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家穿越荒岛搞基建(31)

作者: 朽月十五 阅读记录

望着新鲜出炉的竹筒,上面一圈坑坑洼洼的,她陷入了沉思。

江爸正好看到,忍俊不禁,“阿慈,竹子拿给我,你这样砍,修竹筒的时间,比你砍竹子还多。”

她恼羞成怒的拉过剩下的竹字,一把塞到江爸的怀里,自己拿着那只竹筒,不甘心的修着边缘。

江妈的动作利索,糖浆倒进干净的袋子中,拿着竹刷子刷龟壳上的糖浆。

刷完后,抓住龟壳两边对着太阳光,上面出现了一些裂纹,还能撑到做好陶器的时候。

往锅中倒满水,剩余的碳火还未熄灭,加上点叶子和枯枝,火越烧越旺,添上干柴,等着水沸腾。

江爸毕竟是老手,下手又稳又快,一个个边缘齐整的竹筒摆放在他的椅子边上。

水沸腾到冒泡,烟雾缭绕中,四个竹筒放到锅中煮,热水没过竹子。

等到竹节全部都被煮透,自然晾干到完全没有水分后。

江妈才将糖浆倒入竹节中,盐和油也换了个新家,盖上江爸做好的竹盖。

天色也渐渐变暗,靠在山洞边上的照明树开始一点一点的加深光芒。

今天两条大活鱼还正是新鲜的时候,所以晚上也没烧复杂的大餐,烤了两条鱼,再煮了点面条。

虽然江昭慈期待的大餐落空了,但是香喷喷的烤鱼也很不错。

江妈蹲在瓶子树前洗东西,照明树的光芒连那边都能照的一清二楚,让她忍不住感叹,“这些植物,在以前我就算听过都会怀疑是不是真的,没想到自然界中真有这么神奇的植物。”

在照明树的照耀下,山洞前这片地方都特别亮,跟电灯的亮度也没有什么区别,这倒是让他们不用那么早就入睡。

江爸在灯下用刨子把分割好的木头打磨平整,可以组装成一个方桶,圆桶要麻烦点,节省时间还是方桶来的快捷。

他还发现铁桦树的一个用处,就是可以用来做钉子,硬度一点也不输给铁做的。

江妈越编手速越快,几天内四把藤椅就给编好了,还额外编了两个藤篮。

一直埋头编织,脖子也受不了,她站起来松松筋骨,除了还在努力奋斗的江爸,三人坐在藤椅上,把装书的行李箱拿出来,各自挑了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

时间静静的流动,没有人说话,却让人倍感温馨。

漫长的黑夜很快过去,江爸照旧是最早起床的,给昨晚的木质方桶收尾,全部组装好,用竹子箍紧,确保不会漏水,才放到墙角边上去。

接着要做大桶,江爸拿出昨天裁好的木片开始拼装,木片打磨的很平整,没有毛刺,用之前铁桦木做的钻头,两根木头连着绳子一拉,钻头就在木片上钻出一个小洞。

接连钻了好几个,把细小的木钉敲入洞中,木片与木片连接起来。用白藤固定住,再把圆的木片放入桶身中,用木棍使劲敲击,直至完全贴合。

一个较大的木桶就完成了,以后盛水也方便点。江爸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背,扛上锄头去外面看看土地的承载能力怎么样。

正好碰见江妈出来,看见他扛着锄头诧异的问了一句,“你这是要干嘛去?”

江爸指了指外面,“我去那边看看土怎么样,能不能直接把木头给打下去。”

“那你去吧,等会儿吃饭我叫你。”

江爸走出去,在地上比划着,哪里地方造房子比较合适,选定位置后,抡起锄头翻土。

他蹲在地上,用手摸着泥土,稍后满意的点点头,这土倒是不错,是黏性土。

这样的土就能被称为天然地基,不需要后面再人工的找东西,去加固土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房子造在这土上面,也不会出现地面塌陷的问题。

既然确定土没问题后,接下来就可以考虑基础的类型,如何开挖。

江爸用自制的尺子和线,按照画好的图,在土上插上木条,量出准确的距离后,决定还是用沟槽开挖的方法。

虽然满槽开挖的方法能够更好的隔绝湿气,但是他已经确定用干栏式的建筑,屋子第一层离地面足有两米远,便也无伤大雅。

还没等他开挖呢,就听见江妈在洞口边喊道:“老江,过来吃早饭了!”

江爸只能把手头的工作给放下,锄头扔在地上,回到洞中洗干净手先把肚子给填饱。

之前江昭白摘的银耳晒干还没吃,江妈给它用水泡发了,放到锅中加水煮开,熬到出现较为粘稠的胶质状态,放入糖浆。

早上吃上一碗又甜又糯的银耳汤,江爸恨不得现在立刻把沟槽给挖好,江昭白则细细品尝着银耳汤。

“小白,等会你去帮一下你爸,两个人一起挖的快一点。”江妈把椰碗放入锅中,转头对江昭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