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品江山(243)

“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赵祯的脸上已经很难看了。这句话,据说他老老奶奶杜太后曾经说过,在官方的史书中,正是这一句,让太祖太宗兄终弟及,之后皇位再没有太祖一脉什么事儿。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被愚弄了,鸠占鹊巢,是不可能再把巢还给小鹊的!如果自己再死得早,留下孤儿寡母,肯定更是如此!

“你个妇人竟敢干政!”霍然起身,赵祯难得的迁怒于人,命人将程修仪逐出宫去,但她说的话,却整日萦绕在官家脑海中,以至于在陈家的喜宴上,才会看都不看赵宗实兄弟。

~~~~~~~~~~~~~~~~~~~~~~~~~~~~~

“她说得对,寡人还不到五十,这些人就如此急不可耐。过得二十年,寡人老了,他们要置我于何地?再过些年,寡人死了,他们更要置我的子孙于死地了!”赵祯终于压抑不住愤怒,对自己的亲信太监怒吼道。

“国之大事,老奴也不敢乱说,”胡言兑垂首道:“只是觉着,儿子,终归是自己养得才放心。而且官家才四十多岁,春秋鼎盛,现在又在多管齐下调养着圣体,指不定来年就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呢,确实不急在这一时。”

“嗯。”赵祯点点头,翻来覆去想了一夜,终于决定要借此机会,打消掉臣子们现在立储的想法。

许久,他才回过神来,叹息一声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俗语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可许多做父亲的偏偏愿意做马牛!”说着官家目光怜悯,又或许夹杂着别的什么情绪,看了一眼赵允让道:“我这老哥哥就是一头牛马啊。”

赵允让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赵祯是在同情自己,还是意有所指。只能低下头,不敢泄露半分情绪。

赵祯又望了望赵允让身边的青年道:“宗懿,扶你父亲坐下。”

“是。”赵宗懿上前去扶赵允让,赵允让却坚持道:“臣有罪,还是站着吧。”

“归,”赵祯摇摇头道:“坐下吧。儿大不由娘,同样也不由爹,没必代子受过,更没必要子债父偿。”

赵允让心下稍宽,暗道,看来这关是过去了。坐下后,赵祯接着又温声道:“老哥哥,你这身子可大不如前了,可要保重啊。”

“劳官家记挂,”赵允让感动道:“老臣这身子,实在太不争气了。”

“将养身子要紧,往后别操那么多心,宗正寺那边你就不用管了,让北海郡王担起来。”

官家的关切之语,落在赵允让耳中,却不啻于兜头一盆冷水,他不禁打了寒噤,心中暗叫道:‘这就夺了去了?’不过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还怎么有脸再作宗室之长?只能打落了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咽。

谁知道这才是开始,只听官家悠悠道:“在家里歇着,有了时间,也能管教管教我那帮侄子。”

赵允让的心又紧了,他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赵祯借题发挥!

“多子多女多冤家,这么说来,老哥哥的冤家,差不多是大宋最多了。”但谁能堵上皇帝的嘴不成?便听赵祯接着道:“这些年,寡人也间或听闻,我那帮侄子胡闹的消息,有玩女人的、有赌钱的、有强抢别人田产的、还有整天和一些文人拉帮结派,也不知干什么的……”

赵允让本来就有病,听到这儿,险些晕厥过去。老脸刷白如纸,强撑着起来,刚要分辩,却听赵祯话锋一转道:“寡人都是不信的。”便把老王爷的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可你干嘛要说啊!而且是在一国朝堂上。在朝会上,每一句话都会被记录在案,何况是官家说的呢?这就是啪啪打脸,而且打得他鼻青脸肿!

“不过还是要回去问问他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哥哥一辈子克己复礼,堪为楷模,可不能让不肖子坏了名声。”赵祯一脸温柔道:“至于赵宗汉的案子,包卿家要尽快查明,还老哥哥家一个清白。”

