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骨[民国](25)

作者: 一只小火腿 阅读记录

两个负责清扫的妇人得了令,一左一右上前把姜素莹架住,往楼上去了。

“放开我!”姜素莹大声呼叫。但那妇人们身体强健、一膀子力气,她挣不开,最后还是硬被推进了卧室里。

啪。

房门就在眼前活生生关上,从外面咔哒落了锁。姜素莹扑到门上,任凭她怎么敲打,都没有人应声。

倒是楼下隐隐传来大哥兴高采烈的声音:“父亲您快来看看!都是好东西!二爷出手真阔绰,这老参炖鸡汤可是大补。”

姜素莹贴在门上听着,渐渐停下了手。

旁人的欢喜与她是无关的,她独自一人站在午后的卧室,本应天光正亮,却觉得一颗心晦暗极了。

姜老爷子说的其实没错。既然二姐嫁得,她也嫁得。

自己和二姐又有什么不同呢?

诚然她自认为自己多念了几年书,见过很多世面,是个与众不同的新青年。但依旧有的是人想把她困住,拿她献祭,换取更好的营生。

就好像她压根不是人,而是一块躺在砧板上听任摆布的肉。

可这分明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了。

楼下那一口口箱子咫尺之遥,承载的哪里是金银细软,分明是枷锁,连开合之间都写满了“吃人”两个字。

姜素莹失魂落魄的走到床边,坐了下来。手心方才拍门拍得红肿,一鼓一鼓,涨得生疼。

她的脑子因为方才巨大的变故,还在嗡嗡直叫。但有一个念头却浮起来,清晰,无比清晰。

她不要做那块肉。

***

廖海平走进厂子时,心情是舒畅的。当然他不爱笑,也不十分爱讲话,所以没有太多喜悦的情绪显露出来,以至于看上去有些冷漠。

他自觉今天的事情办的虽然仓促,但还算体面。

大虫虽死,百足不僵。廖家过去的荣光虽然没了,但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下聘,面子上依旧说得过去。

只可惜姜素莹明显不大乐意。这姑娘像块镜面,喜怒哀乐全都写在脸上,眼睛恨不得能冲他下刀子。

但这样才有趣。

廖海平是无趣的,所以他格外渴望一点有趣。

这就好像熬鹰,须得使出一点合理的手段。不然放任鸟在天上飞,什么时候才能落下来?

他不安心。

院子里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正合力把人力木机从厂房里搬出来。见着廖海平进来,连忙停下来问好:“二爷,您来了!”

廖海平从私事上回过神,淡声问:“这是把铁机换上了?”

工头累得满头大汗,抬手擦了一把,笑道:“是,一共四十张,先换了一半。您听这声音,多响亮。比起先前,能产一倍还多!”

这些铁锻机是新购的,硬铮铮带着机油味。工头谈起新机器,好像在谈自己的孩子,自豪极了。

廖海平面上没露,心下却有几分满意。虽然花了不少钞票,但能产的快些,赶上往南发就不亏——他细细算过这笔账了。

生意想做大,一点投入是必须的,这是他的逻辑。

“去忙罢。”廖海平不想多耽误功夫,继续抬步往里走。行过几步,在隔院的回廊处,老孙正搓手等着。

“二爷,那位已经来了。”老孙看见廖海平,立刻快步过来,压低了声音说。

“茶水都伺候上了?”廖海平问。

“都是上好的龙井,一水的新茶。”

“进来的时候没见别人,就他自己来的?”

“是,就带了一个马夫,这会在外间吃西瓜呢。”

廖二爷点了点头。他之所以没带老孙去姜素莹家,就是因为这位客人有些棘手,旁人他信不过。

“你带两个人,把院门守住。一会儿屋里的话,一句不能往外漏。”他对老孙说。

说完抬步,把厢门推了开去。

第13章 叛徒 “旗人、汉人,都是中国人。”……

这间堂屋惯常待客用,布置的十分精巧。

左挂一米芾行书,润而不肥。右立一汝窑瓷瓶,风趣盎然。当中一匾书“刚正不阿”,笔迹遒劲,是廖海平曾祖初任直隶巡抚时亲笔所题。

而牌匾下罗汉椅上坐着的,就是那位不速之客。

客人正美滋滋喝起茶水,见着廖海平进来,咧嘴一笑:“海平,咱爷俩可是有日子没见了。”

“是有日子了,四叔。”

这位被廖海平称作四叔的,是他父亲的第四个弟弟。四叔爱消费,和廖父分家之后还不起八大胡同的烂帐,为了躲债干脆一股脑逃跑去了满洲里,足足几年没回。

“我昨儿个一到天津,头件事就是想到你。”四叔露出八颗新镶的金牙,闪亮极了,几乎称得上熠熠生辉。看来他最近转了运,混的不错,甚至有余力装点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