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养小首辅(306)+番外

说白了,上海镇的市舶司地理位置优越,如今已经取代定海成为东洋最大的进出货港口。

这种地方,自然是放在自己手里好。

寒心之缘由,此处也占了一部分。

“大人,若陛下真打算把您召回去,属下恐怕我等这位置也坐不了太久。”人近中年的谢三,摸了摸手上的扳指道。

空气凝固住了。

如果这话应验,便是最糟糕的情况。

留着一撮小胡子的,依旧还是那么胖,甚至比以前又胖了一些的毛八斗,炸开道:“坐不了就坐不了,这破位置谁愿意坐谁坐去,反正赚再多的银子,也不会是我们的,他们愿意怎么玩怎么玩。”

理是这么个理,谁甘心?

这世间最寒心的事,莫过于辛辛苦苦种了树,却被人摘了桃子。

“庭儴都没说这话,你咋呼个什么。”李大田说道。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如今他越见沉稳,人也比之前富态了不少,因为年过三十,也蓄了胡子,越发显得威严。

“我替他抱屈行不行?”

这两人就不能在一处,在一处就会斗嘴。

“行了,凡事不要往坏处想,走一步看一步吧。”薛庭儴叹了一口气。

也只能这样了。

“对了,我之前让你们多留意新大陆的事,你们还继续留意着,以大昌如今这情形,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少,需得从外面寻求粮道。”

“我说你就别管这些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指不定你这次回京,就把你扔在哪处闲散位置纳凉。”又是毛八斗这个喜欢泼人冷水的。

薛庭儴无奈地看着他,摇了摇头。

之后,几人又议了些别的事,便各自散去。

只留下薛庭儴一人,坐在书房中沉思许久,才缓缓地吐了口气。

他来到窗前,看着外面阴沉沉的天,山雨欲来风满楼。

薛庭儴的消息并没有错,也不过是两日,圣旨便到了广州。

宣旨的是老熟人,安顺公公。

“薛大人大抵不知,陛下早就念叨着你,说薛大人乃是国之栋梁,肱股之臣,却因给朝廷办差,在沿海一待就是近十年。陛下愧疚啊,次次提到你都说亏待了。这不,陛下犹豫再三,还是打算召你回京,让你清闲些日子。”

“下官恐慌,愧对陛下如此牵挂。”

安顺笑着摆摆手:“不愧对,不愧对,谁不知薛大人为朝廷鞠躬尽瘁,乃是忠君之臣,陛下每次在朝堂上提起忠臣,就拿大人你做例子。咱家在这里先恭喜薛大人,这趟回京必然高升。”

“谢安公公吉言。”

……

安顺在广州待了两日,便匆匆离开了,说是要回京复旨。

至于薛庭儴,这次圣旨里并没有说明他官位如何,也就说等回京后才知。再加上安顺的话,薛庭儴索性提了要回乡祭祖之事。

安顺倒也满口应承下来,说是回去会禀报嘉成帝。嘉成帝的本意是心疼薛庭儴辛苦多年,回乡一趟祭祖,自然不算额外。

这么一来,从本是两个小的回乡,到现在一家子都打算回乡了。

薛庭儴倒也是个果断之人,拿到圣旨就让下面准备上了,安顺前脚离开广州,后脚他便带着一家人踏上去山西的路途。

这一路山水迢迢,幸亏如今海运畅通,先从广州坐船走海路去苏州,再从苏州换船通过运河一路向北,之后弃船换车,等入了山西境内,已经是二个多月后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自然是赶不上这次县试,薛庭儴只能愧疚对儿子说,还待来年。

本来薛耀弘这次就是打算试试手,倒不是冲功名而去,今年下场还是明年下场,其实都不算妨碍。

……

阳春三月,夏县这里却只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天气。

不过农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乡间小道上时不时就能看见农人扛着锄头,拉着耕牛,往地里去春耕。

这一行车队蜿蜒数百米之长,像夏县这种乡下地方哪里见过如此之景,看见的路人俱是停下脚步,忍不住猜测是哪家人。

在夏县这种地方,能有如此大的阵势,还能是哪家人?!于是纷纷有人奔赴余庆村报信。

不多时,余庆村就来人了,在问清车队前方的护卫是不是薛大人回来了,就以飞奔的速度回了村。

薛大人回来了,薛大人带着一家老小回乡来了!

