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医泡段(170)+番外

唐依还特意在动物受伤时当着他们的面给小动物们治疗,就算是动个小手术什么的也不会避开他们,让他们慢慢习惯,再后来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受伤了就得这么救治。

用过晚饭就是悠闲时光,段断和唐依轮留讲故事,比如段断要讲的《笑傲江湖》,还有唐依说的《红楼梦》。这两本书是两人精挑细选出来的,如之前所说,《笑傲江湖》是集政治与阴谋之大成的一部小说,用来教李弘是最最合适不过的教材了。而《红楼》虽说看似一部家族史,却也充满了人性之间的勾心斗角,两本书最大的共通之处就是人性,人性之善,人性之恶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唐依还自己把红楼默写出来,当然不是原词原句,唐依没那个本事,就算是原本书中精华所在的诗词歌赋也都没有。

唐依当年也就是因为外婆喜欢,跟着读过,还陪着看了一套电视剧。但毕竟出身大院,就算是由小资的外婆教养成人,但那些老爷子们也不是吃素的,自然也不会由着老外婆把唐依往闺秀里带。

加上唐依估计父母身上那些小资的因子就不多,而老爷子们后天的培养,自然也就不可能像那些女同学那般把诗句抄在小本上,日日诵读,以背出全文的葬花词为乐,她没那个耐性,现在自然也就不可能默得出来。

本来唐依默故事的主因是乾隆年间这本书被当成反书被禁过,现在用来教皇子,总不能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吧,自然要先把故事写出来,再删删减减的来个修饰,来了五年了,也不白待的,不合时宜的自然要删掉,省得惹出大大的麻烦不是。

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原来那些对她来说只是故事,结果自己重头写过,就对林妹妹那娇软刻薄的性子厌恶起来,也不太喜欢宝姐姐那所谓的七窍灵珑心,更讨厌宝玉看似怜花惜花,却无一丝护花本事的凉薄本性。而其它人等,如王夫人,王熙凤,老太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边写边想,竟然有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感观。

越写气越大,基本上,唐依版的《红楼梦》也就披了一身《红楼》的外皮,故事虽然还是那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也都还是那些人物,人物的性格也没有改变,因为有了不同的解读,段断曾经以为的爱情史诗变成了污水塘子。里面除了晴雯、巧姐儿、刘姥姥之外,几乎是洪桐县里无好人了。

但段断也明白,唐依的意思很明确,为啥跟这几个小屁孩讲红楼?让最大八岁,最小三岁的小正太理解红楼巨著那是做梦,用评书的形式,实际就是让他们明白,建立一个家很难,可是想毁了它却十分之容易,千万别重蹈复徹。

段断看唐依这么认真,想想也就抽时间把《笑傲》默了一遍,主要也是怕有什么犯忌的事。《笑傲》与《红楼》其实又是不同的,《红楼》虽说也是白话文小说,但著书者毕竟是清人,受传统影响较深,其实文章是半文半白的,加上言语之间较为隐晦,唐依默书之时,所费的力气很大,还不时的与段断一起推敲印证,生怕自己记忆有错。

但金大大的《笑傲》本身就是通俗的武侠小说,全文都是大白话,浅显易懂,里面的精彩在情节的设计上,一环扣一环,根本就不用段断往里加什么注释。

写完了,段断对金大大更佩服了,因为他竟然无法删减任何一处,唐依笑了,说当年有人拿出金大大的一段文字出来,问人能否删一字由此也可知金大大对自己的文有多么的重视了,现在他们还原不了全文,达不到金大大不能删一字的境界,情节上就别让金大大痛苦了,本来也就不是他们的主行。

段断想想也是,可是删改不了,就不敢给孩子们讲了,直接把书送到李治面前,您看看,能不能当故事给孩子讲讲。李治看了两天,红着眼睛抱着书过来的,问了一堆傻问题后说,讲吧

