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崛起(344)

杨守文眼睛一亮,这可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苏定方还活着?”

“哦……苏都督在乾封二年就已经过世了。”

原来,已经死了啊!

这苏定方,名叫苏烈,是冀州武邑人。

其人十五岁时,以骁悍多力,胆气绝伦的气魄追随父亲作战,先登陷阵。隋朝末年,他先后投奔窦建德、刘黑闼,屡建功勋。贞观初年,他归顺李唐,随历经北伐突厥,夜袭阴山,以先锋官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的牙帐。至唐高宗时期,苏定方得李治重用,征讨西突厥,平定葱岭,攻打百济,征伐高句丽,先后灭掉三国,把大唐的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鲜半岛,立下了不世功勋。

而他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战,莫过于征讨西突厥时,以五百锐士破阵的故事。

永徽六年,苏定方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时双方在达鹰娑川决战,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部率两万骑兵增援。苏定方所部当时正在休整,见敌军逼近,于是率领五百精锐翻山越岭,指导鼠尼施中军,大败鼠尼施,并追击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余人。

此一战,彻底奠定了苏定方悍勇之名。

而且,他不但骁勇善战,能行兵布阵,而且还提拔了许多人才。

其中,裴光庭的父亲裴行俭,就是苏定方一手提拔起来……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到了后世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反派。说唐中的罗成,就是死在苏定方的手里。明明是汉家儿郎,也不知是那个混蛋,把他算作了高句丽人。

杨守文小时候,对苏定方是恨之入骨,因为他杀死了罗成。

可长大后,他才知道什么罗成不过是虚构出来的人物,苏定方才是一个真正的英豪。

“吴县苏氏,靠上了武邑苏家?”

裴旻闻听,也吃了一惊,目光旋即闪过担忧之色。

说起来,裴家和苏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毕竟当年裴行俭就是苏定方一手提拔。

苏定方死后,苏氏后继无人,其子孙多为散阶,很少担任职事官。

可不要以为这样,就小看了苏家。

苏家和朝中不少勋贵关系密切,似卫国公李靖、河东裴氏,与苏家都有密切交往。这样一个人物,就算是武则天也很尊敬。乃至于武则天登基之后,曾专门下旨:苏氏所食实封,并依旧给。意思是说,苏定方所享用的一切待遇,都按照旧时配给。

杨守文也不禁品蹙眉头,没想到这小小的长洲,居然隐藏着如此人物,的确是出乎他意料。

不过,他此来是为了皇泰宝藏,和苏家也不会有什么冲突。

杨守文想到这里,便话锋一转,“那有没有打听一下,关于那王元楷的消息?”

“王元楷的官声不差,在任也非常勤勉。

不过阿郎也知道,他毕竟是太原王氏族人,并非苏州本地人氏,难免会受到排斥。我刚才打听了一下,这里的人对王元楷的印象不错,但言语中并无尊敬之意。”

地域排斥,又是地域排斥。

杨守文发现,这种地域观念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主流思想。

裴旻这番话的意思是说,王元楷在长洲并无太大影响力。可他做官这么久,从长洲设立开始,就担任长洲县令,竟然依旧不被本地人接纳?这似乎有些古怪。

杨思勖突然道:“可是因为苏家?”

“嗯?”

杨守文眉头一蹙,向杨思勖看去。

裴旻道:“正是……这长洲百姓,有三成以上是仰仗苏氏鼻息,又有三成需要依靠苏氏的人脉。王元楷到任之后,首先就针对苏家在长洲的地方势力,想要削弱苏家的影响力。这自然令苏家不满,明里暗里打压王元楷,令其政令难以推行。”

吴县苏氏!

