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寡妇后的种田日常(77)

作者: 闲人不闲 阅读记录

既有了好吃的,当然不能吃独食,瞧着各家都要开火了,秦雅就让秦大川端上豆腐泡和豆腐干给黄嫂子家送过去。远亲不如近邻,有时候邻居比那亲戚都要靠得住。

等秦大川从外头回来,把筐搁到案板上又急匆匆地往外走,头都没回,只说了句“我先出去了,不用等我吃饭”,就开门出去了。

剩下俩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咋回事。

“算了,兴许刚才出去碰着啥人了。咱俩先吃。”陈氏倒是不担心,就去隔壁这么个功夫,遇不着啥大事。

到了下晌,黄嫂子拎着香菇过来了。这香菇是她去年秋天上山上采的,趁着秋天天气好都给晒干了,因数量不多,也没拿去卖,就家里留点,给家里亲戚也送了点,也就不剩啥了。

“大川没在家?去前头老孙家了吧?”

“这他倒没说,老孙家出啥事了?”陈氏出门不多,对村里事并不太了解。

“唉,这老孙家说起来也是一言难尽。”黄嫂子也没客气,进屋把香菇放炕上,跟着坐到炕上。

据黄嫂子说,这老孙头是个公认的老好人,老实巴交的那么一个人,就是命不好,娶着了老孙太太。老孙太太吧,也是奇怪,不仅对外人耍心眼,对自家人也不太好。

就说对老孙头吧,家里大事小情都是老孙太太说了算,老孙头一点儿都插不上嘴。一有什么事,冲着老孙头就是一通大呼小叫。

老孙头呢,也不言语,只管往地上一蹲,闷头不搭理人。等老孙太太骂够了,又指挥老孙头去干这干那。老孙头竟也去做,让干啥就干啥。

莫非这老孙头干了啥对不起老孙太太的事?村里人也都好奇。这村里最不缺的就是那刨根问底的人,这么一琢磨,四下里又打听打听,也没琢磨出这是为了个啥。

村里老人往日里也劝过老孙头,男人家,咋也不能让个女人拿捏住。家里头的事,他该做主还得做主。哪能像头拉磨的驴一样,就知道跟着那磨盘转圈圈,不知道自己走呢?

这老孙头呢,还是那样,当面“是是是”地答应得挺好,回家该啥样还啥样。过后,老孙太太总要上那几家闹腾一顿。后来也就没人再管他家事了,没得为了这一家闹个里外不是人。

老孙太太从年轻时起,家里活就没咋干过。年轻时老孙头干得多,等儿子娶了媳妇,就都扔给儿媳妇了。儿子儿媳若做得稍不如她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连点脸面都不带给留的。等孙儿辈起来了,她彻底撒手不干,只管在家享老太太的清福了。当然,老孙头是没这待遇的。

分家时,老两口一开始是跟着老大过。后头不知道咋回事,又哭着喊着闹哄,要跟老儿子过。村里哪有这样的例子?左一个又一个地劝,都不听。说多了吧,就说大家伙想让她死。她就想和老儿子在一起过,谁也别拦着。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大伙也都累了,后头就没人管这事了,毕竟是人家家事,何苦来呢?她也如愿搬去了老儿子家,自那以后,她还这就消停了,就这么着过了好几年。

那今儿又是咋回事呢?今儿早起,就有人说老孙头怕是不行了。等快烧晌午火时,就传信说老孙头没了。这不,村里人就都去帮忙了。可据那回来的人说,老孙头的死怕是不寻常。

老孙头有个兄弟,就因为老孙头家这堆事,平时都没啥来往。有时外头碰上了才会多聊几句,平时根本就不往他家里去。那兄弟前些日子碰着一回老孙头,问起过家里情况。

过完年,老孙太太的身体就不太好。这个月直接就下不了地了,成天就在炕上待着。这人一动不了,吃喝拉撒睡可不得指着别人嘛。

这时候还能指着谁呢?老儿子吗?别看当初要死要活地也要和老儿子住一块儿,这真病了,人家可半点不沾边。每天就早上过来说几句话,然后一天都不见人影。

就这,老孙太太还夸这老儿子呢。她那大儿子二儿子天天过来给伺候着,也没得着一点儿好。后头老孙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那俩儿子撵回去了。当初从老大那儿出来时就说好了,以后那两个只要该给的孝敬不缺就行,别的不要求。

老儿子既不见影,就只能老孙头自己伺候。别看老孙太太下不了炕,也不耽误人作妖。整天不是要这个就是要那个,热了不行冷了也不干。晚上睡着睡着就喊炕凉让去烧炕。

没几天,老孙头就憔悴得不成样子了。他兄弟有心劝劝,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见兄弟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老孙头倒是不意外。他拍拍胸口,说:“我都有打算的。实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