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八零带着全村发家致富(52)

作者: 扶我起来我还能写 阅读记录

张老头嘿嘿一笑,心道,可不是嘛,比我能耐多了。

“村长,是这样的,我想收购些红枣、花生黑芝麻啥的,想让你用大喇叭给大家说一声。”

村长还没开口呢,李婶子就惊喜道:“诶呀,这是个好事呀,这村里正愁红枣卖不出去呢。”她家都还剩好几十斤呢,为这事一天到晚愁死个人。

村长跟着点点头,也觉得这是件好事。要是真能收,正好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爱军呀,你别嫌叔多嘴,你收红枣干嘛呀。”

张泽也没瞒村长,便把自己开厂的事情说了。

“办了个食品厂?”村长和李婶子异口同声。

李婶子一下看张爱军的眼神都变了,“爱军呀,你现在这么厉害呀,都要办工厂啦。”

“嗨,婶子,就是一个小工厂,咱还没那么大本事呢。”

李婶子一拍大腿激动道:“小工厂也是工厂呀,咱村里别说办工厂,连个工人都没有。”说到这李婶子就有些泄气,他们村穷,比不过县里别的村。村里人连娃子读书都供不起,没文化自然就当不了工人了,一代代都只能在地里刨食,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循环。

所以他家老头子才鼓励村里人收拾后山的枣树,想着能多一些收入。第一年倒是卖得挺好的,但是后来红火了之后上枝村和下河村也开始学他们搞红枣,最后就不行了,卖不下价了。今年村里人都愁坏了,他老头子也着急,这几天都急上火了。毕竟当初是他鼓动村里人弄的,他得对村里人负责不是。

现在他们村竟然有人要开工厂了,不仅说出去威风,以后村里的红枣也不愁卖了,那真是太好了。

“爱军呀,你真的要办工厂了。”村长还是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办工厂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得不少钱呢。并且在村长眼里,能办工厂的那都是大人物,最起码得有文化。这张爱军跟自己侄一个高中的,他多少知道一点,可听说好像学习不咋地呀,咋就这么能耐的就要办工厂了。

“是呀村长,我手续都办好了,后天去县里拿经营证。我还跟县里的糖果厂达成了合作关系,向他们提供农产品。”张泽倒不怕说出来会有人抢自己财路,因为并不是谁都能搭上糖果厂的。要不是自己那几个酥糖,糖果厂怎么会从自己这个小厂子进货。

村长一听都跟县里的糖果厂合作了,那可了不得,县里的糖果厂虽然不大,人家也是国家的工厂呀,那是他们农村人够都够不到的呀。

“爱军呀,没看出来你这年纪不大,办事到挺厉害。”不吭不响的,都跟县里搭上关系了,看来以后这张家不能小瞧呀。

“就是合作关系,互帮互助嘛。”

“那你大概要收多少呢,这村里的红枣可不少呀。”莲花村虽说不大,可也有差不多200户呢,家家户户可都种着红枣。张爱军现在这个工厂才刚建起来,也不知道能消化多少。因为今年红枣滞销,村里人可没少找他帮忙,可他就是个小村长有啥办法,出了这个莲花村,他屁都不是。

“现在量不多,但是我跟糖果厂达成的是长期合作,他们之后估计还会要,所以村里的红枣没啥问题。就是花生豆子啥的村里估计不够,我想着先紧着咱村的收,之后不够再去外村收。”

村长一听立马高兴起来,知道张爱军这是照顾村里人,顿时感慨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有心了,那行,咱俩去大队部。我把喇叭打开你来说,我怕我给你说不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多多收藏评论吗,感谢。你们的收藏评论都是我码字的动力(#^.^#)

第30章

村里家家户户这会也都吃完饭了, 有些妇人趁着天还亮着正坐在院子里纳鞋底,缝补衣裳。

老话说得好,新三年, 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些家里小孩多得,大的穿完改一改小的再穿,那真是补丁盖补丁。但现在各家都困难, 倒也没谁笑话谁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也有些聚在谁家的门口,或是村里的大槐树下,吃着从自家带的红薯干,红枣当零嘴,边吃边聊, 打发时间。村里也没啥娱乐活动, 唠家常就成了妇女们仅有的消遣。

而男人们则是在院子里随意铺了张草席直接躺了上去, 现在天还有点热,在院子里睡最凉快了。劳作了一天的疲惫, 在这时被徐徐的凉风吹过, 全都消散了。伴随着自家婆娘的唠叨和儿女的吵闹声, 也是一种惬意。

这时就听见村里的喇叭传来村长“喂”的一声, 大家都好奇的支起耳朵, 有的家里离喇叭远的怕听不清甚至直接跑到大喇叭下面蹲着。毕竟村里这大喇叭不经常开,一开那就是通知大事呢, 谁也不想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