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小领主(170)

悼公笑了:“国都人人都在议论,说如今人人吃不饱饭,唯有赵氏在大兴土木,原来赵氏对农事深有研究。如今司农官是魏绛,我是不是要把你们两个调换一下?”

赵武有个疑问:“按说历次交战,我们出动的总是半个国家的武力,每次战争我们都能收获大笔征税,为什么我们各家族反而穷的揭不开锅?不是有虎牢城吗,有钱还怕买不到粮食?”

悼公叹息:“有钱真买不到粮食。我们收获了一堆珠宝,金银珠玉饥不能食、渴不能饮、寒不能当衣。列国的青壮都在打仗,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出售。魏绛最近建议我实施战时经济,责令各家族拿出多余的粮食赈济国人,抑奢侈,不铺张,婚丧大事一切从简。元帅也建议我照此执行,不知道小武有什么想法?”

就知道悼公不会简单来游玩,赵武耸耸肩:“我没想法,我就一个意愿:谁家的孩子谁照顾,我没义务照顾别人的孩子。”

悼公轻轻摇头:“小武现在长大了,说话也不一样了,过去我要这么说,你肯定会同意,现在你居然拒绝了。不能啊小武,如今各家族里,能拿出多余粮食的没有几家,我没有在国都直接下令执行战时经济,反而前来见你,求的是你心甘情愿,你也该体谅我这个国君的难处。”

赵武反问:“君上,平心而论,栾氏范氏家族的领地,与我赵氏相比,谁更肥沃?”

国君笑了:“你还没有说智氏、中行氏、荀氏,还有韩氏和魏氏……”

“诸家族领地中,属我赵氏的领地最边荒。论人力,也属我赵氏最空乏。但现在我有粮食,那是我经营的好,不能因为我善于经营就要受到惩罚,这不是公正。不能因为别人不会经营,就可以坐在那里等我替他种粮,这是欺负我赵氏弱小吗?”赵武这么一说,把事情拔高到公正的角度。向来注重公正的悼公犹豫了。如此一来,原本时空中,应该成为“中国第一例战时经济法”竟然面临夭折。不过,赵武转念一想,也不能成为大家的靶子,也得给国君一点面子。

他缓和了口气:“要不然这样,非常时期,大家都受点损失,国君拿出点钱来,按战前的粮价购买各家族多余的粮食,那些有粮食的家族也吃点亏,按平价售粮给国君,但国君也需要给点权限,比如说:允许售粮的家族指定粮食的拨付方向。我把这一策略叫做“对口支援”策略。实话说,君上,各家族的情况你也清楚,家族之间的仇杀与争斗,连君上也无法阻止。既然这样,我不能支援我的敌人,我如果要支援,请允许我自己挑选支援者,对口支援嘛!”

悼公大笑:“如此一来,有些家族无人肯支援,又怎么办?”

赵武笑着答:“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不正是说的这个吗?一个家族混到连个危难之中救急的朋友都没有,活该他灭亡,我岂敢逆天行事?”

晋悼公犹豫了一下,摇头说:“即然这样,还不如不搞战时经济。晋国百年争霸的历程告诉我们,每当晋国公卿团结一致的时候,我们总能轻易的取得霸权;一旦我们开始内部的仇杀与争权夺利,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霸权。魏绛要求的是:上下一心,向列国诸侯展示我们的团结。你却要求各自的私利,如此一来,晋国不是又要乱了吗?好在现在各国还可以支撑,目前还不到最紧要的关头,我们先把这个战时经济计划放一放。寡人来这里,是想轻松一下,赵城还在打球吗?寡人也去观赏一下。”

赵武单手一引,邀请悼公入城,心中还是不甘心:“无论多么紧急的时刻,我都不甘心拿出粮食来致支持我的仇人。虽然,我跟他们的仇恨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是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当的。我只拿了郑国三成征税,我会按这个数跟人比较比较,如果有人拿的征税比例比我高,国家危难之际却出的粮食比我少,我认为这不是公正的。强行这么推行依旧是在国内埋下怨恨。算了,你知道我的,虽然我有抱怨,但如果是正式发布的命令,我会遵照执行的,绝不会打一点折扣的,所以你不用担心我。”

