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饮冰(135)

作者: 桃籽儿 阅读记录

他妹妹?她早就不在意了,她只喜欢他一个而已,旁的人旁的事她都不想理会,无论是他妹妹还是什么徐振,她都没兴趣去管。

可……她又不得不顾念他的安危。

她是真的怕了,怕父亲说的一一成真,怕凶恶的徐家人会伤害他,怕他为她丢了前程又丢了性命——到时她该怎么弥补挽回?她会后悔一辈子的。

现在她也许只有去北京,先同他分开一段日子,趁着和他妹妹的争吵让徐家相信他们已经决裂,同时指望着父亲的眼光不要出错、能在接下来的政治动荡中为家族争得一席之地,或许这样之后她就能救他出苦海了,把他从徐家拉出来、永远不再回那个泥潭。

可惜她收到他这些信的时间太迟了,如今他已去外省公干,想必再难收到她的信,倘若得知她去了北京会不会误解她的心意?她不知道也没法子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他会等她,或者……了解她的真心。

她不断叹着气,忍不住反复想他们之间的缘分会不会就这样断了,一下子觉得不会一下子又觉得会,来来回回将自己的心扯得七零八落;到最后她还是选择在那趟摇摇摆摆的火车上给他写了一封信,尽管她并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把它寄出去、而身在远方的那个人又到何时才能收到。

她写道——

徐先生:

很抱歉没有及时回复你的来信,我看到它们已是五月,其中辗转有些复杂,你那么聪明,想必也能猜到是怎么一回事吧。

上次的事我也有错,终归是不应当那样同令妹说话的,你夹在中间一定也十分为难吧?我很感激那天你能来找我解释,更感激你之后能给我写信,我这人的脾气有些不好,有时冲动会说些难听的狠话,其实很多都做不得真,希望你不要往心里去,要是能全忘记就再好不过了。

我家中有事要到北京去,何时归沪暂且不定,也许在你之前就回了,也或许会迟一些;总之等我们都回去了就见面吧,我很愿意去吃你说的宴席,也很愿意去看你说的电影。

……

写到这里她的笔顿住了,抬头看向窗外,见春日的原野已经恢复了生机,葱郁的翠色布满了视线之内的所有角落,那一刻她的心很柔软又很怯懦,有一瞬间想直接给信落款,可强烈的思念却又充斥在她心间,又卑鄙地鼓动着她继续写了下去:

……

我其实已经厌倦了要费尽心思找机会才能见到你的现状,更不喜欢看到你为此承担风险,当然我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光明正大坦坦荡荡地见面,甚至都不知道我父亲那些糟糕的预言是否都会一一成真——可是就算这样我也还是很想见你,你能明白我的心么?

……

到此她忽而停笔了,匆忙得连一个像样的收尾都没有,甚至连最后的问号都写得异常潦草,好像执笔者受到了莫大的惊扰。

她的心躁动又酸涩,信纸被折好收起,就像一篇永远不会被人看到的秘密日记。

白家人到北京的日子是五月十八,白清平夫妇一齐到车站来接人了,还一并带上了润熙和润崇;一年不见,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许多,如今亦已在北京上了学,见到白清嘉时仍然很亲,拥到她身边一直叫着“小姑姑”,哄得她郁闷的心情难得有了些许好转。

陆芸芸是彻头彻尾的容光焕发了,也不知是这北京城的风水特别好还是与她的八字特别合,让她一来就满面春风,甚至连住北京饭店都不抵触,一下火车不用人说就自发跟白家人告了别,甩着一头摩登的大波浪卷发扬长而去,那潇洒自如的模样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接下去的日子便都很无趣了。

父亲和大哥终日忙于交际,家里无论何时都有许多进进出出的人,约莫都是大总统一系,气氛有种难以言喻的躁动和紧张;报刊上也一直是热闹的,尤其等到了八月就更是如此,全因大总统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拟为《共和与君主论》,在文中声称中国国民的知识太过匮乏,因而并无参与政治之能力,只能重建君主制。

此论一出举国哗然,政府的动作也是又快又漂亮,大哥所在的文官处可不清闲,一直撺掇着社会名流成立什么“筹安会”,杨度、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和严复等人皆在其列,开始公开进行□□的活动,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公开宣言”,简直热闹极了。

大总统却比这几人爱惜羽毛,也或许只是唱戏的手段更高明些,被人三催四请要推上帝位还连称不肯,说什么改行帝制是“不合时宜”,其实心里怕是早就乐开了花,对那什么筹安会是欣赏不已呵护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