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碗良缘(68)+番外

作者: 裴千羽 阅读记录

听了这话,一家子都笑了。

炕上老爷子道:“公子哥儿少见识,这哪是人吃的桃哩,这是棉花结的桃!”

说着,把那棉桃放进嘴里,咬开一个豁口,再两手使劲儿一掰,扯出里头丝丝絮絮的棉花来,这点棉絮还不如杏核大,老爷子却生怕风把它刮跑似的,赶紧把棉花丝儿拢起来,装进袋子里。

裴宛看他们劳作,心里又慰藉又悲悯,问那主人家:“我们打路边一过,看地里好些棉花都溅了泥,想来是前儿大雨,把这棉花浇湿了。这湿了的棉花,还能卖麽?”

一说到这个,主家男人苦笑:“能卖是能卖,回头晒晒,挑拣挑拣,虽卖不出个上等价,好歹能贱卖,谁叫我们家摘晚了呢,要是赶在雨前摘,就好喽!”

裴宛听了,马上想到了另一重问题:“那年前的田税,能缴的及麽。你们的棉花受了雨,跌了价钱,县丞合该要把这件事如实上报到州府,酌情减你们的税,或贴补你们。”

男子摇摇头,没等开口,他婆娘疾风骤雨的哭诉道:“什么县丞?那些老爷们哪里顾得上我们,如今皇帝老儿来啦,都上赶着当哈巴狗呢!说来说去,是老天爷要下雨,要怪只能怪老天爷强摁人脑袋,不给活路!”

“哎呀,你少说两句,叫人看笑话!”那男人呵斥他婆娘,又道:“其实也不是没人管,前儿我们进城,城里老百姓都说观察使府的老爷是个真管事的,我们就在他衙门前的小房子上画了押,把这事都说了,那老爷还问了我好些个问题呢,我也照实说了。今儿我瞧着田垄上果真有两个皂吏,我不敢上前问,许就是那位老爷派来的也说不定。”

这人的两句话,叫裴宛心里真真的死了又活,他想着,他大雍的官儿也并不都是如诗社众人所说,净是吃空饷站干岸的。

裴宛示意檀泷,檀泷从蹀躞带里倒出几粒小银锞子,放在他们桌上,一家人以为遇见了活菩萨,千恩万谢的送他们出门。

“棉田的事,后续你跟着些,这事要办好,不能耽误百姓过冬。再打听打听那皂吏是哪个衙门上的。”

“是,属下明白。”

裴宛翻身上马,太阳已经落了,只剩一点余晖,他们奔着那片光疾驰而去。

……

进了城,天色已经大暗,更夫敲锣报钟,已经是酉时牌,檀泷腹中饥饿,却见裴宛并不像想回客栈的样子。

马蹄哒哒,走上石桥,穿过零花河,越过花灯渐上的染墨街,沿途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与城外乡下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

裴宛的马停在了一个小巷口,小楼灯影幢幢,粉墙下歪脖柳张牙舞爪。

那楼上住着个同这街市一样鲜活热闹的人,也是泱泱民生之一。

*

城西,路宅。

路金麒头晌去了商会一趟,晚上满腹心事的回来了,去书房,罕见的两位高堂都在等他。

“外头可怎么说?”路岐山急不可耐:“可见着二殿下了?”

太太刘氏也惶惶的看过来。

金麒先让二老稍安,才开口道:“商会里匆匆见了一面,他忙的很,只说了几句话,我听他话音,那意思陛下还是要采选御女,叫底下人都预备着。我瞧眼下这形势,即便陛下他老人家不选,就是薛大人那个上供的劲儿,也要巴巴的赶着往上送。”

刘氏听了,委顿在坐,一把捂住脸,十分悲戚。

路岐山“嘶”了一声:“这……这!百年未闻!我听城防营老李说宫里漏出消息,若有人家肯花一万两银子,就能免去一个女孩的采选户籍,我两个丫头,两万两,出得起!”

刘氏在一旁忙不迭点头。

金麒捏了捏疲累的额头:“要真是这样,单老四就不会连夜把他姑娘送去淮州老家避难了。”

竹四也是出了名的疼闺女,路岐山狠嘬了两下牙花子,沉默不语。

刘氏攥紧了手帕子,道:“麒哥儿,全家就指望你了,你可得想个法子,不若再往二殿下那处再疏通疏通,咱们家一年也替他赚千八万两的银子,从不开口求他,就这一回,能不能圆融一下?不管费多少银子,咱们也舍得的。”

那位哪里是个说疏通就疏通的主儿呢,且路家每年上供的这点孝敬银子,在贵胄公卿眼里,不过就是个凑手的钱罢了!但这些弯弯绕都跟太太说不着,路金麒忙下保证:“太太放心,两个妹妹,我一个都不会白辜负。”

路岐山嗳了一声,忽然想出个注意:“我有一方儿,可免除眼前这忧患。”

说完,故意一停,太太着急:“如今什么时候了,老爷别卖关子,快说!”

路老爹一笑:“这法子很简单,你们都急糊涂了,忘啦——抓紧相看人,给姊妹俩议了亲事,这有了婚配,朝廷总不好罔顾礼法来抢人!”

上一篇:醉红裙 下一篇:南国枯木又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