消息顷刻就传遍了整个余庆村。

如今的余庆村可不像当年,村子扩大了太多太多,俨然是个镇子。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薛氏的族学,归功于这些年来,哪怕薛庭儴和招儿在外面,依旧没忘记往老家绵延不断地送各种书籍。

每年都会送两批。

不光送书,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今余庆村有着整个夏县,是整个平阳府最大的藏书楼,还有一个平阳府最大的书院——余庆书院。

近十年来,余庆村的变化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

而在听说薛氏一族最大的荣光,薛庭儴薛大人薛提督薛巡抚,带着一家人回乡了,整个余庆村全员出动。

甚至是近多年已经少在人前露面的老族长,也让人搀扶着来到村口。

……

近了,远远就能看见立在村口的功名旗杆。

一共有三座。

第一座乃是薛庭儴于嘉成六年丙午科乡试,中第一名解元时,亲手所立。第二座乃是薛庭儴于乙酉年殿试,中第一名状元时,由老族长亲手所立。最后一座则是薛庭儴官拜提督巡抚时,由现任族长所立。

三座五丈些许的旗杆,分别是一斗、三斗、四斗,其上悬挂着红边黄地儿的大旗,迎风招展。

一个官员此生最高的荣光,莫过于此。

而薛庭儴用了十年完成。

……

“爹,快到了吗?咦,那是什么?”一辆马车中,传来个小姑娘稚嫩的询问声。

一个温柔的女声回答她:“那是你爹的功名旗杆。”

“好高,好大,好威风。”小女娃用三个好字,表现自己的惊叹。

招儿侧脸看了男人一眼,就见他脸绷得很紧。

她在心里笑叹了声,拉上他的手。

第227章

明明没有太阳,却觉得光线格外刺眼,薛庭儴半掩着眼看向那几座高耸的功名旗杆。

记忆在此时一下子重合——

“你别以为我小,就不懂事。我爹说了,薛举人很厉害,读书很厉害,以后要当大官的。”

……

“狗子想读书吗?”

“想。”

“为什么想?”

“我想替家里光宗耀祖,当薛家最有出息的人,以后当个好官,咱家就不用交税子了……”

……

“怎么了这是?”被堵在后面招儿,说了句。

“没什么。”

薛庭儴笑着,下了马车,才转身将妻女扶下来。后面马车里的几个小的也都跟着下了车,还有招娣和沈平夫妻两人,都下了马车。

村口,老族长让儿子薛金泉扶着,身后站了无数人。

有庄稼人打扮的村民,有穿着学子衫的学子,有很多很多人,大家都看着这里。

“大人,庭儴,你总算回来了。”

老族长颤颤巍巍走来,薛庭儴忙上前一步扶住他。老族长已经很老了,十年的时间足够他花了眼睛,掉了牙齿,白发苍苍。

“堂爷。”

薛庭儴唤着,一面制止了老族长身后打算行礼的众人:“今日我回归故里,就不是官,而是余庆村是薛氏一族的普通人,不用行礼。”

族长薛金泉这才忙出声,让都别行礼起来。

老族长老泪横流,抹着眼泪道:“堂爷说可能见不到你了,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啊。”

“堂爷,庭儴不孝,这些年竟一次都没能回来过。”

“你在外头忙,做着大事,担着大任,哪有空回乡。堂爷不怪,堂爷不怪的……”

薛庭儴扶着老族长一路向村里走去,身后跟着招儿等人,四周则是陪着无数村民族亲。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场面极为罕见。

哪怕是调皮如宁宁,这会儿也是绷着小脸,没敢吱声。

……

这些年余庆村变化极大,不再像个小村庄,更像一个镇子。

宽阔笔直的青石路,是村里的主路。两侧还有些小商铺,卖着一些杂货、笔墨纸砚等物。再往里就是一户户村民的房子,而薛氏一族的宗祠以及余庆书院,就在大路最底部。

还是如同以前的那般布局,不过余庆书院则在正向,薛氏一族的宗祠则是侧向,再靠里是薛族长家,还有一座大宅子占据了另一边。

是薛宅,占地颇大,早几年就修好了,却一直空着,说是等薛庭儴哪日回乡了,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薛庭儴先去宗祠上了香,才去老族长家里小坐。

问了问村里如今的情形,问了问书院,问了问那些都是他长辈的村民们。这些人有的还建在,被提及就让人扶了进来,边叙旧边抹眼泪,还有的在这十年中陆陆续续都去世了。

薛庭儴听闻后,免不了唏嘘,心情也有些低落。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余庆书院的山长是薛俊才。

薛俊才读书本就不差,只是被家里的变故所耽误。

后,他听了薛庭儴的话,在社学里教书。沉淀了几年,又下场试过,不光考上秀才还中了举,却没继续往后考了,而是一门心思就在书院里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