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小姑养崽指南(93)

作者: 间关千里 阅读记录

十来年过去,昔日旧友再次碰面,具是失去往日意气风发的模样,只能对着自己和对方的苍老面容打趣了。

白驹过隙,光阴匆匆,百代交替何不如此。

“对了,”柳参问他:“你如今可有成家?”

在京都时高行俭醉心学问,教导太子,自然没有成家的心思,又经历了那样的纷争奔波,也不知眼下如何。

高行俭摇头:“我已经是半只脚迈进土里的人了,四处漂泊,哪能再留下妻儿受累。”

柳参知晓他性子倔犟,也不再劝:“等晚膳时带你见见丽娘他们吧,也让我小儿给你行个礼。”

他作为旧友,自然不能看着高行俭再这般蹉跎孤苦下去。

自己有两个孩子,让小儿子到高行俭面前尽孝,照料事宜,也算周全。

高行俭却拒绝:“怎能麻烦你这些事,我已经断了再收徒的念头,只想把窈娘拉扯长大。”

他这辈子没收过多少弟子,仔细算来也就只有废太子和应窈这个小娘子了。

太子聪慧自不用说,应窈却是出乎他意料的聪慧勤奋,总让他想起昔日教导太子的场景。

其余的都是在翰林院里稍作指导,算不上用心。

“那你作何打算?”柳参惊讶抬头。

时人重衣钵传承,不拘着亲生孩子还是弟子。读书人更重,总得桃李满门,子弟个个都有出息才是。

他揣度着旧友心思,难不成是想让方才那个小娘子继承衣钵?

柳参又忧心,小娘子的家人是陪着一起来的,显然是很重视,怕是不会让她轻易领了给夫子送终摔盆的活计。

高夫子看出他的疑惑,同他说起应家的情况:“你不晓得,我这个弟子家里如今只有娘亲,姑姑,祖母这三人。”

“他阿爹早些年从军,生死未卜,祖父也去了,家里只有在饭馆忙活的姑姑,就是你方才见到的珍娘忙活活计,供她吃穿读书。”

“那这小娘子当真能干。”柳参回想起应宝珍年轻模样,真心感慨几句。

高行俭道:“我原先也没有收徒念头,只是这孩子听话又聪慧,总教我想起故人,实在舍不下啊。”

柳参知晓他口中的故人正是废太子,也是感慨:“那也是你们的缘分,若是她们家里也同意,你收她为义女也无妨。”

义子义女若是入族谱,继承财产,尽孝道,也和亲生的没两样。

高行俭却摇头:“我已是戴罪之身,何苦去连累她们。只想着尽我毕生所学,能把这孩子教成人便是。”

“对了,”他嘱咐柳参:“这只与我一人有关,你可别再掺手进来。”

他一插手,肯定要对应窈多加照顾,难免不惹人生疑。

柳参无奈,旧友还是往日倔强性子,认死理,不肯给旁人添麻烦。他只好摆摆手:“行了行了,听你的。”

不让他插手此事,自己还不能私底下通融通融,把窈娘调到自己书院门下,多加照顾吗。

第49章 应试

接下来的几日应窈就像是身在梦中一般。

她安稳住在巡抚府上的别院,高夫子和柳参大人指点她制艺,应宝珍每日依她心意给她准备饭食点心。府上的夫人也温和,吩咐侍女照料她生活起居。

应窈摊开柳参给的手卷,纸质略有泛黄,用苍劲字迹写满了心得见解,把以前从未接触到的东西,一一掰碎喂给她。

柳参大人同她说今年的出题人是青州城长史周应元,此人最爱南华经,因而柳参大人叮嘱她要仔细把南华经整理研读。

窗棂外是成片竹林,溪鱼石桥。柳参有雅兴,命人在竹子上系上轻薄玉片。风一吹,便能听见如碎珠落玉盘的叩击声。

应窈便听着淙淙水声,伴着清脆叩击声阅读经文。

天幕流云也匆忙,如白驹过隙,从不停留。

很快便到了县考的日子,应宝珍起了个大早,难得地在灶房踱来踱去,有些心焦。

柳夫人同她说了朝食吃些糕粽吉利些,她也不麻烦厨子,自己赶早做了糕点,想着给应窈吃,讨个彩头。

应窈神色如常,倒是把她急成什么样,左看右看,生怕遗漏了什么。

“珍娘,”柳参看出她的心急,笑了笑安慰她:“不必心急,今日窈娘定能旗开得胜。”

“大人打趣我了。”应宝珍无奈笑笑,她在外面走来走去的模样大抵让柳参看了个正着,拿它来寻她乐子。

转念一想也是,窈娘心思沉稳,自己这个做长辈的竟然比不上她了。

应宝珍放平心态,把染上草药香气的帕子置于鼻尖嗅闻一下,试图缓解焦虑帕子就是卫峤给她绣的,她干脆和草药香囊放一处熏,草药是配置的安神方子,此刻便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