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月席地而坐(606)

作者: 山水间间 阅读记录

徐阆不是闲不住的人,恰恰相反,他的大半时间都很清闲,喝喝茶,赏赏美景,偶尔打着瞌睡,昏昏沉沉的,如此就能混过一天,然而,他现在却想逃离这个安静的地方。

只要周围一静下来,那些繁杂的念头就在他脑海中浮现。

什么仙界,什么昆仑,什么白玄,什么梁昆吾;再者,还有焰云山,武筝;月宫,柳南辞;星宫,破军,武曲;天庭……思绪像是淋过一场春雨后的藤蔓般的,肆意生长。

徐阆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好让僵硬的身子活络起来。

他没什么东西可拿,待身体逐渐恢复知觉后,抹平衣角处的皱褶,起身便走。

临安今夜很热闹,徐阆略略一算,正是乞巧节,他还在想这街上为何都是成群结伴的姑娘和公子,原来是因为这个,紧接着,他又想到,每逢此时,西湖断桥上的人就尤其多。

徐阆踱着步子,有意无意地朝西湖的方向走去,夜幕终是彻底降了下来,灯火阑珊,偶尔从逼仄的角落里传来几声不明显的轻笑,咬着耳朵低语,他从人群中穿过,原本皱起的眉头渐渐地落下去。徐阆那四五年都是这样过去的,即使是旁人的热闹,也能叫他感到暖。

找了个角落,徐阆从容地倚在墙边,用手托着下颚,只是静静地看着这幅景象。

可惜了,他想,神仙是不会明白入世的意义,也不懂从热闹中寻得安静。

小孩儿终于找到正大光明的理由晚睡觉,比白日里更兴奋,上蹿下跳,急匆匆地跑过断桥,从这头跑到那头,嘻嘻哈哈闹腾几下,又从那头跑回这头,在人群中穿梭,像火星儿。羞涩的姑娘用团扇半掩住面颊,耳尖微红,时不时地偷偷瞥身侧的人,端着点平日里没有的架子,连娇嗔都变得柔了,偏偏又忘记脚下的步子,走得又碎又乱,一如心绪沸腾。

不善言辞的公子露出费解的神色,极力去想该如何开口,落在他后一步的有人轻轻推了推他的肩,小声支招,说完之后,又连连往后退几步,和其他几个人摆出起哄的样子。

要是天还未黑,兴许还能瞧见手指灵巧的姑娘拈着七孔针穿线斗巧的模样。

眼前星星点点的灯火连成一片星河,是独属于人间的,在喧闹声中燃烧的河。

徐阆默不作声地看着,既不试图加入他们,也不出声打破这番景象,他唇边不自觉地绽开一抹笑意,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明显,连同眼中倒映出的火光也变得细碎。

这样难得的闲适悠然,在第一声惊呼响起的时候,就被彻底裂成碎片。

他一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直到这时候,才顺着众人的目光朝无尽的夜空望去。

然后,徐阆唇边的笑意就这么僵在了那里,凝结成了冰,刺刺的,冻得发疼。

本应是黑夜的天际,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火光,炽热而肆意,近乎于临近傍晚时的霞,然而夜幕早就降了下来,再怎么想,天空中也不该出现晚霞,更别提那些点缀在空中的群星像流动的银鱼一般,一圈圈的,汇聚,扭曲成圆盘的形状,在每一个呼吸声中缓缓地流淌。

苍穹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撕裂,不知从何而来的火光透出来,隐隐约约,又能听见雷声似的响动,咚,咚,咚,闷闷地几声,在东边响,西边也响,接二连三的,将火光连成片。

云上的巨鼓被敲击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在徐阆耳畔炸响。

他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不是雷声,不是雨落下来的预兆,而是——

而是另一个世界,凡人竭尽一生也无法抵达的彼端,即将崩塌的悲鸣。

作者有话要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269章 追逐

之后, 又发生了什么,徐阆记不清了。

等到他再回过神来的时候,临安已经离得很远了。

他坐在载满了干草垛的马车上, 木板拼接的马车晃晃悠悠, 在凹凸不平的泥路上颠簸,他出了半天的神,回头一看,车夫还在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 俨然是自得其乐的模样。

从徐阆离开昆仑的那天起, 到现在, 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天了。

空中的异象持续了很久,久到皇帝急匆匆地召集那些道士们进宫,又催促祭司,要他推测出这突如其来的景象到底意味着什么, 天灾吗, 人祸吗,凡事总要有个因果。

没人知道, 那确实是一场浩劫, 却并不属于凡人,而是属于云端的彼岸。

那么,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呢?徐阆自嘲道, 他已经被赶走了, 再回去又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