,慢慢的习惯下来,再没人提起祖制的事儿了。

他当然知道里面还有李东阳的手段,可太子能用李阁老之计,听得进谏言,而不是一意孤行,就已超出了他的年少心性,远胜常人。

既然连儿子都说了,太子想做的事,肯定会做到……皇帝会帮他,内阁会帮他,那些反对的人……呵呵,杨廷和对于那些勋贵世家的嘴脸再清楚不过,当机立断决定——

跟太子殿下的政策走,绝不阳奉阴违,更不能搞对抗。

于是政令下来后,杨家的账簿干干净净,没有多占一亩地,还主动捐赠了一百亩良田给县学,用于资助贫困的学子读书科举。

再等到甘州的土豆番薯玉米大获丰收,产量一亩顶寻常麦粟两三倍之多,棉花从江南到江北,一直推广到了北疆一代,产量不断上涨……

接着太子殿下又让人改良了江南黄道婆留下的纺织技术,新型织机的效率比原来高出一倍……

更不用说一天天蔓延开来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听说连堪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都已经被打通,马上就要修通成都到汉中的官道了。

而云贵一代的土司,都开始派出自家子弟上京读书,普通的百姓也可以参加州县的免费社学,这些变化起初看起来并不起眼,但一点一滴的,很快就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杨廷和便让那些原本已不种田,单靠收租的族人,开始经营店铺,正好跟着官道的铺设,走通了茶马之道,又跟云贵的山民搭上了线,从他们那收了高山茶,重新炒制后再卖往西域和北疆。

单这一项的收入,就比他们以往经营田庄的利润高出十倍以上。

第二年,不光是北疆的粮食丰收,就连云贵的梯田和三季稻也顺利丰收,更不用说湖广之地种上了占城稻的地区,一年两熟,真的实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局面。

粮仓爆满,天下无饥,结果是粮价下跌了足足三成。

这还是在朱厚照紧急安排户部依然照惯例征收粮税,不得按市价压低粮价的结果。

所谓谷贱伤农,若是粮价跌得狠了,原本的丰收最后依然无法帮助农民获得温饱,这时候就不能指望完全靠商人的良心来维持市场的价格。

尤其是这一次的丰收,真正大丰收的是普通的自耕农,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勋贵们,反而平均产量比往年没多出多少。

给自己干活的自耕农和给主家干活的佃户庄农,那积极性和效率是完全没法相提并论的。

原本大多数粮商都是出自地主豪商门下,他们掌控着粮食的产出和销售,自然也掌握着粮价的涨跌。

大丰收的时候他们本想压价收粮,囤起来待日后再抬价出售。可没想到官方居然还平价收粮,就逼得他们没法靠低价收粮来赚取差价。

而原本他们收了粮大多也是卖给官方,甚至可以凭借运送军粮之功,换取盐引,这一招从北宋时就开始施行,到如今也是南方盐商进货的大头。

可如今天下丰收,光是夏秋两季收税收到的粮食就足够军粮之用,更不用说官方还收购了那么多自耕农的平价粮,既然无需再用盐引来换取粮食,那么昔日粮商们囤下的粮食可不就是砸在了手里。

于是,第一年他们抵制太子殿下清丈田亩,收回土地,太子殿下便给予自耕农开荒免税,新开田地三年后便归自有,可去衙门办理田产契书。

相对于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北疆各地还有大片的荒地,开荒的政策更加优惠,不但三年免税五年减税,还享有落户和子女免费读书等优惠政策,初期的种子和农具都可以从官府领取或租用,可以说你哪怕一无所有,只要想开荒种地,那是要什么给什么,保证你能在种出粮食之前饿不死。

于是一时间全国都兴起了开荒种田之风,仅仅两年时间,在户部等级的田亩数就暴涨了一倍有余。

上一篇:军校的Omega[ABO] 下一篇:穿回过去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