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南疆来了个黑心莲(375)

作者: 子幸芽 阅读记录

“现在不怕人瞧了?”清黛古灵精怪地歪头一笑。

“怕,但是是怕人瞧见说我凶你,欺负你。”沈猎笑得无奈。

清黛乐不可支地攀上他的背,“啧啧,连我们家最正经、最一丝不苟的沈大人都会拿人开涮了,唉,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沈猎不知如何解她的调侃,只能一味沉默,殊不知耳根子早都要红得滴血了。

他就这样一路背着她往棠园的后门方向走,临到门前却又看也不看一眼就越了过去。

清黛惊问:“这个时辰咱们不回家?我还没吃饭呢……”

沈猎踌躇半刻,道:“今日你我生辰,程大人帮我在花萼楼订了个雅间。”

忙累半天,她险些就忘了生辰这一回事。

想起前两日她好像确实隐约跟他提过,自己好久没吃到花萼楼的藕粉桂花糖糕了,没成想,随口说说的一句话,竟让他上了心。

她心下不觉一动,方才还叫嚣着要纵横捭阖、舌战群儒的人这时也不知怎的,居然没出息到只会把烧红的脸埋进他人的背脊,一个劲儿的偷偷傻笑。

后来半日,他二人乘马车去到花萼楼后,便没再让家里的女使侍从跟随。

两个人抛开前半日那些不愉快,就像寻常民间小夫妻一般,在花萼楼用了午饭后,又结伴一道去逛了梨园。

坐下来听那京都名声最红火的刀马旦唱了半出《孝武桓皇后挂帅定北讨羌贼》,直至落日西垂,天色将晚,城中天家赐下的七盏鳌山灯逐一点亮,他们并肩走在长街上,随着人流走向当年的织女庙。

沈猎尚还穿着大红官服,胸前绣着的飞鱼张牙舞爪,无声昭示着他和清黛的身份。

路上能认出他们的行人不再少数,但碍于沈猎平日的声威,也都不敢做声,顶多就是远远看个稀奇——传闻中那个面冷心冷的酷吏头子,居然会在这样的日子里与女子同游?!

只见那女子还戴着帷帽,一副大家女子出门的做派,该不会就是他那个新娶不久却早已恶名远扬的孟氏夫人吧?!

清黛沈猎早已对这些异样的目光习以为常,一应不做理会地携手向前走。

拜过了正殿上的织女像,一转身,一不留神,竟让他们再次被人流冲散。

清黛四下看了几圈都没找到那抹显眼的红,只能循着记忆,找到了那一年见证过他们无声惜别的老槐树。

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满树的红绸依旧灵动,随风招摇。

她站在台阶上,伸长了脖子继续在人群中搜寻着沈猎的身影。

也不知是不是缘分使然,竟让她又一次在目光所及的最远端,半月形的院门下,见到了那个眉目冷峻的少年。

只是比之从前,他已不再形单影只,他们也不必躲在人群背后,遥遥相拜。

他们可以正大光明地朝对方走去。

第172章

“你方才到哪里去了?”

出了织女庙, 长街上行人依旧摩肩接踵,清黛便拉着沈猎避到了沿途商铺的台阶上,在屋檐灯笼下问他。

借着灯笼的光, 沈猎从怀中掏出个小小的油纸包裹, 献宝似的捧到她眼前。

她打开一看,喜出望外地脱口而出:“梨膏糖?是你小时候买给我的那种吗?”

沈猎暗喜于她能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铭记,忙道:“适才我在织女庙见到卖糖的人, 看着眼熟,应该错不了,你快尝尝。”

清黛依言掀开帷帽上的面纱咬了一口, 细细品了品,立马两眼放光地与他拼命点头, 孩子气地鼓着腮帮子,也给他拿了一块喂到嘴边,“你也吃!”

沈猎就着她的手叼过去, 两个人就好像寻常人家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 于总角之年,并肩坐在街边, 笑呵呵地分享一块来之不易的糖。

七夕城中不宵禁, 趁夜还未深,他二人也都还没玩尽兴, 沈猎便问:“可还有什么想吃、想玩的?”

织女庙就在天龙河边上, 清黛一面沿着河岸走,一面沉吟。

这时她的余光恰好瞥见宽广的河面上有几艘装饰一新的画舫, 甲板上或有烟花女子卖笑歌唱, 或有文人才子把盏言欢, 觥筹交错间, 是独属于中原京都的风雅浮华。

清黛被这繁闹吸引,一时心血来潮,回头摇着沈猎的袖摆,“我们也去坐船吧,来京这么久,我还从未坐过中原人的船呢。”

像七夕这样的日子,能在天龙河上放船的大多非富即贵,而且所用船只不是自家找人专门定制的,就是早就与船行租赁下来的。

她于此时突发奇想想要乘船游河,确然有些仓促。

可她既然开口,沈猎不想她失望,沿河问过京都几家船行,确不是人家掌柜胆大无畏,不惧他这身红得灼眼的飞鱼官服,实是今夜用画舫游河的客人太多,根本找不出一艘空闲的舫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