群臣不禁面面相觑,什么叫‘还老哥哥家一个清白’?感情现在在官家眼里,老哥哥家是不清白的?

赵祯一个月的早朝,都没说这么多话,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

第220章 暗战

朝会接着进行,气氛有些怪异——大臣们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然后官家说‘准’或者‘不准’,抑或‘交某衙门再议’。一个个臣子出班回列,时间也很快流淌,眼看就要散朝了。

但越是到最后,空气就越紧张,谁都知道,正戏还没上演,抑或是不会上演?

那些商议好了,今日要集体向皇帝摊牌的台谏言官,不停的互相打着眼色,到底还搞不搞?

这种事,关键就是个气势,气势上压倒了皇帝,就能比他点头。可今日一上来,赵允让就让人泄了气。泄气容易鼓气难,眼看着绝好的机会已经错过了,别人尚且能忍得住,范镇却忍不住,这哥们为了立储之事熬成伍子胥,早就执念了。

见预先安排好的人迟迟不肯动手,范镇把心一横,踏出一步道:“启奏官家,微臣以为这些国事虽然重要,但还有一件更重要的,那就是关于国本的问题!臣冒死进谏,请官家今日有所决断!”

赵祯已然胸有成竹,因此这次没有顾左右而言他,只是沉思片刻,便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要挑选宗室之子作为接班人?这是忠臣之言,寡人怎么会因此杀你?这样的话不是每个人都敢说的。”

“官家圣明!”范镇拍一记马屁,亦为了给身后的那帮家伙增加信心道:“微臣以为出言必死呢!”

“我大宋朝杀过上疏言事者么?”赵祯目光奇怪的看着他道:“再说这有什么?历朝历代,这样的事还少吗?”

“大宋必须要有继承人,这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安危。上次官家已经答应了,说马上就办,现在怎么又没有音讯了?”范镇放开嗓子激昂道:“一定有小人对你说:‘官家正在壮年,为什么这么着急立接班人呢?’这些小人听起来是为官家着想,但实际上,只不过想在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伺机立对自己有利的人做皇帝,这样的事,古往今来还少吗?”

说着近前一步,大声道:“请官家今日便决断吧!”

同时,侍御史陈洙、谏官吕诲也都冒死进谏,说的和范镇大同小异。

显然,那位程修仪在这个节骨眼上被赶出宫去,引发了大臣们不安的猜测。这也是他们必须要当机立断的原因。

赵祯是金科玉律的官家,自然不能食言,他沉默片刻,终是点头道:“寡人没有说话不算数,其实我也有意,从宗室子弟中挑选接班人培养,为什么会迁延那么久?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大臣们心里说:‘是没有生出来合适的人选吧。’

~~~~~~~~~~~~~~~~~~~~~~

大殿中的气氛,陡然异样起来,所有人都有种见证历史的感觉。赵允让紧张的抓住儿子的手,心快要蹦到嗓子眼了。

“立储是国本大事,五代的昏君,尚且需要征询臣子的意见,寡人自然不能自己说了算。”沉默一会儿,赵祯接着道:“现在诸卿毕至,你们不妨提提意见,看近支宗亲里面谁能胜任?”

大殿中的空气凝滞了。许多人心跳加速,许多人心跳停滞,有的人头脑当机,有的人心思电转,不知多少次冒死劝谏、多少回苦心谋划、多少年的痴心等待,本以为前路漫漫无涯,谁知转眼即到彼岸——只要报出那个名字,仿佛一切便唾手可得了!

但足足有半刻钟的时间,大殿里针落可闻,只听到粗且急促的呼吸声。

尽管谁都知道,如果说出那个名字来,就是首倡之功。可官场是个将尊卑秩序的场所,恐怕还没等到那位登上皇位,自己就先被羡慕嫉妒恨的上司整死了。

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以说话,一是诸位相公,二是范镇这个愣子,横竖他已经把相公们都得罪光了,还怕啥秋后算账?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大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