杨守文不由得长出一口气。

原以为,不会和苏家产生交集,可现在看来,这吴县苏氏恐怕是难以绕过……

“天不早了,老杨小裴,赶快去休息吧。

大家今晚小心一点,咱们如今身在长洲,恐怕已经进入到贼人的势力范围,必须要谨慎。

明日一早,咱们去泰伯祠,而后进入长洲。”

杨思勖和裴旻闻听,立刻躬身应命。

两人退出房间,轻轻把房门合上。

杨守文则走过去,把门闩落下,而后把被褥从床上拿起来,铺在床后的角落里。

虎吞横在身前,他席地盘坐,吹熄油灯。

月光,透过窗子照进了房间,仿佛在地上铺上一层轻纱。

窗外竹影摇曳,沙沙作响,透出难言的静谧之气。杨守文靠着墙,手持鸦九剑,闭上了眼睛。

王元楷、无畏禅师、苏家还有皇泰宝藏。

所有的信息在刹那间汇聚在一起,在杨守文的脑海中萦绕。他隐隐约约感觉到,在这些凌乱的线索背后,似乎有看不见的线。只要找到了那条线,所有的谜团都会迎刃而解。

原本,他以为这一次来长洲不会太麻烦。

可现在看来,事情远远要比他想象的复杂,王元楷的死会不会与那苏家有关系?

一时间,杨守文的思绪变得有些混乱!

第三百五十六章 长洲(四)

清晨时的一场小雨,非但没有驱散暮夏时节的暑气,反而让天气变得更加闷热。

天还不亮,杨守文就走出了房间。

杨思勖在收拾行囊,而裴旻也准备妥当。

三人结了账,就离开客栈,行出村落。

“那泰伯祠,在那边。”

裴旻手指西南面,对杨守文道:“咱们骑马走,大约一炷香左右就能看到泰伯祠。”

“那就由你带路。”

裴旻纵马在前面走,杨守文和杨思勖行在他身后。

三人很快就来到了阊门岭下,远远的,杨守文就看到了那泰伯祠高耸的牌坊,在晨光中显出破败的气息。

长洲的泰伯祠,兴建于东汉永兴年间,由会稽郡郡守麋豹督建。

中古时期的人们,信奉鬼神。

吴太伯作为吴国的创立者,再加上民间的种种传说,于是人们把他封为吴国的神灵。可惜,在经过东西两晋南北朝之后,佛教传入中原,道教也渐渐形成了体系,极大程度压缩了传统的鬼神信仰。于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尽在楼台烟雨中……而传统的宗祠庙宇,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也变得越来越不为人知。

泰伯祠,也没有躲过这种信仰的更迭。

一座残破的牌坊,一座孤零零的庙宇,就这样矗立在阊门岭下。

远处,是成片的翠绿竹林。从长洲苑吹来的风,拂动竹林摇曳,沙沙作响。

杨守文三人来到泰伯祠的时候,祠庙已经开门。说起来,这祠庙看上去的确是残破不堪,甚至不带有半分香火气息。与之沿途见到的佛寺道观想必,这座泰伯祠庙只能用破败两字来形容。

一个须发灰白的老人,正在祠庙台阶上打扫。

身上灰色的道袍,因为洗了又洗,已经泛出了白色。

他行动似乎有些不太方便,扫地的时候一瘸一拐,老态龙钟,看不出半点神气。

“阿郎,这就是泰伯祠了。”

裴旻勒住马,翻身从马上下来,回头向杨守文看过来。

杨守文也从马上下来,站在牌坊下,向四处眺望。

箭书上说,让他来泰伯祠。

但来到泰伯祠后该找什么人,做什么事?他丝毫不知。

现在,他已经来到了泰伯祠,那下一步该做什么呢?杨守文咬着嘴唇,沉吟半晌后,把缰绳递给了杨思勖,而后手提鸦九剑,迈步向泰伯祠庙走去。

“小裴,跟我来。”

裴旻连忙把缰绳丢给杨思勖,一路小跑追上杨守文。

两人一前一后,沿着不过十二阶的石阶缓缓来到泰伯祠庙的大门前,就看到那清扫的老人正拖着扫帚,一瘸一拐向里面走。

上一篇:中国道士的二战 下一篇:宋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