悼公点点头:“对这一点我还是放心的,想当年先君(厉公)在的时候,你赵氏刚刚重立,第一次参战时,功劳没有你的,断后是你的事情,诸卿还让你从年头打到年尾,你虽然一肚子不满,但安排给你的任务却能完美完成。战时经济这件事,其实反对的人还很多,我心里还拿不定主意。你这次去虎牢,看看市场上有没有粮食出售,最好能想一个办法,鼓励虎牢对外售粮。虎牢变成一个粮食市场,对我晋国最有利。而我们是霸主,手头有的是各国进贡来的宝贝,只要市场上有粮食出售,无论什么价格,我们买。”

赵武领着悼公边走边沉吟的说:“说到粮食,不久前秦国赢氏曾找我来认宗,他曾谈到,秦国最近大丰收,或许我可以从秦国采购一批粮食来。”

秦国与晋国是敌对国,赵武坦然的在悼公面前谈论他与敌对国的交往,是因为在春秋末期时,国家的概念逐渐兴起。这年头,一个人出生某个宗姓,却替另一个国家效命,不会有人指责对方“数典忘祖”。因为数典忘祖是氏族社会的产物,春秋人用这个词指责别人,会觉得自己老土冒,没有国家意识。毕竟,这已经是封建社会了。这也是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客卿纵横穿梭,游说列国寻求出仕的原因。

悼公也是春秋人。赵氏与秦国赢氏关系密切,这并不是秘密。其实,除了赵武之外,赵盾的子孙还有一支自那场劫难后存活下来,他们是当时厉公的驸马、赵穿之子赵旃的后代。赵穿很早已经离开赵家本部自立门户,因而在那场灾难中,这个小家族没受到半点牵连。不过,对于这一支赵姓旁枝,赢氏向来看不上眼,连师偃等人赵氏老臣都不鼓励赵武与赵旃交往。所以事变之后,秦国赢氏与晋国断了沟通。

现在秦国承认了赵武,悼公也很高兴:“秦国历来出名医,传说这些医术都是秦国从更西的地方学来的,扁鹊、秦越人都是赫赫大名。武哥沟通了秦国,粮食只能算是顺手的事情,秦国愿意卖,我们出钱,不愿意,我们也不要勉强。但良医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先君(厉公)去世后,秦国的医生回家了。现在,请武哥致意秦君,希望他再给寡人派一批医生来。”

悼公不愿意从秦国买粮,是因为晋秦两国在粮食问题上发生过一场大的阴谋战,那个“把蒸熟的稻种出售给敌国”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晋。赵武也不多解释,他是个懒人,自己的粮食足够吃,国君又不愿朝这方面努力,他自然不愿多麻烦自己。遂领着国君一路进城,只聊一些嬉戏游玩的事情,再也不肯谈半句国事。

如此,国君与弟弟杨干在赵城玩了十多天。十多天后,元帅府下达了出兵令,并派韩起亲自将出兵令送到赵城,国君犹自恋恋不舍:“武哥,你这儿玩的花样真多。要不,你先走,我继续在这里玩几天。”

“我听说,前线的战斗很激烈。”赵武歪着头回答。

第九十一章 一对翁婿两个乌龟流

悼公顺嘴说:“是啊!今年轮到你家军队出战了!”

赵武马上笑咪咪的说:“不好,我家夫人可是副元帅的女儿,侧妻是王卿单公的女儿,我走了,国君留在我家,恐怕那两个人要来驱赶国君。”

悼公大笑:“武哥说话总是那么直率。要不,我在赵城修建一座宅院,以后好常来找武哥玩。”

赵武刚才拒绝了悼公,师偃也就理直气壮了:“不好,赵城是我赵氏的领地,国君在这里建房子,那座房子算谁的?”

悼公尴尬的一笑,韩起在一旁打圆场:“自然还算赵氏的,算赵氏的别院吧!将来谁都可以住一住。以后我来玩,也有地方住。不过,既然房子主要招待君上,那么建造房子的花费,似乎该由君上出,嘿嘿。”

上一篇:弹痕 下一篇:妖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