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念去去千载姻波(36)

作者: 千墨云书 阅读记录

第16章 他山之石

若丹被吓得不轻,原来不觉已到了西门桥边合浦城里最大的青楼风月池的门前,抓着她的是一个酒气熏天拘搂着腰的干瘪老头,说话喷出的口气带着一股怪味,她用力甩袖想跑,无奈袖子被老头紧紧扯住,她挣扎不过,又见人皆围上来观热闹不嫌事大,一时怒极,从腰间掏出短剑带着剑鞘便向老头剌去,老头猝不及防,松了手一屁股坐到地上,酒醒了大半,若丹以袖掩面拉着江芷狼狈而逃。

旁观之人哈哈大笑:“蟹脚六爷,你得吾得嘅,垂髻小儿都能将你吓尿,枉论风月池的头牌莲莲了。”

从风月池内出来的二男一女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络腮胡子笑道:“嘿嘿,小丫头子有些血性。”

随行一黑壮男子对络腮胡子夸张道:“你是没有到过此地,不怪你无知,岭南自来便是烟瘴南蛮之地,妇人甚是可怕,小小年纪便很是野蛮,如若嫁人,一言不合便拨刀相胁,郎君的脑袋实在是日日栓在妇人的腰带之上。故我虽是常在岭南盘桓,但即便是绝后也是不敢娶此地女子的。”

那正值花信年华的女子生得甚是妖娆,鹅蛋脸上一双桃花眼妩媚动人,淡色锦衣裹体,一袭鲜红锦缎抹胸勾勒得上身雪腻香酥,她用胳膊肘轻触黑壮男子,如樱薄唇带着一抹笑意:“便娶了我去,最是温良贤惠。”

黑壮男子嗤笑:“莲莲,你可饶了我吧,你那十八般武艺我却是无福消受,怕是不过三日我便成了药渣,谁都不扶,就扶墙了。”

那被称为莲莲的女子轻啐一口:“呸,小女子卖艺不卖身。”

黑壮男子忍俊不禁:“说得便连你自己都信了。这风月无边的池子你说卖艺不卖身?怕是连门口的那两个石头狮子都未必干净。”

受此惊吓,若丹带着江芷不敢再往前走,掉头向码头方向想循原路返回。

此时街圩已散,却见众人三三两两都朝海边疾走,江芷捉住一个小儿问此是何故?小儿磕磕巴巴说了半日方才说清,大意为前日合浦太守在海边建了一座海角楼,现正悬赏征集门楼牌匾上的题字。

江芷兴致勃勃拉着若丹要去凑热闹,若丹看看日头,有些担忧赶不上自家门店开张,她在,几无存在感,但她不在,质问的闲话又得灌一耳朵,便有些犹疑。

江芷便姐姐长姐姐短地恳求,说想看是何高人得中,她最近跟着若丹把几条街店面牌匾上的字都认了个遍,现今正在兴头上。

若丹不忍扫她的兴,二人便朝海边走去。

到得滨临大海的海角楼前,便见人头攒动,热闹不亚于未散场的圩地街。

海角楼,座西向东,朱红墙壁,琉璃碧瓦,雕梁画栋。楼成正方形,前后门相通,左右门窗对衬,四周有回廊,亭内后门上方悬挂一个白匾,便是今日要征集匾名的牌匾,正虚位以待。

二人不随那人流聚集,却先登上海角楼最高处,闻涛声滚滚,轰然可听,向南远眺,海上孤帆远影,水天一色;向北近观,江上百舸争流,帆樯如林。

吹着海风,若丹看得极为陶醉。

便听得楼下阵阵嘈杂之声,探头张望,原是文人骚客正争先恐后地向几位坐成一排负责征集题字的官员提问,若丹见官员中一位头发花白的中年人,是太守府专事收集民间诗歌的采诗官,若丹随三婆到乡下收蜂蜜,曾见他手摇木铎,脚步矫健地行走在官道上。

三婆说,采诗官常巡游各地采集民间诗歌,那些在田间唱歌劳作的农人听到木铎声便知采诗官来了,如有新歌便会客气地招呼采诗官一起坐在树阴下,农人唱歌,采诗官便用一柄锋利的小刀在木牍上飞快地记录,以此,民俗风情、民间疾苦得以通过采诗官之手上达天听。

今日采诗官到此,可见太守府极看重此次征集题字。

若丹按捺不住看热闹的心思,拉着江芷跑到楼下挤进人群,白发采诗官正不厌其烦地对着三位衣著光鲜之人耐心解释。

其中一个络腮胡子,若丹看着有些面善,一时却想不起何时见过,另一个为头带粉色薄纱斗笠的袅娜女子,还有一黑壮汉子随在身旁。

采诗官极为耐心地向三人解释:“征集的题字以四字为准,征集时限为一日,分两个场地,北街太守府衙门前一处,这里一处,现只是现场征集,能否采用还得由官府文学掾召集博士进行最后定夺,为保公正,评选采用盲评,且是无记名投票,票多者中选。各人把题字写在带编号的尺牍之上,在另外的编号簿中签字画押,明日公榜,取前三名,中选者有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