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寡妇后的种田日常(103)

作者: 闲人不闲 阅读记录

到了第二天,几人早上起来,各个都头昏脑胀的,虽说蚊子是不来了,可人也没精神了,且身上还有一股子味道,着实不太好闻。

于是,秦大川只好再去买艾香,不要别的,只要艾香。至少味儿不难闻,人也不会晕不是。

至于蚊帐,秦雅根本就没考虑。夏日本就闷热,再来顶帐子,人在里头根本睡不着觉。尤其眼下刚进伏天,伏天本就闷热,屋里也不通风。

虽说开窗能凉快点,可这夜里的风有时候也贼得很,往年总有贪凉的人夜里开窗睡觉,赶早上起来这嘴巴就歪了,上那医馆一问,原是受风了。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刚进伏天,秦家几人就开始苦夏,许是天气闷热,许是蝉鸣躁人,总之除了早饭还能多吃上几口,剩下两顿饭都是怏怏挑上几筷子就放下了。

这个时候,就得想法做点开胃的吃食了。

第51章 凉皮

恼人的知了正趴在树上滋儿哇乱叫,豆大的苍蝇在窗前飞来飞去,不时撞到窗纱上,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这夏日的苍蝇黏人得很,瞅个冷子就往屋里头钻。秦家人手一只自制苍蝇拍,见蝇即打,好容易才把苍蝇拦在外头。

此时,秦家窗户大开,只有几丝风吹进来。几人边扇着蒲扇边算计出伏的日子,秦雅有心问问今天吃啥,见几人都蔫蔫的,就知问也是白问,还不如自己先去做了再说。

面粉加水、盐和成面团,盖上盖帘醒半个时辰。拿出面团放在水里,像洗衣服一样不停揉搓面团,如果面团散成小面团,就抓起来包在一起,继续揉搓。直到水越来越白,散落的小面团再也不会变小,就可以用笊篱捞起面团,揉到一起,放到盘子里上锅蒸熟,面筋就可以吃了。

至于剩下的淀粉水,放到阴凉处搁置一个时辰,待水和淀粉渐渐分层,将水撇去,再搅拌均匀。盘子刷油,将面糊摊到盘子上,放到开水里上锅蒸。面糊的薄厚直接影响凉皮的口感,太薄易碎,太厚不好熟口感也不清爽,一开始可以少放,试着往里加。

待面糊凝固,表面鼓起大泡,说明凉皮熟了,将盘子放到冷水里降温,然后把凉皮揭下来,表面抹油防止粘连。

凉皮和面筋做好晾凉,就可以切丝,和豆芽、黄瓜一起拌凉皮了。至于调料,喜欢咸口的,就用麻酱拌;也可以直接用醋和糖拌匀,做成甜口的。

拌凉皮最好用绿豆芽,黄豆芽口感不如绿豆芽脆爽。绿豆芽做法也很简单,只要水和一个广口瓶子,甚至是小锅子,都能生豆芽。前世时,秦雅还曾用坏掉的电水壶来生豆芽。总之,只要容器够深,再用深色布盖住,绿豆自己就会生芽了。

等材料备齐,就要上桌前,秦雅特意拿出了食茱萸油。这时候当然没有辣椒,但也难不倒古人,中药铺里售卖的食茱萸就派上了用处。据说那川蜀之地常将这食茱萸与猪油一起煎成辣油来吃。

说实在的,秦雅买到食茱萸时,还愣了一下,这东西长得实在是太像花椒了。等做成辣油,她尝了尝,觉得食茱萸的味道确实带有一丝麻麻的感觉。对于没吃过辣椒的人来说,这种辛辣也尽够了。

事实证明,凉皮这东西能风靡各地不是没有它的道理。不管大人小孩,只尝了一下,就都爱上了这口。关外人家,夏日里惯常吃一种水捞饭,不管是高粱米还是粟米,都要过一遍凉水再吃。过水的饭,更凉快了不说,也没有热饭那种黏黏的感觉,口感上也更加清爽。

自那日的凉皮大获好评后,秦雅后来又做了几次,因怕吃顶着了,中间还做了几次凉面,总之,只要不是热乎乎的炒菜,大家就都能吃得下。

等到了七月初的时候,虽还没出伏,但关外的空气却像是一下子变了。那种一开门就热气扑面的感觉没了。虽仍是很热,但是早晚却渐渐没那么闷热了。而这也预示着小麦就要收割了。

趁着离麦收还有几日,秦雅抽空和秦大川上县上去了一趟。前几天,秦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县上买个房子,到时可以赁出去。反正这银子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去置业。

至于到底是买铺子还是买院子,几个人还没商量好,只能等到时再看。毕竟好房子也不是那么好碰的。

及至到了县上,找到中人一打听,人手里确实有几处房子,但具体如何还要秦家人自己定夺。

首先是一处店铺,这店铺的位置有点偏,不在中间那条大街上,在后街。优势是离居民区近,若是售卖些吃食或者开杂货铺子,倒也适宜;而且面积也大,后头还有住的地方,院里还有口井,吃水不发愁。

其次是一处小铺子,位置很好,就在中间那条街上。原本这么好位置的铺子少有人出手,问了才知,主人家是一堆老夫妻,因岁数大了,且儿孙都在外地,想让俩人关了铺子去外地一起生活。老夫妻原本卖的是油炸糕、烧饼油条的,不需要太大铺面,所以这铺子比起第一处来,逼仄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