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世子(68)+番外

作者: 左曌阳 阅读记录

这钦犯此时也瞧明白刑部尚顾直跟大理寺卿陶奚是互相打擂台的,他冒险潜入京城就是为了告状,岂能放过机会,当即跪下,悲愤道:“禀大人,小人薛嘉!我父乃青州知府薛甫良,被人构陷挪用军粮,如今被关在青州大牢里秋后便要问斩,我也被判流放闽越,途中险些遭人灭口,我不肯就死,逃了出来,进京来想为我父伸冤,却一路被人追杀……”

薛嘉还没说完,陶奚已经怒了,大呵道:“你乃流放钦犯,擅自逃走,罪加一等,城防军抓你归案,岂不应当?来人啊,把他给我拉下去……”

他话还没说完,已经被顾直打断,“陶大人也太急了些,人已在堂下,难不成还能跑了?如今他既说薛甫良有冤情,是进京伸冤,自当给他喊冤的机会,你我都是坐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面,可不能做了糊涂官。”接着便对堂下薛嘉道:“你说薛甫良冤枉,可有证据?”

薛嘉等的就是这句话,立时点头道:“有!”边说边从袖子里扯出一个布包来,原来他为防丢失将这个布包缝在了袖子里,打开布包自里面取出了一叠信,双手捧着信举过头顶道:“大人请!”

接着便有两个衙役一左一右地跑了过去,俩衙役一个是刑部的,一个是大理寺的,刑部那位跑快了一步,抢一样夺过了那信,三步并两步将信呈了上去。两位大人同坐在一条长桌案前,隔着两肩的距离,那衙役毫不犹豫地便把信呈给了顾直,“大人请!”虽然没有瞄一眼那大理寺的衙役,但对自己下手快这件事还是颇为得意地。顾直也很给面子地点了下头,表示赞许。

大理寺与刑部会同审案,两边衙役跟着斗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手下这么不给力,陶奚很窝火啊,只得把身子向中间探了一探,想要那信上写了什么。

却见顾直将手里的信展开,竟是一张二尺见方的白纸,写着“赈灾粮久候不至,民多有饿死,无奈取府库粮应急,下为各村里正所取米粮登记,明秋如数交还。”下面则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领取米粮的数量以及年月日,每个名字上面还按着手印。

顾直将纸拍在桌子上,沉着脸大呵一声:“大胆!去岁青州旱灾,朝廷已派赈灾官员送去足够的赈灾钱粮,何来赈灾粮久候不至一说?”

那薛嘉听闻此言面显悲愤道:“大人,青州不曾收到一粒赈灾的米粮和一两银子啊!我爹屡次上奏朝廷,奏折写了没有一百也有几十,都石沉大海!不得已才开仓放粮!请大人明察!”说完便俯身头重重地磕在地上,磕得地上青砖咚咚做响。

陶奚一敲惊堂木,怒斥道:“大胆,一派胡言!竟敢污蔑朝廷,来人啊,把他给我拖下去!”

顾直面陈如水,盯着薛嘉道:“你果真是大胆,可知去岁青州旱灾,钱粮乃是户部拨放,主理赈灾之人乃是二皇子郑王殿下!”

第40章 审案情薛嘉喊冤

顾直把薛嘉收押在刑部大牢。又逼着陶奚调出了薛甫良的卷宗,果然他已被判了秋后问斩,罪名便是私贪军粮,各州府的储备粮等同军粮,挪用即为死罪,何况是私贪。这案子似判的公正,卷宗里薛甫良的供词与画押也都齐备。

陶奚以此又要问薛嘉的罪,流放私逃罪加一等。顾直去派人去了青州调查此事,还真被他找回了几个能说清楚薛甫良将粮食放给灾民这事的老百姓,其中还有两个领过粮食画过押的里正。顾直便要将薛甫良押进京城再审,不料却传来了薛的死讯,说他在牢中久病,已经不治身亡。

薛甫良竟然在此事死了,顾直很生气,觉得他动手晚了一步,让人抢了先机。第二天便将彻查结果写了详细的奏折,早朝时将奏折和薛嘉带来的证据一并呈给了皇上。皇上完奏折,脸色瞬间黑了,因二皇子养伤不曾上朝,便将奏折扔到了户部尚戴醒的脚下,怒道:“说,这是怎么回事?”

戴醒连忙跪下了,顺势捡起脚下的奏折,从头到尾完,便摆出一种八辈子忠臣被冤了的极度委屈的扭曲表情,悲声道:“皇上,赈灾款由户部拨,赈灾官员何时领取,领取多少都有详细的记录,微臣万万不敢作假啊!请皇上明察!”

他心里委屈啊,户部拨款不过是大笔一挥,来领东西的人也都签字画押,东西领走了到底怎么用的,可不归他管了。

皇上听他这么说,心里更加懊丧,若不是户部的事,那问题就可能出在主理赈灾的郑王身上。二皇子郑王可是他一向器重的儿子,倘若真贪了赈灾钱粮,辜负了他的信任,那就太让他失望了。

皇上还在琢磨,就听传唤太监上前禀报说二皇子在大殿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