正文 第一六O章 关于书

第一六O章 关于书

小正太们倒是很喜欢听红楼梦的,也是因为唐依准备工作做得足,也不会依书直说,看一行,能说老半天,李弘和小胖子认字不多,听得唐依清冷的性子能亲亲热热的抱着他们说故事,本身就是大大的感动,至于说故事听不听得明白,那就天知道了。

小四却不同,小四毕竟八岁了,永徵四年的事他也看在眼里,家里虽然母亲当家,可是也是有姨娘、有丫头、婆子、小厮的,自然对深宅大院的故事一点也觉得陌生,听唐依说故事,他会与家中对比,一边感叹故事,一边庆幸自己家里的安生和睦。

感动完了,也不甘于每日听唐依说了,直接问唐依要了书回房看,碰到来跟唐依聊天的母亲高阳公主也顺便一说。

高阳、李淑、李雪雁知道唐依最近忙着教孩子,也不常过来,但也因为习惯了,倒是隔几天也会过来看看唐依的笑话,主要是这三人都太闲。

李雪雁是因为真的和‘乡下干部’的感情不错,再加上与西藏人接触久了,倒是习惯了人家直来直去质朴的性子,于是朝中那些能配得起她的男子,她一个也看不上了。

于是整天就跟同样没孩子的李淑混在一处,看看高阳和唐依为孩子打嘴巴官司,也把小胖子当个玩艺逗个乐,于是把段家的庄子当成玩乐的去处,几天不来还真的不习惯。

听房小四跟高阳说起《红楼梦》,李淑和雪雁也就上了心,让唐依拿出来看看,三个半老徐娘把头凑一块儿,看了个开头就把书拍在桌上了,质问唐依有这么好的故事不早点写出来,等到现在方才拿出来,太不像话了。

唐依能说啥,告诉他们,如果不是为了李弘,她才不屑做文坛大盗呢,盗取人家的智慧对她这样的人来说是很可耻的事,但这话怎么说?

但她也真不惯说谎,忙说他们家乡一位叫曹雪芹的大师所写,因为孩子们想听,才转述出来,但是自己的文采与那位大师相比就是云泥之别,顺便还背了几句海棠诗,当然她就记得那几句。

雪雁和李淑都是才智过人之人,一听便知唐依说的是实话,因为唐依的确在诗词歌赋上很不在行,这样的句子唐依一辈子也不可能写得出来,于是相信了唐依的话,但更加神往起来,什么样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对唐依所说书中她记不起来的那海量的诗句更加扼腕长叹,恨不得造出飞船去他们的家乡把原书找出来才好,唐依也扼腕,能造出飞船还等你们,他们自己就先去找曹公要那后四十回了。

高阳可没雪雁他们那么热爱文艺,她现在是商人,趁着他们聊诗句时,这位赶紧看书,脑子动得飞快,趁他们扼腕的功夫,她直接说道,“我去把这书印出来,你们就不用抢了。”

话说完了,把唐依吓了一跳,高阳也太强了吧,这样也成?不过话说回来,难道大唐没有个审批制度什么的?这样的书不送审,想印就印?

高阳和李淑都白了她一眼,谁也懒得跟她解释什么,转头就直接跟高阳说,快点印,印好了,直接送到他们家去。

唐依想想也是,印刷厂才开几天,先印的都是官家要用的东西,什么《大唐律》、《千字文》、《论语》、《五经四注》……这些经典还用审批?连一个字都不敢改,还有什么可审的。

因为全国就这么一家印刷厂,就算是日夜不停的赶工,也达不到全国人民的需要,特别是李治推广了扫盲班制度之后,这些书需求量巨大,而周边那些小国也都来下单,高阳和李淑这些股东总算过了一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瘾头。

虽说是这样,她还真不敢扩大再生产,偷偷的问过李治的意思,要不要我把技术交给内务府,大头让内务府来赚,我们自己做点小生意就成了。

李治看着自己的姐姐笑了半天,感叹道:“朕就让你们这么不放心,安心赚钱吧,这是于国有利之事,朕不拦着。”

上一篇:弃妃让朕轻薄一下 下一篇:叛逆小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