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顽帝(159)+番外

杨慎无语地看着他,这位殿下,还真是不嫌自己的名声烂啊。

这些年来,他做的好事大多挂的别人的名字,功绩都给别人领了,可骂名都是他自己担着。

比如清丈田亩之事,就得罪了大批的勋贵和朝臣。

结果那几年朝中大臣简直疯狂弹劾太子,甚至有人建议弘治帝选秀或者从女官中选妃,言下之意不如再生一个。

好在弘治帝一如既往地坚持站在小太子这边,并没有理会那些朝臣。甚至这一次连张皇后都跟着力挺太子,主动让张家让出了不少田地,虽说太子私底下给了他们好几个赚钱的铺子和工坊做补偿,但无论如何,能做出这个表率,就已经令人刮目相看了。

对于那些坚持不肯退让的豪商勋贵,太子也没有用强,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让他们别后悔就行。

起初大家还有些害怕,担心太子会直接用权势压人,就如同当初他们以势逼人,强占民田一样,若是太子出动锦衣卫或者西厂,他们就算没事也得被翻出事来。

结果左等右等,还真的什么事都没有。

就连弘治帝当时都很好奇,原以为太子会让锦衣卫去寻这些人的把柄,先下狱再拷问,总能扒下层皮来,到那时想不交田的人也得老老实实拿田契来换命。

连杨慎当时都是这么想的。

毕竟,真的算起来的话,朝堂上下,干干净净一文钱都没收过的人,几乎没有。包括杨廷和李东阳这样的清流名士,也收过下属的年节礼物,冰敬碳敬,以及各种名目的补贴,还有上门求教及卖字画的润笔费等等。

若没有身份地位在那摆着,任你的字画再好,谁会花上千两银子去买一幅当世之人的字画。

至于下面那些官员的各种操作,就更加五花八门,按照当初朱元璋定下的规矩,贪污五两银子以上的剥皮实草的话,锦衣卫就可以改行当剥皮匠了。

可朱厚照并没有动用这个大杀器。

在他看来,老祖宗定下的俸禄标准着实有点低,尤其是这两百年下来,物价都翻了两三倍,薪水还没涨,如果非卡着两袖清风这条线,到几十年后又得出现两袖清风饿死家人的海青天。

何必呢。

反正他正在尝试推行养廉银,只要能完成绩效的官员,除了原本的俸禄(底薪)之外,还有各种绩效奖金和养廉银,足够维持他们在京城的体面生活,而不至于为了面子去收一些不必要的黑钱。

以前是户部没钱,连俸禄都得靠各种控制才能保证按时发放,有时候实在填不过来坑干脆用大明宝钞顶上。

那时候的大明宝钞,去钱庄兑换时,打个八折都不大有人肯收。

现在则完全不同了。

从弘治十二年朱厚照让唐寅端了制造假铜钱的老窝后,又去江南转了一圈,拿着钦差的尚方宝剑,干掉了一批官商勾结的盐商和贪官,抄家抄得手软,之后就跟江南的钱庄联合,按照小太子定下的章程,开办了新的“银行”。

这种以国库为担保,少数私有钱庄入股的银行,在商业最发达的江南地区施行后,起初大家不习惯,对于一比一兑换宝钞甚至还有些抵抗。

可后来很快发现,大额的宝钞,在长途运输和交易中,简直不要太香。

随着大明的水泥路越来越多,官道的安全有了保障,运输的速度和效率大幅提高,南来北往交易的人多了,这银子眼看着就不够用了,再加上带着大笔的银子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用宝钞就可以省了很多麻烦。

以前最担心的是宝钞无法兑现,如今既然有官家担保兑现,商户们开始使用,宝钞的价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就连民间的商贩,攒的铜钱多了,以前会兑成银子存在家里,可现在也会换成宝钞,因为宝钞只要持有,每年还能获取七八厘(年息7-8%)的利息。

要知道,在大家还停留在存钱在钱庄得给钱庄手续费的年代,“银行”的宝钞可以兑出利息这种好事,简直就如同天上掉下的馅饼。

于是当初八折抛售了宝钞的人,后来都后悔了。

死扛着不肯交出田地的大地主们,第一年看着太子殿下没动静,有点安心。

第二年看着太子殿下依然没理他们,大家开始有点慌。

第三年……大家开始哭着喊着求太子殿下收地了!

作者有话说:

距离完结还有一段时间,我会认真写完这个故事的。

推一下预收文《不肖帝》和《大宋第一酒楼》,点击作者专栏进入可选,都是轻松爽文,会吸取这本书的教训,给大家呈现更轻松的故事。

第五十六章

杨家虽然因为守孝回了老家,但杨廷和的至交好友甚多,对朝中的政事了解也很及时,更不用说每期的邸报小太子都会让人送给杨慎一份,他们人虽然不在京城,可该知道的事一点都没落下。

上一篇:军校的Omega[ABO] 下一篇:穿回过去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