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八零带着全村发家致富(230)

作者: 扶我起来我还能写 阅读记录

张泽笑笑,“这怎么不会呢,经营不善不就倒闭了。”

狗蛋他妈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也不懂这个,我寻思着那么大个厂子,还是国家的,咋弄也不可能这样呀。”

在狗蛋他妈的记忆中,火柴厂那可是省城的大工厂。他们送孩子上学,就希望孩子以后毕业能去这样的厂子当工人去。那可真是,说光宗耀祖都不为过。在她眼中,火柴厂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自然跟‘倒闭’这两个字挂不上边儿。

其他人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贺小娟还在一旁掰着手指头絮絮叨叨的算了起来。

1000多个工人,三个月的工资,都被卷跑了,这可真是老大一笔钱了。这人要被抓回来了,非得枪毙不可,心实在太黑了,贺小娟在心里纷纷不平道。

等大家嘀嘀咕咕讨论了半响,声音渐弱后张泽才接着道。

“开这个会就是给大家通知一下,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吧。”张泽说着扫视了大家一眼。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没问题,毕竟县城离的也不远,这么好的工作,傻子才不去呢。

倒是王老太和胡老汉面色有些犹豫,毕竟两人年纪大了,为了上个班还要跑那么远。倒不是不乐意,就是以后怕是要辛苦些了。

张泽又等了一会儿,见大家都没什么话说了便说散会。

“胡大爷,王奶奶你们等一下。”张泽站起身把准备离开的两位老人家叫住。“你们先坐着,我有话要跟你们说。”

胡老汉跟自家老婆子相视一眼,面带疑惑地坐了回去。

“怎么了,爱军。”王老太道。

“是这样的,我们不是要搬去县城嘛。但你们二老年纪有些大了,怕是每天过去不方便。我特意在厂子里安排了一间房给你们两个住,也省的来回跑了,你看怎么样。”两个老人家毕竟有些年纪了,胡老汉有时又要上夜班,更是不方便,还是住在厂里好。

但这只是张泽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还不知道他们两个老人家愿不愿意。毕竟有些老人年纪大了就不愿离开家里,要是他们两个不同意的话,张泽只好再想想其他办法。毕竟王老太可是他们厂子专门负责卤蛋的技术工人,可千万不敢弄丢了。

“这,还给我们提供房子呀。”王老太搓搓手难为情道。

张泽笑笑,“这不是换了个大地方嘛,刚好有员工宿舍,我给你俩在一楼留上一间。”

王老太听后激动的看向胡老汉,想看看他是咋想的,反正自己挺乐意的。毕竟人家爱军都给自己提供房子住了,以后住到县城不就离在省城上学的孙子更近了嘛。胡老汉见自家老婆子乐意,他哪儿敢提反对意见,便答应了下来。

工人这头的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就轮到扩展市场这块了,不然产量上去了,产品卖给谁去。

张泽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方的市场,毕竟改革开放后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南方。那里的人们消费水平偏高,消费观念也受西方影响会比较超前。从他们的穿着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时尚、前卫、大胆是他们的专属标签。

这样的年轻人,在张泽看来,他们不仅乐于接受新事物,也会更舍得在吃喝上花钱。所以西方的零食在南方很受欢迎,哪怕价格昂贵,也是供不应求。

正好现在厂子也扩大了,生产量上去了。不如趁机打入南方市场,较早的占有自己的一方席位。

张泽决定后立马发了封紧急电报给高厂长,想通过他更多的了解一下南方市场,看看自己在哪里寻找突破口。

高厂长收到电报后,很快为他提供了一份资料。里面包含了广安省目前食品行业所有厂商的信息,甚至连外企都包含在内。那些食品厂主要生产哪些食品,客户群体是哪些都罗列的清清楚楚,可见高厂长真的十分用心的帮他准备了这份材料。并告诉他若是想进军南方市场,自己可以帮他联系超市和商店,毕竟他当了这么些年省食品厂的厂长,这点人脉和门路还是有的。

张泽打心眼里感谢高厂长的帮助,他对南方人生地不熟若是贸然进军确实会有很多困难。但是若有高厂长在中间周旋,肯定会顺利很多。

张泽花了几天时间把资料看了一遍,发现自家的食品在南方还是挺有市场的。因为并没有厂商生产跟自家类似的产品,等于说市场还是空白的,有偌大的空间等着自己去挖掘。

看完资料张泽心里有了底,对南方的市场是信心满满。

又过了一个礼拜,张泽就收到了厂子已经修整好的消息。虽说那片厂区该有的都有,但是荒废了两年,电路啥的还是要重新检修一遍。包括整个厂区的卫生,也是一笔不小的活。没想到他们速度还挺快,这才一个月就收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