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七零舞丹青(83)+番外

作者: 鱼钤 阅读记录

沈晏清琢磨着,您这也太实在了,这让我咋写?——同志们别穿的确良了,化纤不舒服,咱们老老实实等棉花增产吧!

真要这么写,记者证非给收回去不可。

好在这位领导很快找准了节奏,“的确良没有纯棉的舒适,可是它好看不出褶啊,大家不就是冲着这个买的?前些年,这料子主要用于出口创汇,想穿还穿不上呢,近几年优化了生产链,才慢慢普及了。小沈同志,你别光听我说,你也跟我讲讲,你喜欢啥样的料子?”

沈晏清心道,咱俩究竟谁采访谁?

既然他问了,沈晏清便如实作答:“马上到秋天了,秋冬面料希望有亮眼的颜色。”

“嗨,”领导挺感慨,“市面上不就黑白蓝绿?我们也不敢生产别的,怕卖不出去。”

沈晏清又向他了解建厂的故事,还有先进人物事迹,这位领导打开了话匣子,整整聊了俩小时不带喝水的!沈晏清认真做了记录,拍了些车间和工人的照片,脑子里已经有了清晰脉络。手上的这些素材,应该可以写一篇不错的报道了。

他放好采访笔记,问道:“设计面料的花纹也是一门学问,我能不能采访一下技术人员?”

厂领导一口答应:“当然可以,你想找个年纪大的,还想找个年轻的?”

“有经验的就行,干得年头多,说得都是干货。”

“小刘,你带沈记者去找董平,他说话比较有水平。”

沈晏清听了这名字有些失望,不过也没多说什么,跟着刘干事去找董平。这边办公室一共五个人,其中将近五十、脑袋上已经开始地方支援中央的就是老董,听说记者同志想要了解面料印染,聊起来一点儿都不含糊,还能讲得通俗易懂。

沈晏清做好记录,对老董表示钦佩,然后说道:“咱们厂的素材收集得差不多了,我还有别的采访任务,想要找一些民间的手艺人,整理北方民俗相关的内容,您认识这样的人吗?”

董平摇了摇头:“你是不是说剪纸这一类的?那我可不认识。”

“会描金画彩的也行,我知道有些匠人能画照壁,还能修补器皿上的花纹。”

“啪”地一声,办公室里有人拍了下大腿,一位四十出头的男子站了起来:“别说,我认识一个!”

老董赶紧招呼他过来,并给沈晏清介绍:“沈记者,这是秦利。”

姓秦!找对了么?

第42章 反正我念了

“唐曜, 这里墨色不好看。”

虎子吐了吐舌头:“我画得太黑了,跟扔纸上个煤球似的。”

“唐暖,力透纸背是好的,别把纸戳破。”

三花举起刚写完的一张, 看着从窟窿里透过的光, 叹了口气:“劲儿又使大了。”

唐昭看了下时间, 提醒弟弟妹妹下午别迟到,就听大奎妈在隔壁院子喊:“大花, 刚才邮递员来了, 有你电报。我正好抬筐呢没法帮你拿, 你别忘了去取。”

电报?!

三花蹭地站起来:“咱家可从来没收过电报!姐, 你在家歇着, 我去拿!”

现在入了秋,早晚已经开始凉了,但中午还是蛮热,唐昭也不想动弹,便由着三花去了。

没多大工夫,唐暖同学从大队部跑回来,将电报单递给唐昭:“沈知青发给你的, 还是加急的呢。”

唐昭接过来拆封, 上面只有一行字:有线索,晚回几日,勿念。

这么快有线索了?找到纺织厂姓秦的了?

唐昭抬头,看见三花和虎子想问不敢问的样子, 便给他们解释:“我拜托沈知青帮忙找找咱爸失踪的线索,看这意思,是有进展了。”

虎子眼圈当时就红了:“爸爸能回来不?”

“现在还不晓得呢, ”唐昭揉揉虎子的脑袋:“等沈知青回来咱们才知道。”

三花道:“我现在想知道结果,又怕听到不好的信儿。”她使劲儿擦擦眼角,“也挺好的,总比永远不知道强。”

虎子拉着俩姐姐进屋,指着墙上的照片说:“爸要是能回来,也让沈知青给他拍照片。”

那面墙上挂了好几个玻璃框,里面摆得满满当当,其中一个框里是唐家以前的照片,先是爸妈的,后来多了大花,再后来又有了三花和虎子。

其余的玻璃框里是姐弟三人近期的生活照:唐昭绣花,三花炒菜,虎子打算盘;有姐仨跟自行车的摆拍,有在供销社采购,还有三人围着桌子写字画画;有唐昭跟沈晏清同看石头记,有三花拉开弓弦,还有虎子和他的宝贝炕柜……

照片大都是沈晏清拍的,自从相机寄过来,他就成了唐家的私人摄影师。唐昭跟他说别浪费胶卷,可他非是不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