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这次跪下行了大礼,很郑重地应下了。
五皇子的册封大典在立储诏书发出后三个月终于举行了,朝廷大赦天下。
东宫已立,国有储君,皇子需到藩地为王。王皇后和王丞相感觉局势更加紧迫,劝导二皇子坐好绝地反击的准备,然而二皇子却认为兄弟相争这么多年,他已经倦了累了,太子治武功都在自己之上,自己只想安生的做个王爷,不再有非分之想。
王丞相知道五皇子登基后必然不会放过自己,遂开始为子女寻找出路。尽快为儿子王仲钰与兴州太守之女苏慈完婚,并假传母亲重病,骗在外寻找韩十一的王仲钰回京。
兴州太守只有一个嫡女,名唤苏慈。自幼便是苏太守和夫人的掌上明珠。因苏夫人为人本就宽厚,且以为女子无须多才,以德行为本,能够持家擅女红即可。故而苏慈也被养得虽无才名,却家中大小事情都能料理,并人品敦厚本分。
夫妻俩本来为苏慈定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奈何那家的儿子竟一病亡故了。苏慈这算是守了望门寡,偏就在这时,王丞相修书来要再续当年约定,让儿子王仲钰迎娶苏慈。若在以往,这对苏家便是天大的喜事,也是绝对的高攀了。然而此时朝廷动荡,苏太守虽远离京城,但也知道个大概,于是便忧愁了起来,到不知如何回复了。
苏夫人听闻王家要迎娶女儿,本是喜上眉梢。听苏太守一分析局面,便忧心忡忡了,直叫丈夫赶紧想办法回绝了这门亲事,切不可让女儿被王家连累。
苏太守却道她是妇人见识,王家虽此刻势力大不如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大世家哪个不是三起三落才延续几百年,断不可只看一时。若是回绝了亲事,也许反而埋下祸根。
夫妻俩犹豫不决,最终还是苏夫人悄悄问了苏慈的意见。苏慈却说两家既早有约定,人无信不立,虽是口头约定,也当遵守。意思便是愿意嫁入王家。
苏太守也知此时不能耽搁太久,便按女儿的意思,写信应下了这门亲事。不想王家竟催的急切,年下便要迎娶。于是苏府便急急忙忙准备起嫁女之事。
苏夫人担心王家相府高门,夫人胡氏是出了名的驯夫有道,那必是个不好伺候的婆婆,又有个厉害的小姑子王希媛,恐怕女儿嫁进去会吃亏,每日里愁眉不展。到是苏慈乐天知命一般,只悉心准备送于婆家诸位亲眷的手礼。按大梁的风俗,新妇入门,是要给每人都准备亲手缝制的一件绣品的。
苏夫人开始费劲脑筋给女儿准备陪嫁,除了嫁妆外,还要准备陪送的丫鬟陪房。这陪嫁丫鬟尤其难选,女儿一向敦厚,随身伺候的丫头也都只是中人之姿。若论灵巧,那是万万不及的。
但是论理陪嫁丫头当选几个相貌出众一些的,虽然担心过府后不安分,勾搭姑爷给女儿添堵,但若都是样貌一般,又会失了女儿体面,到显得女儿不够贤惠大度。她在相府里挑来挑去,却没有几个中意的,便叫来管家,命他去买些身手好的丫头,关键时候还能就近保护女儿。
第87章 入京城苏家侍女
韩十一得知自己是被周家母子从河里救上来之后,也很想知道自己从前的身份。但是脑子却不管用,竟什么也想不起来,稍一细想,还会头疼眩晕,她便只能作罢。但瞧着自己手上有着多年磨成的老茧,便想自己可能只是普通庄户家的女儿,至于之前为何落入河中,她给自己揣测了多个版本,最离谱的便是有了情郎家里不同意,于是双双跳河明志。
韩十一便是这样一边被自己编的身世感动的一塌糊涂,一边跟着管家进了苏府。因这丰富的内心演绎,她便没有像其他丫头那般拘谨和胆怯,偶尔抬头看时,似对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苏府习以为常,淡定的很。
这份淡定看在苏夫人眼里时,便觉得这丫头稳重,虽是乡下来的,但上得了台面。这让苏夫人眼前一亮。便招手道:“那个丫头,就是你,过来我瞧瞧。”
韩十一左右看看,大约说的是自己,便上前两步,行了个不太标准的女子礼,这礼她似乎极不熟悉。
苏夫人见她这礼有些不伦不类,就又有些失望。“你叫什么名字?”
“民妇周二娘。”韩十一朗声答道。
苏夫人这姑娘看着模样极好,却不畏畏缩缩做那小家子气,这答话中气十足,便又重新满意了,接着问道:“可有什么手艺?”
“手艺?”韩十一琢磨了下,刚才那些丫头有的会厨艺,有的擅女红,自己可什么都不会啊,缝补衣服还不如周二郎细致。于是为难道:“打渔算不算?”