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嘉录(208)

作者: 太子姑娘 阅读记录

“原来,吴老先生是一月一讲啊。”萧翌立马就听出了重点,他笑道,“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可不。”茶老板笑道,“吴老先生年岁大了,能一月来一次就不错了。客官你看看,来这里听学的,不仅仅是济宁的学子,还有从外地赶来的呢。”

“确实。你看我们,也是慕名而来的。”沈嘉想起以前,自己不也是外地来听学的学子么。

“看你们说的官话,就知不是本地人。”茶老板乐呵呵道,“您吃着喝着,看样子还得等一阵子呢。”

又有客人来,茶老板又忙去了。萧翌问沈嘉:“你算好的日子?”

“以前吴老先生是半月一讲,每月初一一次,十五一次。还好他取消了月初那一次,保留月中这回。否则,就让你们白跑一趟了。”

“白跑也无妨,就当来济宁看看风景了。”萧翌并不在意,他本来就是武人出身,对文坛盛事不大热衷。

“可奴婢从未听过大儒讲学,很感兴趣呢。”一直没出声的木棉突然道,“不知这次,吴老先生要讲什么?”

“我帮你问问。”沈嘉当然也不知道,只好去隔壁桌请教一二,“敢问这次吴老先生,讲的是哪本书,哪段话?”

邻桌的学子听后,打量了沈嘉一眼,“你是从外地来的吧。这几个月,吴老先生一直在讲春闱时,沈阁老出的那几道题。今天,应该要讲殿试了,就是圣上出的那道,关于开海禁海的策题。”

沈嘉和萧翌闻言一哽,二人面面相觑,都不说话了。他们本以为会讲什么《孟子》《论语》等书,没想到吴老先生,居然在分析今科的试题。

听学听到自己头上的感觉,真够奇妙的。

第151章 少年游(七)

等了半个时辰左右,书院终于打开大门,放人进去了。与此同时,范大夫和杜涣也吃饱喝足回来了。他们进去书院一看,原来讲学安排在了院子里,正中的位置搭了个高台,上面摆放着桌椅。四周则摆满了凳子,看来是给前来听学的学子们准备的。

五个人找了个后排的位置,以萧翌为正中,在四周坐下。恰巧刚才和他们搭话的学子,又坐在了他们邻座。那人冲沈嘉点点头,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福建。”沈嘉没敢说京城,怕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福建好啊,乃是文曲星庇佑的地方,能出一个沈阁老。”那学子一脸羡慕。

沈嘉又被说的不好意思了,他摆手道:“哪里哪里,又不是出了个状元。”

说起状元,学子又道:“杭州也好,人杰地灵,出了个杜状元。”

“咳咳咳……”杜状元在旁听后,惊得岔气了。范大夫急忙顺顺他的背,拍一拍让他止咳。

杜涣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居然成为学子们标榜的对象了。

之前他在北京时,由于是皇城所在,随便碰到一个官,都比自己官大。至于状元的头衔,更是每三年出一个,早就不稀罕了。但在地方,状元郎却是被众人传颂,当成文曲星给供起来呢。

就在杜涣想入非非之时,吴老先生到了,一下子点燃了学子们激动的心情。

萧翌抬眼望去,只见吴仲抒比自己印象中的老了许多。以前的他穿着青色官袍,留着一缕美须,头发也不像现在白发苍苍。唯一没变的,大概是眼神吧。永远那么坚毅,永远宁折不弯。

他为帝师,本该有着光明的前途。可惜后来,吴仲抒和大哥因政见不合,师徒二人闹翻了。吴仲抒直接上疏辞官,就此远离京城,再也没有回去过。

萧翌和吴仲抒,有二十多年没见了。对于他和大哥之间的恩恩怨怨,都是道听途说的,具体是为了什么闹翻的,不是很清楚了。

在萧翌回想往事之时,吴老先生已准备就绪,开讲了。

“上回讲到沈阁老出的题,这次讲的是陛下出的殿试试题。”吴老先生颤颤巍巍的打开了一张薄纸,“陛下出题为开海还是禁海,先来看一下杜状元的答卷。”

状元、榜眼、探花等人的试卷,早已流传出去了。吴老先生当众开始讲解状元的卷子,一边读一边点评。而杜涣坐在下面,面红耳赤,左右摇摆,仿佛凳子上有根钉子一样。

尴尬,太尴尬了吧!这种当众点评——还是当着出题者和阅卷者二人的面——和公开处刑有什么区别?

范大夫听不懂什么之乎者也的,他只关注旁边坐着的杜涣,见他扭来扭去的,故意笑道:“杜兄,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虽然他也不知道厉害在哪里,反正就是厉害。

“你别在打趣我了。”杜涣的脸蛋红彤彤的,如同抹了胭脂,“我后悔死了,早知道要讲评我的卷子,我就不该来听学。”

上一篇:松风楼遗事 下一篇:周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