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原来我就是陛下的白月光(114)

作者: 徐成枝 阅读记录

现在听了徐道年的话,不少人站出来附和。

丁中丞揣了揣手,上前一步:“确是如此,陛下这般行事虽说没有严格照着礼制上的来,但也够不上错,勉强算是合乎礼制。”

李中丞听了这番话,一下子从圈椅上蹿起来,出言驳斥:“这般还合乎礼制?立中宫不经六部商议,这置六部与何地!”

这两位中丞向来不对付,众御史早已见怪不怪,可许久没见过李中丞这般矫健的身姿,皆愣了一瞬。

丁中丞不疾不徐:“陛下的婚事由太后懿旨赐婚,也算是有父母之命,既有太后做主,那还由礼部审议个什么劲!”

李中丞一时间想不出话来反驳,只扯着嗓子大呼:“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言官的规矩,谁先无话可说,便是谁输了。

李中丞这是没办法反驳,但又不愿认输。

周围议论声依旧四起,可再没有人站出来。

徐道年走到李中丞边上:“气大伤身呐,李中丞。”

李中丞见他给自己搭了个台阶,立马就顺着下来了,自然而然的将手搭在徐道年的臂上,慢慢的坐回圈椅上。

徐道年的视线在众御史面上扫了一圈:“更何况,陛下所立中宫是太师家的女公子,放眼朝中,又有谁能比她更适合立为中宫?”

众御史面面相觑,徐少卿说的话不假。

朝中再没有比宋家女儿更适合当皇后的了。

宋太师为官中正,不参与党派之争,最主要的是,太师一职虽说官居一品,可手上并没有什么实权。

立宋家女儿为中宫最合适,一是因为宋太师官职足够高,足够尊崇,二来,宋太师为官清明,不结党,且没实权,日后不必担心外戚掌权。

众人听了徐道年和丁中丞的话,如醍醐灌顶。

这桩婚事由太后下懿旨赐婚,又经了礼部的手,就算是陛下亲自上门提亲,也算不上是有违礼制,再加上皇后人选也得到。

既不违礼制,那进哪门子的谏。

屋内反对的声音渐小。

饶甘喝了口茶,看向徐道年:“那徐少卿认为,此事御史台不该进谏?”

徐道年对上饶甘那道略带凌厉的目光,缓缓开口:“非也。”

“该进谏。”

屋内刚小下去的议论声又喧嚣起来,众御史搞不清楚这位徐少卿究竟要做些什么,一会儿把陛下摘得干干净净,一会儿又说支持众御史进谏。

徐道年话说至此,饶甘心中已大概知晓他的用意,可还是顺着他的话发问:“哦?徐少卿此言是何意。”

“陛下这般行事虽未违礼制,可出宫不告知兵部,总归是有些置己身安危于不顾。”

“直言不讳,勇于纳谏是谏官职责所在。”

徐道年话锋一转。

“不过,此等纤荞之失,实在是不必这般兴师动众。”

众御史默了下来,皱眉思索着。

好一个徐少卿啊!

给御史台留足了脸面,既不同谏官职责相违背,又三言两语将陛下违礼制的事草草揭过。

饶甘直直的瞧着徐道年,可眼神却不似方才的凌厉,反而带着些许的欣赏。

这位徐少卿同他所写的文章那般,言辞犀利,露着锋芒。

不过,不同的是,文章的锋芒鲜明昭彰,可人的锋芒悉数被掩在了如玉的皮囊内。

此人若是个纯臣,那是大昭之幸,如若不是……

饶甘目光中的审视悉数被徐道年纳入眼底。

徐道年神情坦然。

饶甘不得不承认,这是此事最好的解决方法。

这些不能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话,由徐道年来说,最合适不过。

作者有话要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出自范仲淹《灵鸟赋》

第57章 杏仁酥

天和一年,陛下前去太师府求亲,此事在临安城中传开,成为了一段佳话。

御史台谏一连上了几日的折子,痛斥陛下。

沈长洲翻看着案台上堆得如山的奏折,这些御史虽说折子写的言辞激进,丝毫不留情面,可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

只说自己不管个人安危,不告知禁军私自出宫,对于礼制和礼部是只字未提。

原先早就做好同众台谏死磕到底的准备,此番御史台众人这般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做派,还是头一回见,沈长洲多少有些不习惯。

从白说那日宫中休沐,在官道上瞧见了徐少卿。

沈长洲闻言合上折子,除了动容,心里更多的是担忧。

自己此番没有告知道年,将他撇开,就是不愿他被台谏的唇枪舌剑所波及。

沈长洲轻叹一声,道年用心良苦,可这回稍加不慎就会卷入这场风波里。

自己怎么说也是皇帝,大不了由着那群谏官骂几句,刘子高有刘家的根基在,对他也没什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